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英国宪政革命”成功的原因,大多数的研究从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出发,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上.这些研究认为,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财政税收的矛盾以及天主教可能复辟的危险等诸多因素都与“英国宪政革命”密切相关.很少有人从司法的角度研究英国宪政问题.英国法律职业者(律师)在1678年“排斥危机”后用实际行动同专制王权进行斗争,这些鲜活的法律人用点滴并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推动着英国宪政史的前进.1689年“英国宪政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英国法律职业者在推动“英国宪政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角色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一直为世界各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感兴趣,成为他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在研究工业革命过程中,学者们往往对经济“起飞”等有关问题瞩目较多,硕果垒垒;而对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人口“起飞”等问题关心甚少,成效不大;即使英国专家兴趣很浓,问题仍未得到正确解决,以致英国至今仍把它看成是一个“谜”。的确,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状况、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相互关系、人口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对于正在进行“四化”建设和拥有10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应该冲破这个“禁区”。我们不仅应该弄清英国工业革命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也应该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是产业革命促成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产业革命的“故乡”是十八一十九世纪的英国。英国的产业革命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飞跃,更是人的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的更新,物质生活的飞跃与观念的更新一起推动了“全面变革”的最终完成。笔者试图把价值观念作为理解英国产业革命的一个视点,揭示价值观念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阎照祥的《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和《英国贵族史》构成诠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合力体系与传导体系,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本解释技术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即基于大史学的治史观念,寻找历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发挥学科整合群集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心理一行为流派、结构一功能流派和比较一综合流派的操作范式,对英国政治现代化多元结构的状态、各政治单元的功能及其彼此的关系进行纵向历时维与横向共时维的交叉解读。不仅突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重社会革命而轻社会改革”、“重政治精英而轻特殊群体”、“重阶级斗争而轻政党政治和政治制度”等思维定式,弱化了史学功能的人为化与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史学的宏观泛化和微观碎化之间寻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为回归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刘天纯同志的著作《日本产业革命史》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探索外国专业史学的专著。从国内来看,这样的专著不多,它既补充了产业革命理论研究的不足,同时,对我国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振兴经济,实现四化,也有着现实意义。《日本产业革命史》一书的作者本着“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研究了日本为什么能从一个愚昧、落后的封建幕府社会,而一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历史性的近代化建设,成为独立的、强大的近代国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面临的基本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不仅关系着这次革命本身,而且影响着革命后英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谈到“英国革命的保守性的谜”时指出:“应当这样来解释,即资产阶级与大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建立了长期的联盟,而这种联盟使英国革命在本质上有别于用分散土地来消灭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国革命。”正因为资产阶级不是与广大农民结成联盟,而是同农民的敌人——新贵族结成联盟,使土地问题得到最保守的解决,从而直接影响了这次革命和以后英国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英国  相似文献   

7.
陈紫华先生的专著《一个岛国的崛起:英国产业革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是我国世界史学界研究英国产业革命的最新成果。 在西方历史著作中,没有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分,他们通常都使用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一词,尽管各派学者对其涵意的阐释疏异。但中国世界史学者在阐述这段历史时却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坚持用“工业革命”一词,其理由是,这一时期生产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界对西方城市史的研究张冠增西方国家在12、13世纪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经济和独立政权为特征的国家体制,尤其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产业革命、市民革命等一系列的激烈变动后,市民社会走向成熟,城市文化飞跃发展,因而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日...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奎相  陈涴 《史学月刊》2003,3(12):104-110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0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改革史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改革史”学科范型基本构成;社会改革作用、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成败规律等史学理论问题有重大突破和发展。“改革史”研究方兴未艾,必将继续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英国二元政体结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近代英国起飞的原因,是国内史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不过,就目前已见诸书刊的观点而言,较多的学者主要是从英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变革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的,对英国政治结构的研究,则略嫌不足。然而,一个社会的演变是全方位的,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容易导致某种偏颇。鉴于这一认识,我们试图从英国中世纪的政治制度着手,对英国资本主义何以能率先起飞这一课题,提出一些看法,由于资料的限制,这一研究仍是初步的,在  相似文献   

11.
引  言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今堀诚二开始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史。他不是从权力一方来把握历史,也不是从革命运动的政治斗争史立场来分析中国,而是始终以人们的日常世界作为研讨对象来研究北平市民的“水会”,试图描绘出当时的北平社会。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实证研究。①今堀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但是,战后的日本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仍多聚集于中国政治史领域,对于同社会史相关联的城市史,却长期忽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其标志是创立上海史研究会(1990年)和天津地方史研究会(1992年)。从此,日本…  相似文献   

12.
<正>很高兴能有机会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历史研究"这一命题,来探讨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和中国特色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我们的世界史研究正面临着两个"未曾有"。第一个未曾有是: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在经济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潮正在兴起。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几次重大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同样,正在兴起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全球史与跨国史的范式被应用于法国革命史研究,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为学术传统悠久的大革命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史与跨国史视野下的法国革命史研究侧重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互动、帝国间的全球竞争、跨国启蒙运动等角度探讨革命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力问题。在20世纪后期的革命史学中,以经济与社会因素为中心的正统派逐渐让位于强调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修正派。新近出现的全球史与跨国史范式,在保留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同时,试图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重新考察经济与社会结构问题之于大革命的意义。本文通过爬梳相关著述,探析全球视野下的法国革命起源学说,解读殖民地与大革命的关联,归纳全球转向下不同法国革命史研究路径的特征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场革命也成为包括克里斯托弗·希尔在内的一些英国著名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克里斯托弗·希尔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权威之一。与英国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样,希尔倡导"自下而上的"史学研究,关注社会底层,强调大众的经验。他在英国革命研究中运用了阶级分析方法,强调这场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主张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看待这场革命,避免简单的分析和粗俗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解释模式。希尔对英国革命的解释,影响了我国史学界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城 《世界历史》2003,2(1):86-97
20世纪的历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历史学家赫克斯特早在世纪中叶就把这一变化定性为“历史学革命” ,并且将这一革命与 1 7世纪的“科学革命”相提并论 ,同样视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①。 2 0世纪的历史学革命深入到史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英国宗教改革史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2 0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波拉德奠定的。从世纪之初始 ,波拉德主持伦敦大学的都铎史研究达 50年之久 ,埃尔顿评价这 50年的都铎史研究 ,“产生了一代具备专业态度、经过专业化训练的都铎学者 ,其结果是彻底改写了 1 6世纪的英格兰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杨领  马瑞映 《历史研究》2023,(5):183-204+224
西方学界的“军事革命”研究,是“新军事史”范式下的分支领域,集中考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文化转型、现代国家形成及世界格局转型,致力于以军事因素阐释现代世界起源。在社会文化史路径下,“军事革命”研究关注欧洲贵族与士兵境况及“军事启蒙运动”,并与其他“新军事史”研究形成互补关系;在“国家形成”论题中,“军事革命”研究与历史社会学存在跨学科关联;而在全球史视野下,“军事革命”与欧洲崛起之间的因果关系遭到质疑和挑战,亚洲“军事革命”转而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军事革命”因此超出欧洲范围成为全球史研究重要领域。“军事革命”研究的发展体现了西方学术革新进程,为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术巨星陨落的时刻。刚刚悼念了爱德华·汤普森的逝世,又得到拉尔夫·密里本德(Ralph Miliband 1924-1994)病逝的消息。拉尔夫·密里本德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享有盛名,是“工具主义”政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英国工党史和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研究,填补了英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缺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空白,独树一帜;他对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研究,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西方政治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关键问题。在革命中,各个阶级为保有或取得土地的斗争是非常尖锐的。就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来说,英国革命与法国革命迥然不同。马克思说;“……英国革命在本质上有别于用分散土地来消灭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国革命”。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和阐明英国革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浩 《史学集刊》2015,(1):27-39
英国中世纪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在中世纪中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世纪晚期人口城市化是否出现逆转等问题上,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社会经济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范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经济史学家所主张的英国中世纪中期城市人口不足10%以及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变化性质方面的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片面的。而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主张的同时关注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中世纪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比例以及对中世纪晚期城市持有的综合辨证的态度,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英国中世纪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在中世纪中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世纪晚期人口城市化是否出现逆转等问题上,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社会经济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范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经济史学家所主张的英国中世纪中期城市人口不足10%以及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变化性质方面的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片面的。而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主张的同时关注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中世纪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比例以及对中世纪晚期城市持有的综合辨证的态度,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