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学史上,公认有两个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相较,《孔雀东南飞》诞生于东汉末年,《木兰辞》则产生于北朝,前后相距约三百年:《木兰辞》62句/336字,而《孔雀东南飞》,则是357句/1765字,如果加上诗前小序,就成了1838字,远远超过《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叙事诗第一长篇。  相似文献   

2.
肖振宇 《民俗研究》2003,(2):172-176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著名的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它叙写的是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故事。此诗问世后,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至今日,研究它的论文仍层出不断。统观人们的研究评论,大都集中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刘兰芝被体原因等几个方面。对诗中反映当时社会风俗某些方面的问题,则注意不多。《孔雀东南飞》不仅是一首优秀的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组编辑、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八一年七月全部脱稿。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目前该书已送交湖南人民出版社,预计一九八二年第一季度即可出版、发行。这部书是由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分工编写和翻译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极为丰富和珍贵的文学遗产,而在神话、史诗、长篇叙事诗方面兄弟民族的成就则大大超过了汉民族。兄弟民族文学的成就,解放后已逐渐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的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历来有“言志”、“缘情”的传统,重抒情而轻叙事,所以我国古代从未产生像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宏大史诗,值得一提的叙事诗也就《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吴伟业的《圆圆曲》等数篇。其中《圆圆曲》有意撷取易代之际的重大历史事件,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交织在一起,使这首诗一创作问世,就倍受瞩目。该诗在主题、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正话反说皮里阳秋《圆圆曲》以陈、吴悲欢离合为线索写成,主题却不是爱情,而是国事。《圆圆曲》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推倒了“四人帮”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种诬蔑,给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恢复了名誉,给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落实了政策,重新逐步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我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把过去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相继重版,并陆续出版一批新的作品。重版书有: 《创世纪》(纳西族史诗) 《梅葛》(彝族史诗) 《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 《阿诗玛》(撒尼叙事诗) 《线秀》(傣族叙事诗) 《苏文纳和他的儿子》(傣族叙事诗)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叙事诗) 《葫芦信》(傣族叙事诗) 《娥并与桑洛》(傣族叙事诗) 《玉龙第三国》(纳西族叙事诗) 《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傈傈族长诗)  相似文献   

6.
郑樵《上宰相书》的写作年代有几种不同看法。有认为写于1159年的(顾颉刚《郑樵传》,《北大国学季刊》第一卷第2号,)有认为写于1151年的(《中国史学家评传》第537页),有认为写于1147年的(《福建论坛》,1984年第3期),以上几种看法笔者认为都站不住脚。首先,此信不可能写于1159年。据信中“去年到家,今年料理文字,明年修书”句来分析,《通志》开始编纂时间最早只能是1160年,到《通志》成书时间(1161年10月)确实不到两年,象这部五百多万字的巨著,不说编纂,单是抄写,凭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中的,自孙诒让于1904年《契文举例》(下)释为“蜀”字以来,八十年诸家大都从而无疑。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另释为“(勹目)”,台湾李孝定1965年《甲骨文字集释》按语道:“陈氏释非是,字不从,且此从目乃象头形,非眼目,字与(勹目)义无涉,(勹目)又作(目句)乃形声字,与此象形者有别也。”蜀字可定,此乃商代方国地名,但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则  相似文献   

8.
<正>小时候读《木兰辞》除了被木兰的英雄豪气震撼,还对这样一句诗印象深刻,那就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因为这句诗,我专门去观察过小兔子,的确,没有专业知识的我确实很难分清兔子的雄雌。在动物界,除了兔子,还有一种鸟儿也具备了这样"雌雄莫辨"的特点,这种鸟儿就是流苏鹬。  相似文献   

9.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今文者,汉初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是也。古文者,出于孔壁,《汉志》所载《礼古经》五十六篇是也。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凡遇今古文异文,都要作一番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从今文,则必于注中注明古文该字作某;从古文,则必于注中注明今文该字作某,  相似文献   

10.
鸳鸯进士     
清季某次会试,主考官黄体芳发现吕翔的试卷中引用了“鸳鸯”两字,就在试卷上批道:“‘鸳鸯’二字,不见经传”。吕翔看后,立即将《诗经》封好,上题“海外奇书”四字,面呈黄体芳。原来《诗经》中有“鸳鸯于飞”句。黄体芳很狼狈,只好奏请  相似文献   

11.
《诗·周南·芣苡》,三章,章四句:采采芣苡,薄言采(掇、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有(捋、襭)之。三章反复迭唱,只在二、三章的双句换了两个字。诗句很简单,训诂上也没有多少疑难和争议;但对于诗旨的理解却大有分歧。要而言之,略有五说:一、乐有子说《诗序》:“《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正义》引申其说。闻一多《诗经通义》认为“芣苡宜子之说,由来已旧,鲁韩毛说并同,学者未可泥于近代眼光而轻疑之也。”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文字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出郭店楚简中的一些文字,我们已做过考释(说拙文《郭店楚简文字考释》,《中国古文字研究》待刊人文成后我们在进一步阅读《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些许想法,今成续考,以求正于方家。①《缁衣》26有林字,简文为:“虚大夫共,林人不敛。”裘锡圭先生按:“第一句疑当读为‘吾大夫恭且俭’”,甚是,下句“林”即“麻”之本字。《说文》:“林,葩之总名。”“麻,与林同。”《缁衣》36“白之石,尚可(磨)也。”“磨”字从“麻”作林。《成之闻之》8“君哀而处立”句,裘锡圭先生按:“哀下一字…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一九二四年,新疆鄯善县曾出土一份晋人写本陈寿《三国志·吴志》残卷,起自《吴书·虞翻传》"权于是大怒"句的"怒"字,终于《张温传》"臣自入远境"句的"境"字。计共八十行,中有残损,存一千九十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高祖父李文熙.号介庵,是巴金家族入川第一人。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名叫李璇、李玑、李瑶。这出于《尚书·舜典》中的“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其中李瑶是巴金的曾祖父。“瑶”字,指美玉,用在他名字里既入典故,又与兄长们同部首偏旁。李玑号“在衡”,也出自此句。李瑶号“宗望”.则出自这一段里的下一句:“肆颊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相似文献   

15.
继《三字经》、《千字文》等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之后,本届修志新发现的《千字典对》业已问世。《千字典对》四字一句,两句一联,仅千字就有250个成语典故、125副对联。既是一部楹联集锦,又是一部小型典故手册,还是一部读之琅琅上口的韵文集。其内容涵盖上下五千年,文  相似文献   

16.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可补充后代学从残存的郑玄《论语注》等材料中辨别《古论》、《鲁论》、《齐论》异同的不足。今本《论语》中属于《鲁论》的部分,或《鲁论》对古《论语》解读的一些内容,是从今本《论语》中难以辨别和看到的,但幸运的是竹简本《论语》的出土提供了一些线索,从中可看出一些端倪。竹简本《论语》“君子于义,小人踰于利。”一句与今本《论语》在字上就有差异,笔认为竹简本中此句当属《鲁论》,“踰”应理解成“超过”、“超出”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与孔子思想相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和《三国志》于地名标点因地理统辖关系不明而误断多处,现摭拾四则如下。1.《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集解引韦昭曰:“句章,东海口外州也。”按:“句章”后不该断开。该句意指句章东海口外州为甬东,断开则误为东海口外州为句章。集解所引当出自《国语》注。《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韦昭注:“甬句东,今句章东海口外洲也。”《左传》哀公二十二年作“甬东”,杜预注:“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2.《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献帝春秋》曰:“孙策率军如闽、越讨朗。朗泛舟…  相似文献   

18.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的张宏明《<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指出《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的标点有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应在“字伯时”下断句,“父”字当属下句,亦即谓《古器图》为李公麟的父亲所作。他认为虽然《宋史·艺文志》著录了李公麟《古器图》一卷,但“《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  相似文献   

19.
孙愐《唐韵序》曰: ……一诉愚心,克谐雅况,依次编记而不别番。其一字数训,则执优而尸之,劣而副之。其有或假,不失元本,以四声寻译,冀览者去疑,宿滞者豁如也。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有可纽不可行之及古体有依约之,并采以为证,庶无壅而昭其冯。…… 在今存诸种《唐韵序》中,卞令之《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仅为今存全序的上半部分,王国维考订为开元本《唐韵》序,而今存全序为开元本序与天宝本序(下半部分)之合体,这段文字抄自下半部分,因而卞氏所录无之。其它诸本中,“有可纽……以为证”一句,有的本子有,有的本子无,未知诸本孰是,姑且略述而不详论。其它各句,则诸本皆同。我们要讨论的是“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一句。这句话引用者颇多,然皆未得其实。 陈澧《切韵考》卷二曰:“孙愐又曰,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仵者参错无次第也。韵有一东二冬三锺四江之次第而声则无次第,如东字冬字舌音,锺字齿音,江字牙音而皆可为韵部之首也。今於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但以所见之先后为次第,亦所谓仵而次之也。“白涤洲《集韵声类考》(《史语集刊》三本二分)引孙愐序亦断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中有两个令人费解的“食”字,分别见于《君臣》上、下篇: 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君臣上》) 关於此句,尹知章注曰:“君意委曲随於女谒,若食之充口。”俞樾云:“古字‘食’与‘饱’通。《说文.虫部》:‘饬,败创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