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碑帖拓本的装潢,大约始于初唐,最初可能是由卷子本逐渐发展到经折本。据《金(?)琳琅》记载云:唐武德九年虞世南书庙堂碑,刻成以后,拓成墨本进呈,唐太宗特赐虞世南王羲之黄金印一颗。又唐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书石台孝经,李齐古上表云:“遇陛下兴其五孝,忝守国庠,率胄子歌其六德,敢扬文教,不胜抃跃之至,谨打石台孝经,本分上下两卷,谨于光顺门奉献两本,以  相似文献   

2.
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人。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曾参与《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欧、虞、褚、薛,代表了唐代初期的书风。他擅长楷书和行书。我们见到的欧字一般都是结构紧密严整,笔锋遒劲有力。总的说,他的楷书风格以瘦硬为主,行书则多少有所变化。宋代的苏軾称赞他的书法"劲险刻厉",看来是恰当的。《卜商帖》(图一)六行,内容中有卜商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著名泉学家翁树培(1764-1809)字宜泉、顺天大兴人,著有《古泉汇考》八卷。该书是清代钱币学重要著作,为古今学者所推崇。因书稿未及刊刻故流传绝少,民国前翻阅过翁书者屈指可数。后来翁谱辑入《古钱大辞典》时已化整为零,分别融入于各泉之下,如今已难一窥全豹。鲍康曾说:翁书八巨帙,厚几盈尺,蔚成大观,可见其篇幅甚具规模。翁谱究竟考订了多少种古钱?全书有多少文字?刘喜海对翁书稿本校订整理做了  相似文献   

4.
《当代方志学概论》(书稿)研讨会在庐山举行江西省地方志学会组织编写的《当代方志学概论》(书稿),得到中国地方志协会的热情关怀和切实指导。为更好地提高书稿质量,1996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江西庐山举行了书稿研讨会。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高德和诸葛计、...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爱好翰墨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作为初唐统治者,他以帝王之力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以及他的书法成就和审美思想,对唐初书风起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峰巅极致,与李世民的喜好提倡是密不可分的。现存《晋祠之铭并序》代表了他的书法成就,从中可以窥见其书法审美趣味,揭示初唐崇王风尚与尚“法”成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人。他雅好书法,师虞世南,尤喜王羲之的书法,曾收集天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以充内府。宋朱长文《继书断》卷上列太宗书为妙品。其传世书迹有《晋祠之铭并序》、《温泉铭》、《屏风碑》等。《晋祠之铭并序》是一通石刻碑,碑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晋祠时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同年上石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碑高3.55米,宽1.22米,厚0.26米,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太宗飞白书,碑文为行书,28行,行40字至50字不等,碑题、铭序共1203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衔名。因至明朝中叶李世民亲书的唐碑下部已剥蚀漫漶,有的字已不可见,清乾隆三十七年,依照旧拓...  相似文献   

6.
咏萍 《中华遗产》2021,(4):66-71
一代英主唐太宗,设计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陪葬制度。不过,这个建立在君臣情谊上的理想国,注定昙花一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某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左右骑马出宫,匆匆前行。年近半百的皇帝看起来十分悲伤.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说起唐太宗,人们马上会想到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的英明统治。的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不朽的杰作。但是,唐太宗其实也是一个消极面很大的历史人物,为了夺取帝位,他杀兄弟逼父亲,不择手段;在立太子问题上,他最终选择了懦弱无能的李治,从而导致了后来武则天的代唐建周,这不能不说,唐太宗在选太子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图书资料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对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确保学校图书资料的完整性,使图书资料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充分的发挥图书资料的效益。文中分析了当前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加强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试论唐太宗、唐高宗对高丽的战争刘进宝关于唐太宗、高宗对高丽之征伐,史学界历来研究较少,很少有专文发表。在隋唐史著作和中国通史中,也是简单涉及,语焉不详。或认为唐太宗自灭突厥后,滋长了侵略野心,便出兵侵略高丽①;或认为是唐太宗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住了自...  相似文献   

10.
略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皇帝之一。史苏苑先生略论唐太宗一文提出了唐太宗的「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皇帝,正在于他是个有一套政治理论的皇帝。而这篇文章也正是对唐太宗政治思想问题的一个提出,我们要想正确研究唐太宗,应该进一步研究唐太宗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公元627—649年),是一个政治修明,百官清廉,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2.
图书资料破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则闯 《黑龙江史志》2013,(19):238-238
对于图书资料的妥善保存是图书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对于纸质性图书资料而言,受到自身特点,客观环境因素、以及主管操作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图书资料频频出现破损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对相关图书资料的使用质量也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文以图书资料的破损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对图书资料出现破损问题原因进行简要归纳的基础之上,详细研究了应对图书资料破损问题的主要措施,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起了行酒令,唐太宗接连输了几次,按当时的规矩是谁输了就得罚谁喝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怎么办?这时,赵公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要"‘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  相似文献   

14.
刘斐 《黑龙江史志》2014,(16):119-120
在人类发展史上,文献资料的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图书资料对于业务工作具有物质基础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也更为重要。文中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图书资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实现图书资料建设的高效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唐太宗都念念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力图不再重蹈覆辙。特别是唐太宗时代,君臣们更是千方百计地想方没法,巩固其统治地位。由于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被唐朝取而代之的历史过程,亲眼看到了农民起义推翻隋炀帝政权的事实。所以,他不象秦始皇、隋炀帝那样,迷信自已的权威,目空一切,独断专行,而是谨慎小心地采取各种措施,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太宗通过各种事实认识到君民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贞观四年,他对侍臣们说:“崇  相似文献   

16.
是珍珠总要发光,不管它埋藏多深,不管它灰垢层层。 1985年3月22日,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沈悦苓同志拿了一部准备出版的文字学书稿来到我处,让我鉴别一下是不是陈独秀的著作。因为出版社两年前得到这部书稿时,据提供者说是陈所著,但是在十年动乱中,由于书稿保存者怕因“陈独秀”之名而遭到  相似文献   

17.
正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总共有二十三年,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治理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很多,核心是天下大乱之后迎来的大治。唐太宗即位之前的几年时间里,隋末唐初的社会景象令人闻之悚然。隋末竭泽而渔的政策以及战乱的冲击,导致社会经济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以及世道人心极度黑暗,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在  相似文献   

18.
殷鉴不远     
历史有时非常吊诡。比如说隋炀帝和唐太宗,多像啊。什么像呢?首先,身份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出身于所谓关陇贵族集团,更令人叫绝的是,唐太宗的奶奶居然是隋炀帝母亲的亲妹妹,唐太宗见了隋炀帝,还得乖乖叫一声表叔。第二,经历像。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老皇帝的二儿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后,由于采取了修养生息、利乐百姓的政策,经济文化有了高度发展。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唐朝封建社会发展到极盛时期。唐太宗也成为赫赫有名一代俊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比中国以前的历代皇帝都懂得边疆各族的情况,他豁然大度,宽宏开通,边疆各民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意义。唐太宗常说: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华人,轻视夷人,我却等量齐观、同样看待。周边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都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高瞻远瞩在长安举办了大规模的太学,吐蕃、吐谷浑等弟子都曾前来学习。现在西安还保留着唐代遗留下来的“学习巷”的街名。  相似文献   

20.
<正>鲍广东先生《宝银流芳》一书即将付梓,我得先睹为快。翻阅书稿有几点感触。感触之一,书中各篇皆有大量资料汇集,此类研究受益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前进一大步的是文字的发明,使得知识、经验得以记录,得以以文字为载体传之于异域,流布于异时;现在计算机技术则使知识的传播脱离了纸介质等的束缚,大大便于了信息的承载、传输和交流,是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次进步,也惠及了钱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