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化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全球化(globalization)迅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1984年在世界55个国家出版的1600种杂志中,仪有3篇在标题或要中使用了“全球化”一词,  相似文献   

2.
梁茂信 《史学月刊》2015,(3):91-108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全球化趋势和规模日新月异,流向美国的亚洲移民与日俱增,其中以技术移民尤为突出。从1970年代起,亚洲就成为当代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这既与美国移民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拉力作用相关,也源于战后亚洲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于许多亚洲国家曾长期遭受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它们在战后也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其人口压力、经济落后和生活水平低下等因素合力发酵,使亚洲各国都出现了其人口在国内、国际和洲际三个层次上的大规模迁移与流动。大批技术移民流向美国,既是亚洲各国人口流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虽然回流亚洲的技术移民逐渐增多,但从整体上看,亚洲仍然是当今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历史视野下的全球化与多样性”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泰  刘越英 《世界历史》2002,(2):122-124
2001年8月10日—14日,由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华北分会主办,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历史视野下的全球化与多样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在我国北部边陲城市海拉尔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各种论、材料等数十篇(部)。海拉尔市领导和呼伦贝尔学院领导及政史系全体教师为会议所做的充分准备与周到服务保证了会议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12日至15日,"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5.
陈广亮 《攀登》2013,32(4):22-26
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人们规划现代社会各项事业首要的、基本的前提,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两个社会发展趋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成为当代世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当前中国社会对资本全球化的认知和践行情况,作者不敢苟同有关论者指称的全球化本质是差异化的定位,认为全球化的由资本驱动的特性决定了其本质是为资本的再生产谋求全球同质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特征的差异化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概括则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趋向的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当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分配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积极批判吸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和传媒全球化等 ,不会导致“文化全球化” ,恰恰相反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 ,是一种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漫长的世界历史告诉人们 ,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多元的 ,从来不存在单一的“全球”文化模式 ,所谓“文化全球化” ,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 ,从文化上进而从整体上肢解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在大学生荣辱观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保障。加强高校的教学环境、实践环境、网络环境、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对于提升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宏 《攀登》2004,23(6):55-58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现代化是党领导和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党的肌体上存在的非现代因素与现代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矛盾,故要实现党的现代化就要从党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党的队伍素质时代化、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党的决策科学化和党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去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论述了全球化与多样性、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体的关系,提出全球化既可能导致无个性的普世主义,也可能导致一种真诚的全球共同体意识;对身份的追寻既可能导致有害的分裂,也可能引导出一条全球沟通的可靠之路,而文明问的对话则是培育和发展一种全球和平文化的最佳期望。作为人类不同宗教和文化共同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共有的价值观,人道、公正、文明、智慧和信任将对文明间的对话和全球和平文化的培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为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型经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推进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交: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健全.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2020年以后,中国将按照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地从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任何现代化过程都伴随着各种矛盾和问题。1861年改革后俄国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形成,但战争和革命终止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俄国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因素只是革命的前提条件,不同精英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则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欧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全球史的视角对中国和欧洲两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对比探讨。本文注意到在前工业化时期欧洲历史表现出某种周期性循环的特征。地理大发现后,陆上和海上远程贸易帮助欧洲打破了经济发展的马尔萨斯式生态资源瓶颈。中国历史发展显现出以朝代为单位的短时段的周期性循环和跨越数个朝代的长时段的周期性历史变迁。明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心态的“内卷化”,清中叶后的人口剧增,形成中国人文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总体恶化态势,再加上中国未能及时大规模参与当时正形成的全球性生产与贸易体系的经济活动,终酿成19世纪末叶的贫弱落后状况。全球史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阐述了东南亚中小华商企业的经济地位、对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对经济复兴所起的作用;探索了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东南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自由化政策以及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与销售网络对东南亚中小华商经济地位、资源配置及其福利分配的变化;指出了东南亚华人中小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身的天然弱点,并提出了促进东南亚包括华商在内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进行现代化尝试,必须形成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产权制度。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央权威。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群体的壮大。由于制度的差异,具体国情和历史起点不同,中日两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