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聚居的土族,约4万多人。该地区在县城以南八十多公里.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对望,东邻甘肃省永登县,西接青海省循化、化隆县,地势北高西低,海拔1700—2000米间。三川土族虽仅占全国土族人口的20%,但其居住地域相对集中,民风古朴,且乡俗一致,表现出独特的民族习惯法规范及法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群众供奉着一个叫“河州地地”的地方神。“河州”是地名,即现在的临夏;“地地”是土语,爷爷的意思。河州地地就是河州爷爷。据说这个神本是三川附近河州汉族的神,可渡了黄河就成为土族的地方保护神了。关于这个神如何安家在三川,还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呢。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民和县东南约80公里的黄河岸边,有一块平坦而美丽的盆地,叫三川.当地以土族为主.这些“三川土人”,据说是吐谷浑的后裔.吐谷浑为古鲜卑的一支.约在公元4世纪之初,其首领吐谷浑率其部族从辽东一带迁至西北高原,曾在今青海湖一带建立吐谷浑王国,长达350年之久.土族的宗教信仰较复杂,除信奉藏传佛教外,还信道教和自然宗教.  相似文献   

4.
川人 《中国土族》2015,(2):68-69
三川地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最南端,包括官亭镇、满坪镇、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乡,四乡二镇,有81个行政村,近300个自然村,总人口有9.04万多,有藏、汉、土、回、东乡等民族,以土族为主。临黄河北岸,两省四县之交处,南与甘肃省积石山县、临夏、拉卜楞寺相接,西南与循化县著名旅游景点———孟达天池相连,西与化隆县相邻,北与古鄯镇为界。三川地区人杰地灵,有十分丰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北岸,是一片被称作"三川"的地方.这片地方是我省土族的一个主要聚居区,包括目前的官亭镇、中川乡、前河乡、甘河乡、杏儿乡和满坪镇.据2011年人口统计,这里的土族人口有47737人. 三川地区是青海省境内海拔最低的地方,从临津关跨过黄河大桥便是甘肃的大河家.黄河东去冲出寺沟峡,便是甘肃的刘家峡.这片地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于农作物的生长,物产丰富,瓜果飘香.据考古发现,这里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印证着这方土地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尤其是"喇家灾难遗址"的发现和"大禹故里"的提出更加提升了这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民和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土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繁衍生息在黄河之畔的中川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邻近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并进,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优秀独特的土族文化。中川乡在民和县城以南80公里处,地处黄河北岸,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海拔在1760米至1850米之间,是省内海拔最低的地区。这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土地肥沃,北有拉脊山脉,南有积石山脉,东有悬崖深谷的寺沟峡,西有古道临津关。滚滚不息气势磅礴的黄河水在中川跨出省界咆啸向东,川官公路越境而过,交通、通讯十分  相似文献   

7.
民和三川是一个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这里土族人口聚居,文化教育履盖面广,根据这一实际,由秦得奎同志建议,在董思源、何文祥同志的指导帮助下,我在民和三川地区推销《中国土族》杂志,经过努  相似文献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母亲河黄河在快要流出青海省时,温柔地拐了个湾,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冲积出了数万亩良田。自古以来,雄峻的积石山默默守护着这片名叫三川的土地,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以土族为主,包括汉、藏、回等民族在内的十几万人民。  相似文献   

9.
河沿村位于积石山下,黄河北岸的土族聚居区,是民和“三川”各土族村中的穷村之一。它主要由张家、郭家、下马家、上马家、山赵家、大板沟六社组合为村。全村人口约2296人,耕地面积3420亩,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沿村与全国贫困山区一样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推广多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以及农村生产力素质构成中的科技含量,坚持科技种田、发展小农经济,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一  相似文献   

10.
美丽富饶的三川土乡黄河,从各拉丹东南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后,跨雪山、过草地、穿峡谷、越平原,一路奔腾、一路欢歌,在冲出狭长幽深的积石峡后,便进入了一片平坦开阔的盆地,留下了一片富庶肥沃的土地,黄河北岸便是省内闻名的青海"小江南"——三川土族之乡。三川地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青海省黄河之畔的一个土族小山村,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家乡十分偏僻而又贫穷,但我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回到家乡,总要到黄河岸边散步放松,听听黄河的波涛声,确实有着情不自禁的高兴。今天,我已是两鬓白发的老人,屈指一算,离开家乡整整半个世纪了,往事像昨日刚发生的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约3岁时,年仅23岁的母亲因患肺病丢下我们兄弟三人离开了人世;4岁时,附近寺院的两位老喇嘛到我家里,说是我被确定为“灵童”,让我去寺院当活佛,爷爷婉拒道:“我孙子要念书,要念大学,要搞大学问……”;1949年入秋季节,我和…  相似文献   

12.
三川地区有关丹阳公主的传说很多,土族学者吕霞、马光星曾在《中国土族》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丹阳公主传闻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三川土乡人民对丹阳公主的传闻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写的这则神话传说故事则很少有人知晓,为了让更多的三川乡亲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走访了许多土族有文化的老者,搜集、整理,写出了这篇文章,望三川有识之士指正.  相似文献   

13.
子川 《中国土族》2004,(3):7-10
受过彩虹洗礼的地方不会再有忧伤的歌谣———土族民歌途中这是偶然也是幸运,我能目睹早有所闻的土族“纳顿节”。早在两年前,我从一篇文章中接触了关于吐谷浑的历史,便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滋生要写他们一个长篇小说的想法。我在图书馆在网上搜罗了很多相关资料。最终没有动笔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存在距离。我曾错误地以为,吐谷浑的后裔们全都聚集在互助县,种植大豆、土豆和青稞,用醇美的青稞大曲书写自己民族坚强的生存意志;没有想到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黄河奔流穿越的青海三川大地,土族在黄色的川垴里,竟然花儿一般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三川地区,土族人家的丧葬习俗和我省各地汉族聚居区的丧葬形式和内容基本相似,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地方习俗等方面也略有差别。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办丧事时的一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那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更引人注目的是那里长约五公里的有着“小三峡”之美誉的禹王峡(原名寺沟峡). 民和县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个县,而位于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则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口.穿过禹王峡,黄河彻底告别青海,义无反顾地东流至甘肃境内.  相似文献   

16.
三川土乡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膏腴相望的富庶之地,清朝诗人吴栻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与此同时,这里积石山雄峻,黄河水临险,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历来与中央朝廷关系密切的土族先民,便“聚则为兵,据险守寨;散则为民,习武务农”,在自己的命运编码中深深地印上了“屯田戍边,精忠报国”八个字。在今天三川土族人的纳顿节上,土族先民那矫健的马上身影还会在我们眼前依稀闪动。  相似文献   

17.
民和三川地区是土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繁衍生息在黄河之滨的民和三川土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相互交往中,不断吸收、融合汉、藏等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官亭镇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河北岸,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1220米至2000米之间,比县城川口地区海拔还要低。耕地成片,土地肥美,气候温和,环境宜人,是一块群山环抱的小盆地。  相似文献   

18.
民和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土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繁衍生息在黄河之畔的中川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邻近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并进,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优秀独特的土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神州呜咽,赤县尽哀。地处黄河上游的民和三川土族人民无比悲恸,无不深深怀念人民救星毛泽东!他们没有忘记,1949年9月1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之命向青海进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9月2日,民和县解放;9月6日,民和县  相似文献   

20.
别有天地的大河家杨克英保安三庄积石山下的保安庄,金盆养鱼的地方;脚踏在四化的大路上,家乡(哈)什样锦一样。———保安族民歌我带着几分好奇、几分神秘、几分神往,造访美丽的大河家。大河家坐落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北面。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