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倩 《中国钱币》2008,(3):36-36,I0002
最近,在河南的一次"大河鉴宝"活动的钱币鉴定中,有邹先生携来求鉴的一枚银铤最为珍贵,故介绍与大家共赏. 这是一枚南宋时期(1127-1279)的二十五两银铤,束腰,两端呈弧形(插二上图1),正面左、右、上、下打印"出门税"、"刘六郎"戳记.通长129、首宽68.2、厚17.4mm,重974.5g.银铤成色98%,背面呈蜂窝状(插二上图2).  相似文献   

2.
谭成富 《安徽钱币》2007,(3):31-31,37,I0002
2006年5月,笔者在安徽省凤阳县一村民家中发现其祖传银铤4件。现提供两件,与泉友共赏。  相似文献   

3.
1987年甘肃省武威市内出土一批银铤,共21铤,其中11枚有铭文。黎大祥先生发表报告认为是“西夏通用银锭”。①但是,根据形制和铭文,该批银铤具有明显的金代银铤特征。西夏用银作货币,只有零星的记载。是否铸为铤形,则不清楚。黎先生主要是根据出土地在西夏境内和伴随有西夏瓷片出土来确定为西夏银铤的。出土地当然是重要的断代依据,但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像货币和商品一类东西,还应该有更明确的证据。内蒙古辽上京出土的北宋银铤,新疆出土的北宋“南剑州”银铤,四川省双流县出土的“解盐使司入纳银”金代银铤等都不是出土在该政权统治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笔者在安徽宿松二郎镇古山村发现一枚南宋淳熙元宝与庆元通宝错配合背满穿铁钱(彩页4)。此钱径31~32mm,厚5.8mm,重17.6g,两面皆真书旋读。由孝宗淳熙(1174~1189年),跨光宗绍熙(1190~1194年),到宁宗庆元(1195~1200年),历经三帝两个年号,竟能合见于一钱,应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林市钱币学会藏有一件唐代银挺。该银铤为长方形版状,长284、宽68-70、厚 9-11毫米、重 2020克,为浇铸而成。表面锤槌平整,略显锤痕。正面有錾文“阳朔县天抬府口前限税银伍拾两壹铤专知官令裴知言典徐延匠吴直” 共29字,第7字因铤断残损而字迹笔划大部缺漏,仅依稀  相似文献   

6.
经总制钱是南宋时期一种无名杂敛,一种特殊的附加税,是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显现在银两上被称作经总制银。“经总制银”银挺的出土发现,说明在南宋时白银已广泛应用于赋税等领域。研究经总制钱(银)的成因、种类及收缴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郑嘉励  郭勇 《南方文物》2006,(4):41-41,31
湖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刊有“酆都山真形图”的南宋墓志,长、宽约37.4厘米,厚7.6厘米,太湖石质(图一)。其文曰:考姓陈氏,讳□之,字君玉。世居吴兴乌程旧馆。父良厚,武经大夫,妣宜人钱氏。娶张氏,赠孺人,俱葬乌程妙喜西山。考生于乾道癸巳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嘉熙戊戌十二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8.
河南巩义市文管所藏镇墓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常见一种随葬品,是为驱邪避崇、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渐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期为木、骨质,以后主要为陶制。  相似文献   

9.
船形银铤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津 《中国钱币》2008,(3):15-20,F0002
船形银铤是白银货币的一种早期形态. 船形银铤形状如船,倒置似小案.以往对船形银铤的判断标准被掌握得不够统一,各有各的理解,故而在一些论著、资料涉及到船形银铤时常有一些混乱,①在此,特明确本文所论之船形银铤形制为:下部为板状、弧腰、平头,两头向上起翼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高邮出土南宋铁钱,迄今已近二十年,以其种类多、系列全、钱品美、出谱盛而震动国内外,为世人称道,为泉界藏家所追集,笔者也是乐此不倦,从去岁至今,终于集到诸多新品,特在此公诸同好。1·纯熙元宝背“同”小平系仅用六天的年号钱,极为珍罕(图1)。此钱外径23·2、穿7、厚2·1mm,昔年曾见上海著名收藏家许廷宪先生有过一枚,在高邮也仅在钱币学会原副会长胡正元先生家见过一枚,还听到有一枚,其它未见。而此枚背同上多一横,看似流铁,但背穿有移位现象,稍有区别。2·庆元通宝小平背“汉七”(图2)。外径24·1、穿7、厚2mm,这是迄今的仅见品,“春七…  相似文献   

11.
王雪农 《中国钱币》2012,(2):70-73,2
近见一唐代银铤,据说出自陕西西安。银铤为长条笏板形,面背锤锻较平整,表面有黑色氧化层包浆,通长325、宽88—90、厚11—14mm、重3950g(彩1上)。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新安县在征集近现代文物时,在新安县城中街发现一通民国11年(1922年)新安县改良监狱碑。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民工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原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院内教学楼工地挖地基槽时,发现9枚银币。文物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可现场已醴破坏,只见周围散存有不少碎青砖,估计为一处旧房基遗存。据民工反映,该处地下水位较高,距地表深1.30米已为泥水,这9枚银币就出土在地槽内的泥水里。  相似文献   

14.
丁丹 《中国钱币》2013,(5):52-53,I0003,I0004
1992年,四川省巫山县计量局修建工地挖出了一罐银铤,经闻讯赶来的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共出土银铤53枚,莲瓣纹银碗2个(彩页3图1)。  相似文献   

15.
1977年,丰宁满族自治县文物保管所在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方“三安戍印”。该印是本县南关乡横河村九道河沟村民白景秀1976年在本村靠近路边的耕地中捡到的。 “三安戍印”,铜质,通高3.5厘米。鼻钮,钮高1.9厘米。印面方形,边长5.3×5.3厘米,厚1.4厘米。印文为朱文小篆,竖排两行“三安戍印”四字,除部分笔画残断外,章法匀称疏朗,笔画纤细,笔势流动圆转妩媚,给人以书法的美感。字深1厘米,用铜条焊成。 经与陕西西安市发现的“保林县印”[1]及河北隆化县发现的“契丹节度使印”[2]相对照,其书体风格…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方城县出土南宋银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4月,河南省方城县杨集公社王营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掘出南宋时期银铤六件,其中完整的三件,另外三件已断残。银铤出土地点,是在县城东北约十公里的伏牛山南麓、王营村北的岗坡自然石下,石的  相似文献   

17.
18.
东汉陵墓踏查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汉自刘秀建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魏,建造有12座帝陵。根据文献记载,除汉献帝的禅陵(234年)在河南焦作(修武县)外,其余11座帝陵均在东汉都城洛阳附近。《帝王世纪》载:光武帝原陵“在临平亭之南,西望平阴,东南去洛阳十五里。”明帝显节陵在“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三十七里。”章帝敬陵“在洛阳东南,去洛阳三十九里。”和帝慎陵“在洛阳东南,去洛阳四十一里。”殇帝康陵“去洛阳四十八里。”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初笔者集得一件南宋铅质钱牌。钱牌正面为楷书“使府酒务”,背面为“细酒拾捌界叁伯”;长85,宽35毫米,重30.1克;包浆完整,呈灰白色,系出土品;与南宋临安府钱牌形制风格完全一致。钱牌有划损痕,但边缘完整无缺(左图;插四图1)。“使府酒务”钱牌为国内首次发现,确属国内仅见。  相似文献   

20.
阜阳出土一组宋代银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阜阳博物馆收藏一组宋代银铤,均扁平束腰,两端呈弧形,正面有戳印铭文,背部密布蜂窝状铸孔。这组银铤均为出土于阜阳境内的窖藏品,依其铭文不同可分七式,现介绍如下。Ⅰ式:长161、腰宽64、两端各宽85、厚17mm,重1950克。铭文“聂□□”,字迹漫漶不清。体表粗糙呈暗灰色(插四图1)。Ⅱ式:长123、腰宽43、两端各宽67、厚15mm,重980克。右侧上部铭文“朱雀门外马安铺”,右下部铭文“真花□银”,第三字左边金字旁,右边模糊难识,疑为“钱”字。该铤左边上部铭文“马安铺”,左下部铭文“出门税”。体表灰白色、正面光滑细腻,周缘有水波纹边栏(插四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