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汉代文物考古资料所见“宫官”集释谈《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一处句读问题萧亢达汉代中央官制大抵分为朝官与宫官,朝官是治理国家的行政官吏,宫官是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但由于他们在组织上有不少混同之处,有的实际上是属于宫廷和政府职事混而为一的官职。如太仆、...  相似文献   

2.
清宫做钟处     
一、清宫做钟处的产生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政治上的需要,都设有皇家工厂。到清代这种皇家工厂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宫廷制造厂及一整套管理机构,这就是养心殿造办处。“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制器之作十有四:曰如意馆、曰  相似文献   

3.
梅家与皇家博仪与梅兰芳可谓世交,梅家三代都跟清宫有关。照清宫旧例,除由升平署承担宫廷演戏任务外,还随时要社会上的名角人宫演出,被传的伶人就叫作“内廷供奉”。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即是一位内廷供奉,他在咸丰年间掌管京都的“四喜”戏班,颇有盛名,经常被传进宫里演戏。咸丰十年(186)夏,咸丰皇帝3旬整寿时大肆操办,曾命梅巧玲率四喜班进圆明园连演数日。其人较胖,遂有“御口亲呼胖巧玲”一句“竹枝词”广为流传,说明皇家对梅巧玲的演艺很是欣赏的。就在这次圆明园演出之后不久,这座“万园之园”就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  相似文献   

4.
吴天才  宋俊荣 《文博》2003,(3):73-76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供奉。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古代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初步取样分析有7个系列48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林良、吕纪生平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良和吕纪是明代宫廷画家中以花鸟画著称的两位大家,他们各自创立的水墨写意和工笔设色花鸟画风成为明代宫廷花鸟画中最具影响的两派(图版二、三),追随者众多,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然而,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其他历代宫廷画家一样,记载甚少。出自文人之手的画史,传记或其它史籍都不甚重视这批为皇家服务的职业画家,记述俱只有寥寥数语,而且时有舛误。他们本人以画为业;又极少留下诗文集,应旨所画的作品,也很少署有年款或题上诗文。因此,对他们的生平经历和创作  相似文献   

6.
戢范 《收藏家》2009,(7):3-9
明清宫廷绘画与宋元院体画风格体系一脉相承,作品多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并带有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宫廷绘画是一种与封建皇权体制息息相关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中,代表意识形态的宫廷绘画艺术更多地被赋予了树立主流美学典范、弘扬封建正统思想,传达统治者政治意图的职能。宫廷绘画的创作受到诸多限制,宫廷画家一般要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绘画制度等,这些都导致了宫廷绘画整体风格的谨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清宁宫是清入关前后金及大清在盛京皇宫中的帝后寝宫及萨满祭祀神堂。作为清代第一座皇家祭祀之所,它经历了由氏族部落的民间家祭演绎为皇家族祭的历程,它留下了皇太极时期在此进行萨满祭祀的史迹。清代宫廷萨满祭祀模式在这里发端,清代宫廷祭祀礼仪在这里出典,然而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代中央职官可分为掌政务之台、省,掌事务之卿、监二。台、省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与御史台;卿、监指九寺五监。御史台归监察系统,与办皇家事务之皇家系统,及武官系统均另列。九寺五监中与前代之名称、性质沿袭,亦不重复,只述新增。  相似文献   

9.
北京紫禁城西华门外的北长街路西,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古刹.山门上有白色大理石匾额“敕建昭显庙”,供奉雷神,俗称雷神庙。“敕建”就是奉皇帝之命.由皇家出资修建的意思。山门座北朝南.外垣门东向。山门外有照壁.山门内左有钟楼,右有鼓楼。往里有前殿、中殿、后殿和东西配殿。  相似文献   

10.
正都城是国家、封国之中心,而宫廷又是都城之中心。宫廷是君主与臣下理政之场所,也是君主、后宫及其他皇室成员之居处。有汉一代,中央决策有时并非为皇帝与臣下作用的结果,而是皇帝或太后、外戚独断,又通过宦官与其他侍从人员将消息外传群臣。因此,宋杰教授《汉代宫廷居住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年)一书,以皇帝、后妃等所居之禁中(即省中)宫殿建置视角解读汉代政治、制度,可谓是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内供奉官 ,赵冬梅《唐五代供奉官》 (刊《中国史研究》 2 0 0 0年第 1期 )已作过较系统的研究 ,指出内供奉的名目有谏议大夫内供奉 ,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内供奉 ,御史中丞内供奉、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但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中有关内供奉的标点却多有失误。如《旧唐书·党项羌传》云 :“会昌初 ,上频命使安抚之 ,兼命宪臣为使 ,分三印以统之。在、宁、延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崔君会主之 ;在盐、夏、长、泽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李主之 ;在灵、武、麟、胜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郑贺主之。仍各赐绯鱼袋以重其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廷对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出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像外,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甚至专门兴建寺院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其信奉目的和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目前尚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见诸文献。本文借助清宫档案及现存清代原状佛堂内白伞盖佛母的陈设情况,试图说明清代宫廷是将白伞盖佛母作为重要的福寿保护神来供奉的,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元代的信仰传统而是另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灿江 《收藏家》2012,(3):41-44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在宋代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烧造而名。对于汝窑创烧的起因,南宋叶真在《坦斋笔衡》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记载,说明汝窑是在接受宫廷的任务后,开始重点烧造供宫廷所用青瓷器的。正是由于皇家和官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清宫堂子祭探赜白洪希满族与北方诸民族自古崇信萨满教.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又有坤宁宫祭与堂子祭之分,坤宁宫祭为皇帝、皇后在宫内举行的家祭,而堂子祭乃是较隆重和神圣的国家盛典和全族的把神典礼。清宫堂子祭即有满族萨满祭扫的一般形式,又显示了皇家祭典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玻璃画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形成了广州和北京宫廷两个绘制中心。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文献档案的分析,指出玻璃画进入中国后首先在广州发展起来,后进入清代宫廷,宫廷画家在广州玻璃画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玻璃画绘制技艺。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广州和宫廷的玻璃画后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且渐行渐远,以外销为主的广州玻璃画迎合着西方市场的需求,而宫廷玻璃画则为了适应皇家品位,逐渐与宫廷绘画风格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两京奉先殿并存。明清更替之际,两座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建筑形制遂不可考。祭祖活动既关乎人情,也关乎国家制度,奉先殿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祖场所,梳理其历史沿革,追溯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考察明清宫廷祭祖制度,亦有助于了解紫禁城宫殿布局的变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柱斧是重要的名物词,后人不解其形制,有拄杖说、礼器说、斧头说和柱拂子说。文章通过考察认为"柱斧是仪仗器,其使用范围和形制有严格的限定:玉柱斧也称玉斧,用于皇帝殿前迎驾或在出行的仪仗中导驾;水晶柱斧用于升朝官的官轿前方导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斧是权力的象征,斧形很早就出现在仪仗里,宋代的柱斧就是由此发展而来。升朝官用水晶柱斧在宋徽宗大观年间被废止,为帝王导驾的玉柱斧则在明清时期消失。宋太祖所操柱斧,"宋挥玉斧"与"斧声烛影"之"斧",都是仪仗器柱斧。  相似文献   

18.
蒙、元御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御容,所指为帝后肖像,用于供奉、祭祀以及瞻仰,所有者可以是皇家,也能是臣下。本文讨论的主题是蒙元皇家的本朝先帝、先后肖像[1],拟解说它们的制作、形制,不同做法的文化差异、可能的遗存及其制作年代等,同时也概述了时代更早的御容和元代非皇家的御容。  相似文献   

19.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共烧以避免产品混杂,或为商品竞争而刻划的窑主姓氏;邢窑"翰林"、"盈"字款是宫廷的定烧器,因而为皇室所垄断;"官"字款则是地方官府所烧之物,并作为贡品供奉于宫廷,除官府使用外,尚可作为高档商品参与社会流通。  相似文献   

20.
近二三十年间,有关中国古代官制的工具书已出版了不少。如俞鹿年《中国官制大辞典》、张政主编《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徐连达主编《中国历代官制辞典》、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日本的日中民族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美国斯坦佛大学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China等,初步统计有近十种之多,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官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官制辞典大多是对历代正式官司、官名的解释,对大量存在于文献典籍中的职官别名却很少涉及,而这些职官别名的数量之多并不亚于正式官司、官名,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