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考古发掘纪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的发掘揭露面积达4000平方米,钻探面积逾30万平方米。发现龙山化的城址、台基、房址、灰坑、灰沟、水沟、水稻田及岳石化的环濠、灰坑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玉、石、陶器2000多件及炭化水稻数百粒。  相似文献   

2.
黄淮地区藤花落、后大堂龙山文化遗址古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粒型分析法,对黄淮地区藤花落和后大堂两处龙山化遗址出土的5群古稻作了研究。就粒型特征而言,尽管两群古稻种群内尚有不同类型存在,但相对比较单纯,其主要演化特征已属粳稻类型。  相似文献   

3.
马明 《江汉考古》2020,(1):55-64
本文通过对《藤花落》报告的层位学、类型学分析,将藤花落城址相关的遗存分为四期,并在此基础上对藤花落城址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城址的城墙上和壕沟内的柱洞属于栅栏遗留,栅栏是与城墙、城壕等一体的防御设施;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存属尧王城类型,晚期文化面貌发生改变与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的东传有关。  相似文献   

4.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孙周勇  邵晶 《考古与文物》2020,(4):40-48,63
皇城台大台基出土石雕是近年来石峁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数量丰富、造型精美、类型多样,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出土背景及年代、分类、使用功能与性质、传统渊源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出发,对皇城台大台基出土石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2~2013年度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2~2013年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考古遗迹单位进行了收集、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该遗址最少有15个属种,包括扬子鳄、环颈雉、褐家鼠、中华鼢鼠、草原鼢鼠、草兔、狗、马、家猪、山羊、绵羊和黄牛.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是一个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小片树林,草原和树林间有一定的水域,周围有沙漠的环境.经济类型是半农半牧形式,家养动物是石峁人的主要肉食来源,野生动物仅起着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过与周边地区古代黄牛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黄牛的遗传结构主要以统治性的T3世系为主,同时伴有低频的T4或T2世系。单倍型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的单倍型H1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反映出龙山时代晚期北方地区古代人群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单倍型H2在宁夏打石沟和河南二里头遗址中的出现,进一步支持黄牛由甘青地区进入中国并扩散到中原这一路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出土陶器进行了成分和岩相分析。结果显示,陶器原料主要为低铝易熔黏土,钙含量较低者可能使用古土壤制成;少量钙含量较高者则使用第三纪红黏土。个别样品黏土中粉砂含量很低,可能与河流冲积土或原料反复淘洗有关。罐和豆多为泥质陶,鬲和盆则多夹砂,羼合料类型包括砂质、沉积岩、铁镁质岩屑和熟料等。本次分析样品出土地点相对集中,但其羼合料和粘土种类均较为多样,显示其可能来源于多个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热电离质谱分析方法对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猪、黄牛和绵羊等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6个猪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的标准偏差小于其他动物,其平均值是0.711185,将该平均值加或减2倍标准偏差得到石峁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在0.711303~0.711067之间。根据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可以推测在我们所测定的样品中,仅有1只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在当地锶同位素比值范围以外,据此推测这只羊可能不是在当地出生的;其他黄牛和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在当地锶同位素比值范围之内,推测它们可能是在遗址当地饲养的。  相似文献   

10.
石峁遗址是21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之一,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对于探索早期国家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回顾了石峁遗址的发现经过及考古历程,介绍了皇城台、外城东门等地点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综合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述评和反思,以期进一步推动石峁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城墙出现了严重的外倾变形,面临倒塌风险,为对其进行科学保护,进行了城墙稳定性及加固方法的研究。提出风化折减系数表征灰缝的风化程度,利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城墙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强度折减法研究在风化作用下城墙的变形及稳定性,通过反演分析法确定城墙的风化程度和灰缝的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灰缝强度降低是城墙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在土压力作用下,城墙破坏呈滑移-倾覆模式;城墙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风化系数为0.45~0.48,灰缝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21 kPa和1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灰缝灌浆和外侧支撑两种加固方法并进行了比选,最终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石峁城墙的后续的加固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