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在浙江瑞安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两枚阔廓"金钱义记"钱。一枚钱面金字从"人"字,钱背两方胜,穿上首有一"雕"字。钱径4.7厘米(图一)。一枚钱面金字从"入"字,钱背两方胜。钱径4厘米(图二)。  相似文献   

2.
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笔者在海源县高崖乡草场村收集到一枚宜官五铢(如拓)。钱径2.7,穿0.9、厚0.23厘米,重4.8克,钱面外郭,穿上为“宜”字,穿下为“官”字,穿右为反书“铢”字,穿左为“五”字,均篆书,直读应是“宜官铢五”。钱背内外郭,穿右下篆书“宜子”二字。该钱生坑绿锈,制作精美,文字端庄。笔者所藏的这枚钱与智龛先生1985年刊于《中国钱币》第三期的两枚西汉吉语厌胜钱,在基本特征和文字风格上相差无几,仅有文字和图案排列的差别,因此这枚钱当为西汉“宜官”吉语厌胜五铢钱。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  相似文献   

3.
石建农 《新疆钱币》2001,(2):37-37,38
去年夏天笔者从一位常到南疆出差也喜欢新疆红钱的泉友处购得一批红钱.约200多枚,从中发现一枚特厚的库车库十维文库车异字光绪通宝钱。此钱红铜质、径24mm,穿6mm,厚2.2mm,重7.8g;钱面有一些被击打、磨损的痕迹.穿椭圆形,外轮轮廓自然光滑、生坑,属自然流通钱(见图1)。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在合肥古玩城集市购得蚁鼻钱34枚,从中发现一枚阴文“两”字文钱,长14.1mm,宽8mm,厚2.6mm,重1.03g。其钱文“两”字与秦半两钱“两”字相近。钱面微凸,呈半圆状,质地青铜。上部尚存有浇铸柄,形制与普品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钱体无孔。其主要特征是笔划细如游丝,秦钱风韵十足。  相似文献   

5.
笔者离休后爱好古钱币收藏,从铜匠亲戚处发现了两枚背铸“台”字的康熙钱,还有一枚铸有 “台”字的花钱。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收藏,还都与台湾有关,更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 1.康熙通宝背“台”字钱(图1)清初顺治、康熙朝铸行了一种背有满、汉文钱局名的钱币,称套子钱,藏家无不以集全为快。其中顺治通宝套子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等十二局;康熙通宝套子钱除了设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二局外,各地钱局也增至二十余,背满、汉文“台”字钱便是当中一种,它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历史见证。 明末…  相似文献   

6.
燕国布币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赤峰发现辽钱窖藏吕文利,吴振强1987年7月,在赤峰市土产公司回收的废杂铜中发现一批出土的铜钱,经整理确定是一批完整的窖藏,这批铜钱重22公斤,5391枚。其中燕国一化(图1)1枚;东汉五铢2枚,直边五铢1枚;唐开元通宝2209枚,会昌开元21枚(背字昌、京、益、蓝、越、宣、润、鄂、兴、广、梓、福),乾元重宝16枚;五代十国汉元通宝2枚,周元通宝2枚,开元通宝4枚;北宋宋元通宝25枚,太平通宝84枚;淳化元宝97枚;至道元宝221枚,咸平元宝197枚,景德元宝262枚,祥符元宝268枚,天禧通宝207枚,天圣通宝300枚,明道元宝14权,景元宝96枚,皇宋元宝405枚,至和元宝53枚,至和通宝12枚,嘉通宝93枚,嘉元宝26枚,洽平元宝108枚,治平通宝19枚,熙宁元宝328枚,元丰通宝172枚,元枯通宝106枚,绍圣元宝36枚,绍圣通宝1枚,元符通宝5枚,圣宋元宝3枚;辽清宁通宝(图2)1枚,乾统元宝(图3)1枚;合面钱(图4)2枚。这批钱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燕一化,最晚的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铸行的圣宋元宝和辽天祚帝乾统年间(1101~1110年)铸行的乾统元宝。全部铜钱中未见折二以上大钱。据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镇库钱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珍藏一枚太平天国镇库钱。此钱于1953年在南京某物资回收仓库内发现。钱为黄铜铸,径10.1、厚1.4厘米,重810克。正面为仿宋体直读“太平天国”四字,背直书“圣宝”二字。“天”字上横长、“国”字从“王”。(《中国文物报》1993年3月21日郭爱娟)太平天国镇库钱@郭爱娟  相似文献   

9.
癸未年初夏。笔者发现一枚铸有“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祝寿钱。此钱直径26.5、穿4.9毫米,重6.3克。钱面铸有“一人有庆”、钱背铸有“万寿无疆”吉祥语,但疆字漏去土部。钱文为精劲有力的楷书.具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钱币》2005,(2):8-9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④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11.
祭未年初夏,居舍把玩整理心爱的古钱,其中发现一枚吉语祝寿宫钱。此钱直径26.5毫米,穿径4.9毫米,16.3克。钱面铸“一人有庆”,钱背铸“万寿无疆”,但疆字漏去土部。文字为精劲有力的楷体,据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河北省容城县境内,自1976年至1990年间,先后出土四批约600余枚燕国货币。这些货币虽都属燕刀,其形状基本相同,但年代有前后之分。经观察比较,这些货币的铭文、色彩、大小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罗河村出土的刀币,除多数无面文外,其中七枚面文各异。现根据出土时间顺序,简单报告如下: 一、1976年春季,城关乡北城村群众,在村西取土时,据地表0.6米深处发现一件绳纹灰陶罐,内盛燕国货币百余枚。这些刀币表面呈灰兰色,像有层腊质。面文为“(?)”字,背文各不相同,特殊的有“(?)”、“又”、“(?)”字的,其它背文因后面还有发现,  相似文献   

13.
王坤 《钱币博览》2001,(3):28-28
泰和钱是金代铸币,始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有通宝和重宝两种,均以字隽美、铸工精湛而称于世。通宝钱仿瘦金体,笔法骨秀格清,气度非凡,型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重宝钱为玉筋篆,笔法庄重流丽,神韵奇绝,有折三和折十两等。笔藏有一枚泰和通宝钱,轮郭精细匀称,字舒展大气,铜锈古色斑斓。此钱直径28、穿8.5、厚0.8毫米,重5克,为一枚比较标准的折二型钱。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传形“賹六化”钱纪中THEOPPOSITEWHITTEN“YILIUHUA”COINJiZhong先秦货币中,文字传形的方足布时有所见,不足为奇,而文字传形的刀币和圜钱却甚为少见,尤其像“共”字、“六化”等几种圜钱的传形钱更是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最近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传形“六化”钱,使我得以目睹了一枚旧谱未载的罕见品。该枚传形“六化”钱(见彩插及拓片1)重7.15克,较通常“六化”钱稍轻薄;铸文同常见品相反,“”字在正面方穿之左,“六化”二字在方穿之右,其中“六”字右侧一笔有明显流铜痕迹;该钱正背两面通体呈生坑绿锈底色,表层有土灰色硬质包浆,品相甚佳;此钱开门见山,勿庸置疑,且显见是出土新品。据该钱原主人陈德林君介绍,此钱1988年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益都),与此钱伴随出土的是为数二、三百枚以上的一批:“四化”和“六化”钱,只因该枚系传形异品,当时即被单独挑出。笔者近几年先后共见到两枚传形“六化”钱,均为新出土品;除去前面介绍的一枚外,另见过山东省青州市丁昌五君有一枚,前两年丁君曾有该钱拓片一纸相赠,现一同发表附在这里(见拓片2),可供研究者鉴赏和参考比较。传形“賹六化”钱@纪中  相似文献   

16.
马立新 《新疆钱币》2006,(1):61-61,63
本人藏有两枚铜钱钱牌,一枚为伊犁官钱总局发行的壹钱黄铜钱牌,长69mm,宽7.9mm-8.5mm,厚2.7mm,重11g,呈长条形状。正面正中刻有“壹钱”字样,上下刻有简单的花卉图纹,在花卉图纹中分别有打压而成的桃型和石榴型防伪标记。背面刻有“官钱总局”四字。该钱牌是以铜代银折合制钱100文铜钱牌。  相似文献   

17.
常宝玉 《新疆钱币》2001,(4):43-43,F003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太和县旧县镇八里店发现一处古钱窖藏,古钱重180余千克,内出一枚南朝刘宋永光钱。此钱径16、穿径12-12.5、厚0.5毫米,重0.89克。古钱时代下限为金大定,版式达600余种。这是继1988年寿县之后在安徽省发现的又一枚永光钱。安徽太和发现永光钱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1月,笔者在湖南长沙古董市场农民处得到一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同时得到的铅钱共9枚,还有开元通宝背“潭”2枚、背倒“六”一枚,其余的均为光背开元钱。据农民讲,这些钱是在湘江中挖沙时挖出的。这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直径24.3、穿径6.6、厚1毫米,重3.45克,色灰白,背文“桂”在穿上(如图、插一)。湖南五代十国楚时马殷曾铸过铅钱,但未见实物,不知此钱与马殷铸铅钱事是否有关。湖南长沙发现乾元重宝背“桂”铅钱@谭勇  相似文献   

20.
1983年6月,临泉县崔寨乡史庄村发现楚国铜贝2355枚,共重6公斤(图一、二)。经整理其中有"?"字的2318枚;有"?"字的34枚;有"?"字的2枚;有"?"字的1枚。楚贝的俗名很多,一般称它为"蚁鼻钱"或"鬼脸钱"。在淮北阜阳地区,群众有从其形状称它为"骷髅牌"或"拉拉子"(一种打场工具)的;也有以阴雨天可以在地里捡到它而称为"阴有"的;更流行的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