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们身边;一些家长常唠叨孩子“冒傻气”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不断超越这些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让孩子从消极的经历中汲取积极的认识,从挫折中找到经验,这样孩子才敢于直面错误、接纳错误,错误的经历也将不再是他的包袱,而成为他健康成长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碰到这么一件事:天气渐冷,一位14岁的初一住宿生要晒被子,因自己个头小力气不足干不了,于是打电话将10多公里外的家长叫来干,竟然不请自己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帮助,着实令我惊讶不已。孩子缺乏求助、合作意识,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深思,平素我们给孩子灌输竞争意识,常常忽略了对合作的强调,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失偏颇? 在南美洲草原,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  相似文献   

3.
正"揪,死揪,往死里揪",不同的地方都无独有偶地出现这如出一辙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曾经的我也在这个误区里徘徊过。今年的班主任工作将是我工作以来第四次做班主任,我如何让我的工作,轻松、愉快而又不出成效呢?首先有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作为班主任,我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但是走出校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原来我们教育忽视了孩子了耐挫能力。生活中有很多的与书本中"真、善、美"不一样的人和事,该叫学生怎么面对这些人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苦难和挫折本身并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中找到的解决方法。一件事发生了,他能够承受得住,走了过来,他就进步了,就会感觉很好。就学生耐挫力  相似文献   

4.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估计多数的家长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没错,吃同一锅饭,住在同一屋檐下,又是从小一口一口地把孩子喂养大的,怎么可能不了解? 然而人们却从报端,从本刊《解码17岁》一文,以及从多种渠道中得知,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青少年自杀的悲剧;人们一次又一次听到了家长们呼天抢地的哭喊:“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其实,一位哲人早已说过:“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莫过于父母。不了解自己儿子的也莫过于父母。”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家长熟悉了那熟悉的一切,而没有想到熟悉中又出现了陌生。一句话,对自己的孩子没有适时地深入地科学地探究。时代已发展到了21世纪,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密集、讯息发达的时代,早已不是奉书本为金科玉律的时代,早已不是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媒体和网络,使人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父亲当着许多亲戚朋友的面把自己的孩子狠狠辱骂了一顿,第二天这个孩子就失踪了,后来在一个河边发现了孩子——他已经跳河自杀了。这一事例告诫所有为人父母者,孩子虽小, 但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的人格,也需要尊重。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一直不注意尊重孩子,不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家长带孩子出门,如果主人拿出什么吃的东西给孩子,有些父母总是抢着代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等。由于一些家  相似文献   

6.
王明芳 《神州》2012,(1):163-163
社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让孩子怎样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家长总是对孩子寄予美好的希望,但要实现它还取决于孩子的以怎样的心态起去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我认为他更需要的是孩子坚强的自信心,所以怎样培养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才是关键的,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正是激发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时机。如果家长这时能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这对孩子的将来乃至他的一生将是一份人生的财富,他会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请班上52位家长和孩子分别填写了这样一份调查表,内容是:孩子最喜欢的课程、孩子最大的兴趣爱好、孩子最崇拜的人、孩子最大的烦恼、孩子的理想。经统计发现,上列五项调查内容中,家长和孩子所填结果一致的人数分别为:17、11、3、5、9。望着这些数据,我心里沉甸甸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太少了!可以想象,这种状态下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与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座谈,结果他们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平常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尤其是心灵的沟通太少了。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对子女一味娇宠,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相似文献   

9.
一位被家长怀疑是弱智的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成绩由全班倒数第几名进步到前十几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究竟靠的是什么? 初次见面,他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晓军初到我们班时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了。胖胖的身体、憨憨的表情,让人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不聪明。果然军训的时候,教官教了几个动作,训练了一上午,所有的孩子都会了,就他不会。于是我把他单独留下来,亲自教他,十几分钟下来,我也有点想放弃了,不知是胖的缘故还是  相似文献   

10.
常听到不少人说:“现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饭做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优点,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将他们的宝贵经验做一些分析,可以初步概括为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10个方法,以供更多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参考。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在孩子身上寄托太多的希望,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达到自己未曾达到的目标,这是为人父母者相当普遍的想法。父母希望孩子聪明,希望孩子完美,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些想法或许不错,但是否实际?若先在自己心里形成过高的奢望和巨大的压力,再看待一个普通的孩子,难免将不足处放大,那便越发觉得孩子不可救药了。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10岁的孩子丢了书包,其危害性他不会不知道,面对即将降临的家长和老师的责难,又担心逃不过一顿暴打,自己已经胆战心惊,再横加指责岂不造成更大压力?高压之下,孩子的心理容易发生畸变,而心理的修复远比买一个书包要来得难。教育是一门艺术,动辄拳脚相向是无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孩子贪玩,你怎么办?引导孩子玩出名堂来,这是家长和老师的能耐。年仅14岁的方怀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不仅玩出了“读弧圆规”这一国家专利,而且还玩出了近80项的小制作、小发明;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全班前10名。方怀敏的父母回忆道:“这孩子坐摇篮时,就爱玩、好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他对有颜色的东西感兴趣,就找一些彩色纸让他撕着玩,还在他摇篮上方悬挂一个彩色纸团。风吹得彩纸团晃来晃去,他的眼珠就跟着转来转去,不哭也不闹。我们就经常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逗他,训练他的手、眼和脑。”小敏的父亲是一位司机,他出车回  相似文献   

13.
7岁的小真自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时间,经常都是一个人,自己玩自己的。幼儿园阿姨教唱歌、教数数,他也从不张口;问他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小真就回答一个字:不!再问就始终不说话了。小真家住在一幢高层公寓楼中,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一段时间很少与别的孩子接触,加之小真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家庭吵吵闹闹时常发生,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小真在家里就很少说话,更别说到幼儿园和小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小强本…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学习不好、成绩差、学习马虎都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日夜生活的场所,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家长就自然应该成为孩子的优秀的心理保健教师。下面的一份测试卷,请您根据平时的实际情况,作一个自我评价,看您是否为一个好家长。 1、谁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 2、谁是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3、孩子最感到苦恼的是什么? 4、孩子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5、孩子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以后难免吃大亏。“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澳大利亚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见哪个澳大利亚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也只是“短打扮”——外面加一件绒衣,便无事一般行进在寒风中。而一到太阳出来,便将绒衣脱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在我们公寓附近有一所体操学校,每日傍晚训练结束时,常见家长陪着光头、光脚…  相似文献   

17.
家长想过没有:你把孩子送到农村去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你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了吗?背景:现在大都市里有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小城市、小县城里的优等学校读书,这些孩子大多是高中生,但也有不少初中生。显然,这些家长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保证孩子考上大学。这事引起了圈内外人士的关注。为了探讨这一现象,我们采访  相似文献   

18.
家长和老师虽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却也因了孩子这座桥梁而显得微妙而重要。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同一个目标,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沟通和相处呢?社会上一些极端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家长问:当父母不图回报,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把足够多的爱给予孩子时,孩子的自私心理却日益蔓延疯长起来。我们的无私之泉何以浇灌出了自私之草?解答:忘恩本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极易生根、繁殖;而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精心栽培及爱心滋润。我们平时只知施恩,而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最痛心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出“不优秀”,而这“不优秀”通常会体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不优秀,只有调整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作为家长,你面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时时让你体验挫败的孩子,你应该做的也许只是下面几方面的内容。面对“事实”,调整心态。面对孩子的“不优秀”,我们总能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家长的挫败感就越强。主要原因可能来自几个方面:“不优秀”的学生家长群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