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考证明代蒙古部落大批入据青海这一纷乱、复杂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多方面矛盾交织的内、外因,对厘定明代中后期这一影响巨大的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迁徙事件的历史真相有重要史学价值,同时对当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证明代蒙古部落大批入据青海这一纷乱、复杂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多方面矛盾交织的内、外因,对厘定明代中后期这一影响巨大的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迁徙事件的历史真相有重要史学价值,同时对当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扇面     
《东南文化》2000,(6):8-29
  相似文献   

4.
“谨庠序之教……颁(通“斑”)白者可不负载于道矣。”孟子注重学校教育,只是从道德上强调其重要性。而明代宁夏(今银川市,《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均为“城”)的儒学,就不只因为“地虽用武,而人不可不知礼义也”,并且已上升到“成人才,厚风画(通“化”),实本于此”“文武一道,学校之所教者,非特诗书礼乐,虽干戈羽鸾亦在焉。虽有事出,征受于学”^①。这在当时,不能说不是真知卓见;即使今日看来,也不能说不具“素质教育”的意味,恰为当时人李维桢所说:“取士  相似文献   

5.
商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现象,诸如门面、集市,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活动,诸如商品生产、运输、交易,而体现成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参与其中的人的心理投射。本文将从经济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几个方面论述明代商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明代位于"明清小冰期"的前半部分,气候冷干,各种灾害频繁,干旱尤为严重。陕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重要的军事地位,干旱更成为本地区的首要灾害,终明一代,277年历史中,陕北地区共发生不同程度干旱125次,平均2.2年一次,其中轻度干旱57次,主要在明前期,中度干旱44次,主要出现在中后期,造成"人吃人"现象的重大灾害20次,主要集中在明后期。明代陕北干旱有以下特点:干旱程度不断加重,干旱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干旱时段战争频发,干旱时不能自给粮饷供应需多省供给。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藏》2002,(4):58-59
华热&;#183;多吉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上的文章,通过部落刑律与古代法、现代法及各部落法之间的比较研究,认为藏族部落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演变出来的地方法和区域性法规。  相似文献   

8.
《文物世界》1999,(3):13-13
洪洞明代监狱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古监狱。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就囚于这里。  相似文献   

9.
杨斌 《郑和研究》2001,(1):49-51
明永乐、宣德间郑和七下西洋,影响之大遍及中外,在国内其开拓精神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在国际上常有海外人士来我国参观,考察郑和及其下西洋时留下的遗迹。南京中保村宝船厂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英国探险家瓦纳知道郑和事迹后深受感动,他怀着对郑和敬仰的心情乘一条长约20米的“宝龙”号木帆船,计划1999年11月下旬从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远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也就是沿郑和当年下西洋的航线,再“下西洋”。  相似文献   

10.
李文 《黑龙江史志》2012,(19):78-79
明代流民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社会也造成了深远影响,面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稳定局面。本文结合各地方志分析在不同时期流民产生的原因,以及统治者采取的安抚流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开创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它创立于明洪武六年,至洪武十八年正式定名,并于有明一代一直延续下来。明代庶吉士选拔的对象基本是新科二甲、三甲进士。其考选一般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考试,最后由皇帝定夺。与明代士人为求应试而专习八股文相比,庶吉士学习和考试的范围有所扩大。庶吉士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状况均有档案,是散馆授官的依据。翰林院官职是庶吉士散馆后的主要流向,其次是在京各种官职,外放为官者人数比较少。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明代南京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南京城,城垣走向根据防御需要和地理形势而定,城门的设立以方便出入和商业往来为目的,并由市区、宫城区、沿江军事区三大区域组成。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海南城池、圩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对明代海南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概况、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明代海南城、市能快速发展 ,其原因是政府重视、政治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寇贼危害以及中原城市文化的影响。为了解明代海南城、市建设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递运所是明代的驿传机构,有一整套完备的体系,直至明末仍发挥着重要的功效,但尚无相关的专门性研究。本文梳理了递运所制度层面的基本情况与兴废历程。明代创设递运所,意在专司物资运输,但在实际运行中,驿站与递运所的职能区分逐渐模糊,驿、递分离的制度设计被打破。洪武至宣德年间是递运所新设、网络扩张的时期,正统以后趋于稳定,表现为全国性的运输网络。嘉靖以后朝廷开始大量裁并递运所,至万历初年构成了以河南为中心,以供给京师与边镇为主要目标的大区域运输网络。递运所的兴废变化,不仅是朝廷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明王朝关注点的转移与国势的盛衰起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茶果银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有礼仪、贿赂和赋税三种性质。茶果在人际交往和祭祀神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用银钱代替实际的茶果,于是产生了礼仪性质的茶果银。明朝制度虽然禁止征收茶果银,但贿赂性质的茶果银实际上广泛存在,并造成严重危害。赋税性质的茶果银由礼仪和贿赂性质的茶果银演变而来,到清代成了正规的赋税。  相似文献   

17.
明代延绥镇的红山市是蒙古部俺答汗及其众多部族归款以后,经河套地区吉能等部请求,明政府同意并于隆庆五年(1571年)在榆林镇开设的互市市场。红山市不在现在所说的头道河一带的滩地,而在当时的"款贡城",这是当时的制度决定的。易马城虽然在以前做过易马市场,但在红山市设立以后就不再与互市场有关了。先有易马城,后有红山市,而不是相反;易马城不是当时的民市,红山市也不是单纯的官市。红山市互市时间,最初是定在在每年三月进行,但后来因蒙古诸部屡有侵犯,或因马价和抚赏纠纷等原因,相关制度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互市时间迭有更换,并且马市也时开时罢。  相似文献   

18.
明代流刑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五刑制中 ,流刑处于降死一等的重刑地位。但从司法实践来看 ,隋唐以来 ,流刑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一直很突出 ,宋、金、元等朝代均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措施。至明初洪武朝 ,传统流刑已经基本废而不用。《大明律》定以流罪的条目基本以“宽”、“减”的形式 ,以徒役或赎免的方式得到落实。而流刑所承担的司法任务则由五刑之外的口外为民与充军 ,主要是充军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明代货币政策从禁银到用银转变的契机是田赋折银。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陆陆续续出土了一些明代的各类田赋折银的银锭。尽管数量不多,但清晰地展现了明代田赋折银的历史演进和折粮银锭称谓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折粮银锭的分析和考证,求证明代的白银在田赋制度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白银货币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最为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全海图注》是明代海防史上一部重要的海防地图,图中所隐含的许多资料信息,为现今传世文献不载。其中的"广东沿海图"记录了明代中叶从正德末到万历初所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几件海上事件及学术疑案,如葡萄牙人来华贸易的"番船澳"和"番货澳",中葡"西草湾"之战的地望问题,"濠镜澳"之名出现的最早时间,澳门开埠后最早华人村落的建立,明代广东海盗的盛行及其治理等问题。通过对此图的研究,将上述重要事件和史实挖掘出来,将为我们对于明代中叶广东海上中西交往及沿海海防增加新的认识,对于早期中葡关系史及明代海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