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东曙 《文史月刊》2007,(7):F0004-F0004
从唐山市走高速公路到乐亭县大黑坨村,用不了3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开过一条很长的街巷,便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故居。该故居全为平房建筑,系李大钊之大祖父于1881年监造的,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1010.1平方米,建筑面积434平方米。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当地政府于1958年将它修复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又将破坏严重的故居于1978年照原样作了修复。故居分东西两院,李大钊生前住在东院,为大祖父的遗产,西院是三祖父的住所。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生于中院之三间东厢房的北间,东正房三间是长期住过的房子。前院东三间厢房是其伯父教私塾的学馆,李大钊曾在此上过学。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包办婚姻,并不是都如鲁迅、徐志摩那样,需要反抗的。革命人士李大钊就不是如此。李大钊10岁那年,就由家人操持完婚了。新娘是大他6岁的乡下少女赵纫兰。她缠着小脚,不识字,嫁到李家后,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把这个家打理好,让李大钊的前途似锦。赵纫兰虽不识字,却晓得读书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祖父去世后,家里经济十分困窘,李大钊的所有生活费用都靠赵纫兰东挪西借典当支撑。就这样,挨到李大钊在天津读完书。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祖父于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90岁。祖父在20年代末期,通过他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扎实地掌握了古文基础知识。那时,他还在广东惠州市。常常面对年纪大小不同的人,一起吟诗对对。从不甘落后于他人。大家都赞扬祖父的诗、词语言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后来祖父从惠州到广州.被聘任为广州第七十小学语文教师,教六年级学生。开始时祖父还有点担心,不料教起来却颇为容易。学生们认为秦老师讲课灵活动听,学得很轻松。  相似文献   

4.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5.
1958年,为了支援安徽创办安徽大学,先父冒效鲁奉调安大任教。为了教育事业,他义不容辞,他对家母说要在安徽施尽才华,把书教好,毅然举家迁居合肥。让父亲放心不下的是老病的祖父冒鹤亭,时年祖父86岁。为了照顾祖父,解放初父亲婉谢胡绳通过沈志远邀请他去北京工作和叔叔冒季美从香港寄来的大学聘书。祖父成名很早,是著名学者。19世纪末,国学大师陈衍称吴汝纶、林琴南和冒鹤亭为“海内三古文家”,当年祖父才20余岁。当代学者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我祖父为“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祖父有5个儿子,他认为能承家学的是父亲,并赋诗鼓励。祖…  相似文献   

6.
张继良  杜运辉 《纵横》2012,(7):9-13
“这个国家还是由我们来改造它吧!”1916年7月,李大钊到北京开展革命活动。不久,由同学郭晓峰(河北乐亭人)介绍,正在北大求学的张申府与比他年长四岁的李大钊相识,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张申府对李大钊感佩有加,认为他“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思想前进、行动积极、为人纯洁、对人温厚、道德高尚、革命情绪热烈,“所有这些兼而有之,真可说是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7.
一、被傅作义收为义子,取名“雨中” 1928年,时任天津水早码头稽查处处长的大祖父韩占彪,回山西太原出差,顺便回家乡探望我的爷爷。那年父亲16岁,已长成了大小伙子。大祖父见父亲聪明英俊,就把父亲带到了天津,在天津大沽口陆军指挥部第一警备兵舰报了名,成了一名军人。一年后父亲随部队返回太原,在阎锡山警备司令部执法队当队长。  相似文献   

8.
奉化流传着一句谚语:6岁零6日,读书甭拣日。就是说,孩子一到6岁就可以上学了。当时,在浙东四明山区还没有新式学校,孩子要上学,有钱的人家可以自己请一位家庭教师,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可以联合几家亲朋好友,共同请一个教师,或者到老师开设的学馆里去读书,称之为“关书房”。 蒋介石6岁时,祖父蒋玉表、父亲蒋肇聪都还健在,玉泰盐铺的生意也还红火,所以专为他请了一位老师,名叫周能友,溪口周家人,是位老秀才,一生坐馆教书,这次成了蒋介石的开笔先生,主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想起了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1927)的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生动地表达了他肩负变革社会的重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英姿雄风,很值得认真地学习和领悟。其实,李大钊的“铁肩”是从小开始磨练的。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的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之前就因息肺病而撒手人寰了。可怜的李任荣的妻子拖着身孕,艰苦度日。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生了。他的母亲苍白而憔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然而,因为过度的感伤和劳累,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在李大钊一岁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篆刻艺术的成就 祖父秦咢生逝世已十一周年了。祖父是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九十岁。2000年国庆节前夕,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为祖父举办了“秦(?)生诞生一百周年”书法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送来贺信,称赞祖父“是享有崇高声誉的书法艺术大师。为人谦和淳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公益事业,奖掖后进,以书法艺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  相似文献   

11.
罗琨写的《罗振玉评传》问世了。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它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国学大师丛书”廿八位评传之内,张岱年教授和李学勤所长写了序言,堂皇出版。罗琨、张永山是我堂妹和妹婿,罗琨出世之年正是我祖父弃世之岁。她没有见过祖父...  相似文献   

12.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李大钊是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正因其政绩显赫的缘故,以致学术界对这位先驱在“五四”前后作为文化哲人的一面淡化了。由此,笔者的选题不无拾漏之嫌。然而,这里的拾漏并不等于说本题“前无古人”,事实上,学术界间或提及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笔墨多少有之,只是我们感到总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当一些对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知名学者将李大钊的文化内核归为“折中调和”时(比如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就持这种观点),我们感到有种隐隐的不安。还李大钊这位文化先觉以历史本来面日势在必行,笔者就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4.
张宝明 《史学月刊》2004,1(1):59-64
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转变的精神历程,是学术界多年注重的思想命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前期的“调和”思想。我们认为,两者以上的调和“并立”则双美,单一则两伤。就李大钊一贯的思想脉络来看,他的民本思想不是五四时期的专利。从“散沙之自由”到“一力之独行”,李大钊的转化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中断”。  相似文献   

15.
<正>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1))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则将这一研究思路,形象地比作“祖孙的方法”。此种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面有他的子孙。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2)) 这个方法也为我们观察中共二十大,并通过它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裕黑 《南方文物》2006,(3):140-141
江西省高安市有两处风景名胜点,即吴有训科教馆和大观楼。科教馆里陈列有吴有训的“博士匾”。大观楼有“状元台”,“状元台”与“博士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状元台”究竟为何物,这还得从头说起:吴有训还在六七岁时,他的父母请了一位私塾先生吴起瑞专门教吴有训读“三字经  相似文献   

17.
郭振民 《文史精华》2001,(10):58-60
1991年10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舟山时,曾挥毫写下了“开发海洋,振兴舟山”的题词,同时对我国近代海洋开发的先驱者、爱国实业家张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94年春天,江主席接见张謇嫡孙、江苏省原副省长、后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绪武,在一起谈起张謇时,江问:“您祖父有个对对子的故事,您知不知道?”接着又说,您祖父小时候读私塾,他的老师看见门外有人骑马经过,便即景出了“人骑白马门前过”为上联嘱对。您祖父当年只有11岁,他略一思索,很快便对出了下联:…  相似文献   

18.
田超 《文史精华》2011,(Z1):7-9
河北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党活动的基地.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在河北得到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北方共产党组织成立后,李大钊派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在河北创办了几十处“工人图书馆”、“工人夜校”、“劳动补习学校”、“读报组”.这些组织都是党与工人阶级联系的桥梁,是河北党组织产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张振群 《江淮文史》2007,(2):134-145
张友鸾,李大钊的学生,早期报业名家邵飘萍的高足。在新闻界出道很早,是我国第一代受过正规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报人。20岁开始新闻生涯,最早在邵飘萍的《京报》创办《文学周刊》,李大钊委任他为《国民晚报》社长,头角峥嵘名噪一时。他先后在14家报纸工作,人称“办报奇才、全才”,与新闻界名作家张恨水、副刊圣手张慧剑并称“新闻界三张”。  相似文献   

20.
清末天津总兵罗荣光,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3000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罗荣光是我的曾祖,小时常听祖父说起他的经历和故事。解放后我又一直在当地中学教历史,课余常向族人长辈了解罗荣光的情况。我还专门研究过吉首雅溪罗家祠堂的族谱和天津博物馆保存的有关资料。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