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群养生     
张群 在我国众多的百岁 寿星中,有一位身居高 位,在军务政务中忙碌了 一生,享年101岁的四川 籍老人,他就是先后担任 过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市 长,湖北、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 及资政等要职的张群。 张群于1889年5月9日出生于四川华阳。 1990年12月14日,在台北病逝,终年101岁。张 群去世后,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 昆发去唁电,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蒋介石兵败大陆后,蒋经国就成 了张学良的“监护”人。凡有关张学良的事,无论大小,都必须呈报蒋经国。没有他的表态,任何人不得擅自作主替张学良的事作安排和决定,也不得发表与当局口径不相符的任何言论。1959年张学良“解禁”之后,可以见见张群、王新衡等一批老朋友,还可以到台北市区和附近的村镇去转转;可是他依然受到当局的特殊“关注”,他的行止依然由蒋经国一手掌握。由于蒋经国在对张学良的“管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戴笠、郑介民、毛人凤的辖制方式。因此,这对管束人与被管束人之间有了非同一般的交…  相似文献   

3.
蒋经国是蒋介石长子,1925年去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中央军政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对蒋介石的反共立场,发表过抨击性的言,令蒋介石大为不快、断绝对他的经济支援。蒋经国毕业后留在苏联工作,担任乌拉尔重型机器厂技术员、副厂长,娶苏联人为妻,加入苏联共产党。后因苏共内部清洗,蒋经国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伐木。蒋介石怜其父子关系,把他从苏联接回,勒令他在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潜心默化,苦读圣贤之书,以“洗面革心”。在此期间,蒋经国郁闷不畅,闭门不出,专心读书。长时间埋在古书堆里,难免产生恹倦之意,闲来研究中国水墨画。 …  相似文献   

4.
1949年对蒋介石来说的确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在长吁短叹中,蒋介石痛定思痛,总结出国民党溃败的两条关键性原因。对着他的左右,还有“太子”蒋经国,蒋介石说道:我们有数百万国军,却败在了共军手下,为什么?蒋介石狠狠地扫了一眼,继续说,“就是国民党太腐败!”  相似文献   

5.
《纵横》2010,(7):59-61
蒋经国一生是注定和他的父亲、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38年1月,在蒋介石安排下,蒋经国走出了奉化,来到南昌。出任江西省政府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由此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6.
蒋经国先生是蒋介石的长子,国民党退守台湾省后,他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78年5月20日,他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后,不少中国台湾民众曾闻声痛哭。迄今为止,在对以往几位中国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民众肯定的一位。本期影像的供稿者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文史工作者,下面我们一起跟他看看蒋经国时代的台湾省发生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肖如平 《湖南文史》2012,(10):21-21
1965年1月13日,蒋介石正式颁布命令,特任蒋经国为“国防部长”。至此,蒋经国方才名副其实地掌握台湾的军权。虽然台湾的“国防组织法”规定,军队的统帅权由“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分享,然而在国民党政权的机构中,官职的权限大小,均因人而异。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长”后,“参谋总长”逐渐成为他的幕僚。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9.
唐纵,字乃健,湖南人。1927年第六期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党中央情报处、《建国日报》、复兴社任职。早年曾在南京创办《建业日报》,后入军界。由于在国民党内长期从事军警情报工作,唐纵素有军统“智多星”之称。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深得蒋介石、蒋经国的器重。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台湾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寥廓海天不归何待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信是用电报发往台北的,并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的瞩目,信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1.
昔日同窗袍泽 今朝咫尺海天 1982年7月,蒋经国在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蒋经国流露出的故乡之情、民族之意,迅速被大陆方面捕捉到。  相似文献   

12.
刘振修 《湖南文史》2014,(10):25-26
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接替三年前病逝的父亲蒋介石,出任国民党主席、台湾第六任“总统”,时年69岁。晚年的蒋经国患有多种老年病:前列腺炎、高血压、心血管硬化、糖尿病等。其中对他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晚期糖尿病。这种“富贵病”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抵抗力的下降,有加重的趋势。1982年3月,蒋经国前往台湾圆山忠烈祠主持“春祭国殇”大典,下车后要步行100米到主持台,他竟然步履蹒跚,举步维艰,最后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走上主持台,靠左右两名侍从人员的“保驾”,他才勉强主持完仪式。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原配夫人、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是奉化岩头村人。她与蒋介石结婚后,仅生蒋经国一子。蒋介石在家乡居住时间很短,蒋经国十几岁又赴苏联求学,毛氏在家非常孤单寂寞。与蒋介石离婚后,毛氏一直住在丰镐房里,深居简出,不过问外间事情。有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返回溪口家乡,毛氏就暂时离开,不相见面。她信仰佛教,在蒋丰镐房造了一间小佛堂。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再次发动反共内战,一年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此后节节失利。在淮海战役尚未结束时,蒋自知在大陆已无法立足,自己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于是开始作退踞台湾和下野的打算。 关于蒋介石究竟从何时开始,实施他退踞台湾的计划,现在一般史书都认为是在1949年初,即1月1日任命他最亲信的爱将陈诚为台湾省主席,1月18日命他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1月21日又公布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偏重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信中有:…  相似文献   

16.
宣侠父是被蒋介石开除的黄埔军校唯一的最"牛"的肄业生,蒋介石曾亲授他少将参议,他"一张嘴能顶两百门大炮"是令国民党西北行营最头痛的人,终于蒋介石"忍无可忍"下达了密裁宣侠父的手谕,宣侠父是蒋介石亲自下令秘密杀害的中共最高级别领导人。满怀报国志向、才华飞扬的年轻将军,在抗日战场硝烟正烈的时候,没有死在对日作战的沙场,却倒在特务的枪口下。  相似文献   

17.
<正>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临终未留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文书侍从(如秦孝仪)做任何书面遗嘱。他逝世后由台湾官方写了《总统蒋公遗嘱》,1975年4月6日刊载于台北《中央日报》。2007年12月,台湾记者访问曾长期服侍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两蒋贴身卫士"翁元。翁元说:蒋  相似文献   

18.
●1948年蒋介石在败逃大陆之前,国民经济已全面崩溃。为此,蒋介石派他的大公子蒋经国到上海去进行整顿,结果碰了一个大钉子。  相似文献   

19.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和平真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随着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蒋经国不由得步了蒋介石的后尘,想急于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经国是蒋介石与其原配毛福梅唯一亲生的儿子。迄今为止,在对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蒋经国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1910年4月27日,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丰镐房的旧宅里,蒋姓的第29代子孙蒋经国降生,据说少时蒋经国天庭饱满,额冲鼻耸,浓眉大眼,方头大耳,与其母毛福梅长相十分相像。据曾任蒋家家庭教师的陈志坚回忆说:“我到蒋家任教那年,经国刚4岁。他喊我姨娘,朝夕共处,非常亲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