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培红 《丝绸之路》2009,(18):40-41
中庸与中道,二者意义较为相近。中庸概念由孔子首先提出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中道美德这一观点.指出在实践事务上也和在感情事务上一样,存在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情形。他认为道德德性是适度,它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中庸与中道相比较,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诸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异同,本文将从中庸与中道的理论提出、思想内涵、达到途径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是传统士人无不趋之若鹜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起点  相似文献   

3.
一如果说从孔子到墨子,展示了先秦矛盾观的向上发展,至儒家思孟学派,则又显示了它的倒退。此派的著作,郭沫若同志已有考定,其中要以《中庸》《孟子》二书所说“一”“二”字,富于哲学意义。先看《中庸》: (一)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 无贵贱,一也。(二)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三)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四)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五)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也, 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  相似文献   

4.
论《中庸》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中庸》一书,其中心在于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但子思言"中庸",并非把它单单作为一种方法加以推演。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①但孔子对此义并未作进一步的申论。子思论中庸,发挥了孔子中庸思想的这一方面,阐发了中庸作为方法的德性内涵及其人性论根据。子思的思想,把中庸与成德、成性统一起来,既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孔子中庸思想的根本精神,亦突出了儒家成德之学的基本特征,在先秦儒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中和《中庸》首章提出"中和"这一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相似文献   

5.
杜月笙是旧中国知 名度最高的帮会 头目。在旧中国, 他的势力之大、触角之广、名声之 高,竟连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诚 如章士钊先生所云:“其此人(指杜 月笙)不必在朝,亦不必在军,一出 一处,隐隐然天下重焉”。 杜月笙一生虽然作过不少坏  相似文献   

6.
释《国语·楚语上》“教之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论傅太子一段,是我国有关古代贵族教育的一段重要史料,常常被学人称引。申叔时谈到了需要教授的内容: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内中的“教之《令》,使访物官”,则颇让人费解。韦昭注:“令,先王之官法时令也。访,议也。…  相似文献   

7.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集大成者姚鼐在致友人秦小岘的信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词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惜抱轩文集》卷六)在《述庵文钞序》中又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相似文献   

8.
(一)“心即理”王守仁贬谪龙场,经历一番大劫大难之后,豁然醒悟,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后,他把这番心得加以提炼概括,提出了自己的心学基本命题“心即理”:“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加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①在他看来,宇宙的本原是一个精神性的理,或者说天理。这个理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心即理”。心…  相似文献   

9.
陈怡 《黑龙江史志》2013,(22):17-18
<正>"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历代各朝有史,各地有志。地方志编修之所以数千年而不衰,除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之外,最关键的是官修官用,是其实用性使执政者给予了它应有的社会地位。清代《怀远县志》的编纂者李兆洛形象地说:"志者,心之所志也。志民生之休戚,志天下之命脉,志前世之盛衰以为法鉴也,志异日之因革以为呼吁也。"仔细品味这个"心之所志",就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治民治天下,鉴前世  相似文献   

10.
周毅 《岭南文史》2014,(3):I0001-I0001
正珠江文化史是具有珠江三角洲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情特点的区域文化历史,是由古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聚合而成,绵延发展并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海洋性是珠江文化史的典型特性。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一语道出珠江文化历史脉络:"广东居天下之南……天下之文明至斯而极,极故其发之也迟,始然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珠江文化始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即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使我对孟子的"四端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作为"礼"的起始点,这种"辞让之心"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乐群"的一面。而在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里,都倡导"谦逊"的价值观。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书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遗存。古文《尚书·序》曰:"古者伏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书同时也是个体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城百座"。正因为书籍有如此作用,历史上才出现了藏书现象。《墨子·天志下》云:"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藏书就是藏历史,藏文化,是文化积淀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与表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五代时期的“中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荪 《史学集刊》2012,(1):47-53,63
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朝相继,都以继承唐朝而自居于正统、代表中国,对其他各国都作现况的承认,但态度并不一致,视局势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或认为天下分裂,各有其国,或认为地方政权应在臣属的地位。而其他各国有的承认北方五代为正统,屈从于臣属地位,也有认为天下分裂,北方并不能是中国的必然代表,即各有其国,各有合法的地位。"中国"代表北方中原的朝代还是代表"天下"?在表述中并不一致,当时的情形是各自的认知并不一致之故,亦即没有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孔丽 《黑龙江史志》2013,(15):120-121
"诚"作为《中庸》一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它是人性中的美德,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实存在,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种存在的必经之路,是形而上的哲学范畴。"诚"时刻处于运动中,是天人合一得以实现的原动力。实现"诚"有两种途径:自诚明、自明诚。"明则诚"所指的是道德努力,而"诚则明"所指涉的是本性使然。两者都需要教育与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这涉及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有敬,人的所谓"孝"和犬马就没有区别了。《论语》凡讲"礼",其核心都是"敬",所谓"无敬不成礼"。《易经》坤卦的"文言"也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礼记》祭统篇说":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这说明,敬和诚信是连在一起的,无敬则不诚,无诚则不信。反过来,无诚信的话,也就没有敬。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乐器有琴、筝、箜篌、钟、磬、鼓、琵琶、箫、笙、笳等,论问世之早,琴可能是最古老的。而在众乐器中,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所谓"八音(八类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之中,唯絃为最,而琴为之首"(桓谭《新论》)。而琴之用,则与君王治身治国有关。故古有琴制始于伏羲而成于黄帝、琴音调而天下治之说。蔡邕《琴操》即谓"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桓谭《新论》有谓"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  相似文献   

17.
正达摩是菩提达摩的简称。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据《禅宗全书·史传部》卷二十五记载:"初祖菩提达摩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要,既而尊者谓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摩者,通大之义也,宜名太摩,因改号菩提达摩。"梁武帝普通八年(527),达摩从印度首先到达广州,传禅法心  相似文献   

18.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简2"王归,客于子文",李守奎、白显凤先生以"王归客于子文"作一句读,甚是,但"归"当读为"馈","客"当读为"赂","王馈赂于子文",谓楚成王赠送物品给子文;《邦人不称》简2b"■天之女","■"当读为"激发"之"发","女"当读为"怒","■天之女",谓激发了上天的愤怒;《邦人不称》简2b"要王于随寺","寺"当读为"畤","随畤"当为曾侯在都城随附近设立的祭祀上帝的地方;《邦人不称》简7b"兀千君,■可它","兀"当读为"扤","千"当读为"仁","■"当读为"焉","它"当为"也"字之误;"扤仁君,焉可也",谓动摇了楚惠王这个仁君的地位,怎么可以呢?  相似文献   

19.
封思倩 《环球人物》2013,(19):14-18
台湾出道,美国坐牢,大陆创业7月6日,张安乐返回台湾第七天,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如约来到台北王朝酒店与他会面。这几天来,张安乐的日程十分紧凑,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宣传两岸统一,与绿营人士当面舌战。这位绰号"白狼"的前台湾黑帮大佬,与人们印象中好勇斗狠的黑道人士截然不同:他戴一副金边眼镜,举止有礼,面带笑容,头脑清晰,讲话不疾不徐,见识不凡,而且记忆力奇佳,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随口可以背诵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句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他相信,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开春论》:“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谓”,高诱注:“谓天子也。”刘师培曰“高注,谓天子也。则高本谓作谒”。元刻本、明张登云刻本“谓”作“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