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封闭状态,日渐走向世界。欧风美雨的飘打,世界列强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受到文明程度高于自己的民族的挑战。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且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对立。怎样评判中西两种文化?需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论争。这种论争与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风云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论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梁海燕 《沧桑》2009,(2):149-150,152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代西方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面临危机。文章总结了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近代文化所呈现的特点,并就这几个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由国庆 《中华遗产》2009,(3):134-149
“广告”一词,在中国属于地地道道的外来语,在1906年之前,中国人一直将广告称为“告白”。近代广告在中国的出现,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华帝国古老大门之后,西风东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鹏 《中国钱币》2011,(2):30-36
一引子 提及“鸦片”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有着一段无法忘怀的屈辱历史,西方资本主义以“鸦片贸易”为口实,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同时也制造了百年的民族苦难史。在我国使用“鸦片”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本土所出产的“鸦片”被称为“土药”,而从印度或是其他海上贸易得来的“鸦片”通称为“洋药”。  相似文献   

6.
马赛屏 《中华遗产》2011,(3):116-133
两个曾不约而同采取闭关锁国策略的政府,两个同样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国度,此时此记得却被一艘不起眼的三桅帆船联系起来。几位踏浪而来的“遣清特使”饥渴的眼睛,看到的不再是心目中强大的“文化母国”、“天朝上国”。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巨舰大炮带来了西方文化的消息,带来了威胁中国步入新时代的警告.于是古老的文化起了动摇,我们乃从因袭的睡梦中醒觉了.”从“睡梦中醒觉”的胡适,为免于中华民族在受压迫中的沉沦,苦苦思索受到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中国固有文化的出路.在中国如何近代化的问题上,胡适留下一幅似是扑朔迷离的画面:他时而对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在玄奘之后,中印交往出现了某种“短路”,以至玄奘的成就至今无法被后人超越。在1848年以前,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家只有印度。直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出现,在现代性的焦虑中,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才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挽救危亡、振兴中华是近代中国人强烈的要求和奋斗目标。虽然,靠什么途径实现这个目标,曾引起过多种争论,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少中国人都把有效的反侵略建立在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以至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等等上面,直到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时,追求的目标依然是“再现法兰西文明”。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的没落”打破了中国人几十年来追求的梦想,另一方面,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思想界很快兴起了一场竞相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热潮。到此时,资本主义文明不再是近代文明的专有名词了,中国人的近代化道路有了选择的余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到底应该继续走资本主义的路还是应该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的路,  相似文献   

10.
马曦 《神州》2014,(17):47-47
关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与黄平的《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也许有人仅仅看到了学术专家对“乡土”、“文化”与“自觉”等字眼的咬文嚼字,却没有穷其背后所隐藏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一个一向以自给自足傲视世界的民族在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时,所面临的道德失衡与文化危机的思考。“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面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在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博物馆事业在南通诞生 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是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西方的博物馆开始被介绍到中国。随着中国和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到欧、美和日本出使或留学的日益增多。他们通过实地参观,对各国博物馆有了亲身感受。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中,创建博物馆成为洋务、维新人士的主张。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上述主张和办法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利玛窦拉开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序幕,他与之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由此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诸如语言学、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美术等传入中国,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流入欧洲。这一段中西文化在平等地位上交流的历史,倘从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将因其辉煌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寻回文化的自信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使我国古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成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正如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是,当欧洲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希腊和罗马统治的  相似文献   

14.
林刚 《岭南文史》2002,(3):23-27
鸦片战争,列强入侵,中国面临着一个数十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的冷兵器远不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屡战屡败,丧权侮国。向来行之有效的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章典制度、思想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为后盾的列强武力打击下,在解决中华民族生死攸关问题上一时全然失效。正如李鸿章所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同为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的国门差不多同时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路。可是,仅仅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竞走*了向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震撼远东的甲午战争,并使清军遭到了惨败。为什么拥有四亿多人口和近百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在“泰尔小邦”日本数万军队进攻之下党“战无一胜”呢阵丈试图从军事的角度具体分析清军遭致惨败的基本原因。一、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是甲午战败的首要原因清王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已有创建…  相似文献   

17.
肖然 《神州》2013,(36):146-146
三百多年前的一声咆响,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在这样的情形下,钢琴被传入了中国,此后历经数年,国人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今天,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播开来,钢琴教学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文章就新时期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略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丝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特质。丝在中国,不仅创造了锦绣绮罗绫绢绸缎的丰富品种,形成了世界纺织品中最富丽靓雅的艺术风格,而且孕育了从“女执懿筐,爰求柔桑”(《诗经·豳风·七月》)到“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的诗情意境,还有“孟母投梭”等等的汉画像石和宋元明清的耕织图卷。由此而构成发展出了惊采绝艳的中国丝文化。同时,中国历史上向西方传播最早、影响最大者也首当推丝。在西德巴顿符腾州博物馆藏有一件在该州首府斯图加特市西北24公里处的霍克杜夫(Hochdorf)村一座公元前550年的凯尔特人墓葬中出土的中国丝绣品。它便是早期中国丝传入欧洲的例证。此后千年丝在西方的传播影响,已有许多论著。关于近代中西生丝贸易的讨论也很多。本文所拟讨论的,是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初丝文化在西方的影响,包括艺术风格和文学创作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早熟”和“人道主义的“早启”:当我们从闭关自守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梦魇中警醒过来,向外部世界张望,向先进国家学习时,可悲而又可喜地发现一种类似商品的“出口加工后返内销”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早启”和近代商品经济的“晚熟”,致使许多萌发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美妙的发明、发现、设计、设想,往往需要通过出口到西方,加工后再返销回原地来.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没能创造出一个把祖先留下的瑰宝进行“深度加工”的经济环境,就是一件可悲的往事,而更可悲的是,许多精神产品经过国外加工贴上“洋货”的标志返销后,往往被一些  相似文献   

20.
朱薇 《炎黄春秋》2005,(3):75-79
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面临着翻天覆地的激烈变化,正如当时人所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西方列强与近代文明空前的挑战和冲击下,中华帝国迈开了艰难的近代化步伐。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1840—1894),这属于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时期。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铁路轮机和生光化电来维护清王朝的纲常纪要,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898—1911),这属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时期。其间,无论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