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社会,天津城厢遍布乞丐,俗称“叫花子”。所谓乞丐,顾名思义自然是以乞讨为生,但天津的乞丐由于形成各异,又分出不同类型。天津当地乞丐天津当地人作乞丐的甚少。因为他们是当地人,只由于机缘不巧,或是行为不正,失掉职业,以致“坐吃山空”,混得狼狈落魄,衣食不周。然而他们又不肯沿街挨门乞讨(尤其是女人,更少出头露面),于是就利用当地老亲旧友的关系,以轮换的方式,向亲友告贷求帮。人有见面之情嘛,被求的亲友最初多是怀着怜恤心情,量力帮助。如此天长日久,亲友烦了,帮助上也由原来较多的数目,慢慢降为一元几角,再降为铜元几枚。一时情急,…  相似文献   

2.
刘少才 《世界》2006,(9):50-53
乞丐在《新华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也就是说,乞讨是贫困的象征。像欧洲这样发达或者说富得流油的国家,也有乞讨者吗?旅游西欧12国,笔者亲眼目睹,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有的。不过,西欧的乞丐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些破衣褴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街头有许多乞丐,他们并非全都穷得无家可归,而是专业行乞者,有的专业乞丐甚至月收入过万,房车都有。不仅如此,"乞丐专家"还综合自己的经验与数据分析,提炼出了一套行乞理论,在互联网上传授高效安全的乞讨技巧,例如:在市中心或地铁出口乞讨比购物中心强;相比富豪来说,中产阶级更愿意给钱;春夏之际在车道边乞讨容易,因为许多人开着车窗;要流动作战,一个地方一个月只来一次;幽默耍宝能赚更多钱;  相似文献   

4.
晚清的乞丐     
乞丐古已有之。全世界无论多么发达的国家,都无法杜绝乞丐的产生。如何看待乞丐,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乞丐是众多社会群体中最底层的一个,值得同情;有人认为乞丐扰乱社会治安,滋生犯罪,是社会的毒瘤;也有人认为乞丐是一种以乞讨为生的职业化群体。  相似文献   

5.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他既是教员,也是校长. 一天,陶行知看见学校大门处蹲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正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向过往行人乞讨.陶行知准备给他点钱,但想了想,还是没有这么做.他俯下身,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了一个“人”字,然后问小乞丐:“这个字你认识吗?”小乞丐迷茫地摇摇头,“那你需要钱吗?”已经饿了几天的小乞丐双眸顿时明亮起来:“要的,要的,先生!”“那你跟我来.”陶行知将小乞丐带到了办公室,但是,他还是没给他钱.  相似文献   

6.
林欣 《神州》2005,(11)
甘肃民县小寨村是一个全国闻名的“乞丐村”,村民80%都有外出乞讨的经历。李玉平,是这个村子唯一一个考到外省的大学生。在村里,出了这个大学生的李家,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遭到村里人的嘲笑,因为村里人认为,即使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会比他们乞讨赚钱多。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还做了一件让全村人都反对和嘲讽的事,李玉平对乡亲们说:“别再跪了乡亲们”。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底层群体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近代上海社会的边缘化人群,乞丐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他们以本地帮和硬采帮为大宗,乞讨是丐帮组织的主要行为,祖师爷崇拜是乞丐乞讨为生的信仰支撑,艺术训练是乞讨的技术前提。他们帮派林立,帮规森严,硬乞强讨,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着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大批外来人口不断地涌入汕头。在这庞大的外来人口中夹杂着一支另类队伍——乞丐。乞讨者大都认为这里生活好,又是特区,钱容易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汕头的流浪乞讨人员要解决的是“肚皮”的问题,而近20年来则主要是“钱袋”的问题。乞丐的泛滥给粤东中心城市汕头带来了治安、交通、疾病的传播等种种社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蒋仁 《福建史志》2006,(4):58-59,51
清末至民国期间,浦城有过丐帮组织.其全称“孤贫养济练子行”。何谓丐帮?因其成员系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及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靠乞讨为生的人组成,社会上都称他们为丐帮:何谓“练子行”?凡人帮的乞丐都要经过训练,遵守帮规.经过头头明察暗访认为合格的方可加入组织.故名.  相似文献   

10.
半张钞票     
1955年秋天,巴西女孩迪尔玛正坐在家门口看书,有个乞丐走过来乞讨。迪尔玛看他可怜,进屋盛了一碗肉递给他。乞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迪尔玛又想起什么,从口袋掏出一张钞票,撕了一半递过去:"实在对不起,这是爸爸给我  相似文献   

11.
评《中国古代乞丐风俗》池子华中国曾是丐业发达之邦,乞丐问题既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又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乞丐问题被长期拒之于“学术殿堂”之外,1990年曲彦斌先生著《中国乞丐史》出版发行,这一问题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昔日乞丐这一行,在三百六十行中也是一个行当。 旧社会,由于贫富不均,加之天灾人祸频仍,致使穷人沿街乞讨者不绝,这些人就叫乞丐,俗称“叫花子”,也呼“要饭的”。乞丐在一些古老的城市里由于常年不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个“帮”。 人们常说:“行有行名、帮有帮规”。乞丐帮也不例外,它的行名叫“穷教行”,江湖上称他们为“杆上的”。又因他们都是穷人,衣着破旧,面多垢尘,一手(扌汇)篮,一手拄杖(防看家犬咬伤),沿门乞讨,形象低下,故又有一美称叫做“灰窝的”。 丐帮帮头(即老师)称为“当家的”,二当家的称为“壶客”,入帮介绍人称为“文武先生”。那时,想加入丐帮这一行,也并非说句话就可以了,而是需有两个“文武先生”作介绍方可。入丐帮也举行收徒仪式,只是简单些罢了。所谓简单,就是不订立师徒合同,不具拜师帖,不明文规定学习期限,只是当众拜师即可。但是举行拜  相似文献   

13.
我有时候想乞丐是没落一族。也许他们曾经并不是乞丐,或者他们的祖先也不是。直到他们就沦为乞丐,即便在圣地拉萨,也未能改变他们没落的命运。 我们真的很难统计拉萨街头到底有多少个乞丐,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14.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3,(31):21-21
@中国之声:【杭州图书馆10年不拒乞丐】10年来,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当乞丐越来越多,有市民无法接受.馆长陪树青“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是不是—个更应有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为四川大地震捐款的那天,我看到的一幕,使我感动极了。我和妈妈来到了捐款的地方,看见了有许多人在捐款,我也和妈妈来到捐款箱前,将钱投了进去。我朝四周望望,咦!那不是我们小区附近的那个乞丐吗?他还是平常的样子,衣衫褴褛,裤子上有好几个补丁,头发乱蓬蓬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想:他怎么会来到这儿呢?他不是每天都坐在马路边吗?我仔细打量他,只见他手上拿着钱盒。我想:这里不是不能乞讨吗?他怎么跑到这儿来了?我走到他跟前,没好气地说:"你知道吗?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更不能乞讨!"我瞪着他,看他敢不敢回嘴,接着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我来捐款,不来乞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你来干  相似文献   

16.
华北     
《神州》2005,(9)
流浪人员救助管理系统启动乞丐资料将全国共享近日,民政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并在全国地市级以上的救助中心正式启用。通过该系统,在全国任何城市行乞,资料都能实现异地查询,部分不良人员骗取救助的行为将得到遏制。一些未成年人、残疾人的跨省救助, 将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随后宣布:“北京19个救助管理站信息系统开始启用,运行正常。”和北京市一样,天津、河北等全国31个省市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宣布,系统启动并正常运行。据介绍,我国共有救助管理站1026个,其中,400多  相似文献   

17.
旧上海滩上的瘪三和乞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上海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天堂,也是周边城乡无业游民的一个主要麇集地;同时上海的一些纨绔子弟,好逸恶劳,不务正业,染上毒癖,荡尽家业,也得流入乞丐队伍。不少被遗弃的孤儿流浪街头,小小年纪为求生存,也学会了偷抢扒拿,被称为“瘪三”。瘪三与乞丐流浪在上海,其数高居全国首位,这是旧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 上海滩的小瘪三 上海的小瘪三发源于洋泾浜上的郑家木桥一带(现在延安东路、浙江路附近),所以上海人常用“郑家木桥小瘪三”一词骂人。 何以有“瘪三”一词,其传说不一。一说穷人饿得瘪塌塌的只能穿件布单衫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乞丐原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丐亦有群,丐亦有道,群体性乞丐类似帮会,有领导,有部署,有分工,有合作,对社会影响也远比零散乞丐为巨。丐帮,即乞丐的行帮,是一种以民间职事集团面目出现的民间秘密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宁浩新片《黄金大劫案》里有段戏:男女丰角走在街上,经过一对乞讨的小孩,男主角吊儿郎当地说:“10个,8个是骗子。”女主角露出天使般的傻笑说:“那不还有两个不是吗?我遇到的应该都不是。”  相似文献   

20.
有多少善行“涉嫌违法” 一张照片引起了多少人的感动,当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募捐点,投入自己的一天乞讨所得时,很多人在这样的善行前显得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