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汝纶为淮军昭忠祠作记,为程学启、张树声等淮军将领撰写墓志铭,肯定淮军平内御外的功绩及其在军队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鸿章去世前后,世人对其多有毁谤,吴汝纶积极为李鸿章编辑文集,撰写神道碑、事略等,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表彰。吴汝纶通过古文创作,树立李鸿章及淮军的正面形象,对人们全面评价李鸿章及淮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念孙 《江淮文史》2022,(6):151-156
<正>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性人物。《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苞)、姚(鼐)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源而竟其委”,生前就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盛名。  相似文献   

3.
张艳 《史学月刊》2000,(4):148-149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堃秋,又作冶秋,湖南长沙人。清末“新政”之际任吏部尚书、管学大臣,负责京师大学堂的恢复重建工作。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挚父。清桐城南乡高甸人,“桐城派”后期大师,早年辞官隐退,后主讲于河北保定莲池书院。目前史学界对流传甚广的张百熙“跪请”吴汝纶一说提出了质疑,笔认为有再度考辩之必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吴汝纶是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学者,其作品自然成为学者研究吴汝纶思想的重要参考。黄山书社于2002年出版的《吴汝纶全集》,给学术界全面研究吴汝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文本。然因载籍甚众,该书难免有遗珠之憾。笔者在阅读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编《冒广生友朋书札》时,发现其中有吴汝纶应冒广生之请而撰写的一封回信。由于尺牍是吴汝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生平、交游、心态等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资料,故本文首先通过对这封佚信中所涉及的人物进行考释,以明确此信的写作背景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萧穆、周星诒及吴汝纶等人书信,对信中的"蚊船亏累案"进行了补充疏证,以了解吴汝纶为解决此事而做的各种努力。最后依据信中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史料,对这封信的文献价值进行评价,从而让人们既能领略吴汝纶的人格魅力,又能了解到他对冒广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桐城派的传承与传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城派的传承相当程度上依托于传统的教育制度。书院讲学、家学传授、私人授徒等传统教育方式使桐城派在人员构成上迅速扩展,成为一个超地域关系的文学派别。桐城派成员之间广泛存在着“师事”或“私淑”等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是维系桐城派的重要纽带。桐城派的存在是如此依赖于传统教育,以至于传统教育体制在晚清走向瓦解时,桐城派也就自然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6.
吴汝纶是桐城派的末代宗师。他校勘了大量史部典籍,选编的《李文忠公全集》,撰写的《李文忠公事略》、《欧洲百年以来大事记》和《东游丛录》等,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认为方志可"为史者资焉",所纂修《深州风土记》首创"人谱",拓展了中国旧有方志的内涵。他信奉进化史观,认为"天演之学,在中国为初凿鸿蒙","此其资益于自强之治者"。他提倡史学经世,主张废科举,兴西学,希望通过"智民"和"强国"来维护清廷统治,并以此为标准,评判当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范志新 《文献》2004,(4):209-222
一、家世考及年表 晚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本朝"皆深选学"、"其有论著校勘者"别为"文选学家"一门,长洲叶涵峰树藩厕名其中,所补注校刊之海录轩本《文选》,张氏比于后出之胡克家本,许为"亦佳".①其重雕翻刻之本,我所见即有羊城翰墨园等十余种.  相似文献   

8.
《禹贡》导江"东迆北会于汇"一句中,"汇"字究竟如何理解,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未决的问题。20世纪鄂君启舟节铭文的出土和第四纪古江道的变迁研究,为考察《禹贡》导江水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证与科学依据。结合"淮""汇"古音近同相通的用法,知《禹贡》导江之"汇"当读为"淮",即《汉书·地理志》丹扬郡陵阳县引桑钦所言"淮水",也就是西汉庐江郡得名之"庐江",正指鄂君启舟节中写作"泸江"的今青弋江。以此纵观相关论说,可知晚清吴汝纶推测导江之"汇"为青弋江,确有见地。  相似文献   

9.
吴芝瑛(1867——1934),字紫美,号万柳,安徽桐城人。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善诗文、工书法,被邑人誉为“三绝”。19岁时嫁“无锡才子”廉泉。翌年(1898年)随夫移居北京,结识秋瑾,同有匡世济世之心,频以诗文往还,情深意笃,不啻同怀。1904年正月,瑾在京与芝瑛订文字之交。1907年,秋瑾遇难,芝瑛闻凶讯,悲恸欲绝,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并冒着杀身之祸,与徐寄尘一起,营葬秋瑾于杭州西泠桥。重情尚义,至今为人赞叹。  相似文献   

10.
吴秀华 《文献》2003,(4):200-205
桐城派学者吴汝纶(1840-1903)光绪十五年(1889)接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时直隶士子纷纷来学,很快确立了以莲池书院为基地的桐城派在畿辅地区的"学府地位"①,不久出现了一批深受桐城派学风影响的直隶学者.直隶盐山人贾恩绂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深州风土记》是晚清名儒吴汝纶纂修的一部地方志。表是此志的一大特色,其数量多、比重大、质量高,兼有再分细目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编纂者对资料的博采旁搜和考证精到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书目答问》一书,从晚清至民国不断翻刻再版,迄今仍是研习中国学术的重要书籍。但其编撰刊刻的初衷,既往认知与张之洞的本意有所出入。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因"职司所在",组织编撰与刊刻《书目答问》,不仅借此调整与改变以往学政衡文校士与教士的方式,"更有深意"在于劝勉士绅刊刻书籍,以文治润色中兴,积极应对晚清大变局。然而,张之洞晚年言论与其初衷相悖,加上门人的吹捧,其后,《书目答问》越来越像是版本目录学著述,而其本意及对晚清文教事业的影响反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正>吴闓生(1879—1949),原名啓孫,字辟疆,號北江,安徽桐城人。近代學者、詩人,桐城派後期大師吴汝綸(1840—1903)之子。1924年吴闓生所輯《晚清四十家詩鈔》(以下簡稱《詩鈔》)由文學社刊行,2006年寒碧以范曾家藏本爲底本,以北京圖書館藏本補足,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吴氏自序云:"今鈔近代詩,以師友源瀾爲主,凡四十一家可觀覽。"~②所謂"以師友源瀾爲主",是以吴汝綸弟子范當世爲中心,以張裕釗、姚永概、柯劭忞等桐城中堅爲輔翼,以易順鼎、鄭孝胥、曾廣鈞等同光體詩人爲周邊。《詩鈔》3卷,共録詩人  相似文献   

14.
评中评     
《贵阳文史》2013,(4):7-8
1"百年宪政"的认识误区近年来,从媒体到学界,"百年宪政"的话题经久不衰,歧义纷呈,见仁见智在所难免。一、"百年宪政"之说并不确切史学界对晚清大臣考察宪政与《钦定宪法大纲》讨论较少,法学界与思想界却谈得很多。严格地说,"百年宪政"或"宪政百年"的提法过于简约,清末年间不过是"预备立宪",并非"立宪",与其称"宪政改革",还不如叫"专制改革"更准确。另有部分法学研究者将"宪政百年"的时间上溯到1901年,梁启超的名文《立宪法议》就在这一年问世于东瀛,迅即传入国内。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清代双城堡地名的由来及其建制时间,晚清庚子年(1900年)出版的《吉林通志》(下称《通志》)早有历史定论。《通志》卷十二·三十页记载:清"嘉庆十七年于阿勒楚喀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移驻京都八旗垦荒,十九年委协领统之";《通志》卷五十·三十页又记载:"嘉庆十九年设双城堡,委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统之。《通  相似文献   

16.
程颐对《春秋》的认识一方面表现为对《春秋》的整体解读,另一方面是其解至桓公九年的《春秋传》。无论哪一方面,其特点是"理"以不同的方式贯穿于《春秋》的方方面面,如伦理纲常、自然现象、书例等;同时,"理"在《春秋》这里也得到落实,实现了全部义理化。在北宋《春秋》学史上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道德经》首先要搞清楚《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全书81章,直接论及"道"的就有37章,"道"字先后出现了74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相似文献   

18.
《求己录》是一部创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的反战作品,作者陶葆廉是晚清著名疆臣陶模之子,其人在当时享有盛誉,此书也一度广受赞誉。《求己录》意在宣扬传统义理,敦促朝野反思洋务特别是和战问题。从晚清的灭亡和民国的乱局来看,这一反思不无道理。陶葆廉及其所代表的部分晚清士大夫群体的和战观念所属的传统治国理路,与革命叙事、现代化叙事和民族主义叙事皆非同道,从而在历史大潮中沦为失语者。《求己录》也由此失去声光乃至湮没无闻。但作为晚清以义理反思和战问题的代表性文献,此书亦有其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刘莘园将军于1977年辞世,享年86岁。在其挽联中,有一联十分引人注目,联云:"驱清反蒋平倭,陷阵冲锋真将领;论证编史作诗,惊天动地好文章。"这联是对刘莘园一生事功才情的高度概括,是对这位身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有着"反帝将军"、"抗日先锋"、"辛亥革命老人"美誉的政治人物的盖棺论定……陆小受启迪,反清建团体刘莘园,名端裳,字树苑,以"莘园"之号行于世。据其《遗稿》所载:刘莘园出身于贵州仁怀的一个书香仕宦之家,幼时,家庭延师授  相似文献   

20.
《深州风土记》史料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州风土记》是晚清儒学大师吴汝纶所修的一部地方佳志。该志考证详博,载事分明,辞优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广征博引,考证精到,门类创新,内容丰富,注意时势等方面。然而,此志也有一些不尽完美之处,但并不影响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