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如仲 《收藏家》2006,(4):69-70
明代王绂绘,水墨纸本手卷,高33、宽785厘米。款署“永乐壬寅(笔误,应为壬辰)秋七月下浣九龙山人王绂记”,钤白文“孟端”印。《溪山渔隐图》及乾隆皇帝有关诗韵内钤数枚白文“孟端”及朱文“石渠宝笈”、朱文“乾隆御览之宝”、白文“乾隆鉴赏”、朱文“三希堂精鉴玺“、白文“宜子孙”、朱文“伯谦宝此过于明珠骏马”、白文“剑光阁”、朱文“梁氏家藏”、朱文“裴伯谦审定书画印”、朱文“霍丘裴氏书画府印信”、白文“徐熙”等鉴藏印。整个图卷有王绂的四处题诗,记其各个画段的内容梗概。图卷之引首有乾隆皇帝题额“顿还旧观”,钤朱文“…  相似文献   

2.
文澜阁《四库全书总目》残卷之文献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富章 《文献》2005,(1):152-159
文澜阁《钦定四库全书》内含《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一百二十五册,包背装,开花纸红格写本,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钤"古稀天子之宝"(阴文)、"乾隆御览之宝",与其他库书无异.  相似文献   

3.
应一平 《文博》2009,(1):24-24
佚名画作《西园雅集图》(绢本设色)立轴,纵82.8厘米,横101.5厘米,西安关术学院收藏。上中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右边中钤: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左边中钤: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右下角钤:子居(白文方印)左下角钤:王氏口熹斋藏(朱文方印)画外右下钤:陈氏宝琛家藏(朱文方印)。  相似文献   

4.
郭秀兰 《收藏家》2000,(4):58-59
阅武楼阅武图卷,纸本设色,纵31.8厘米,横206.7厘米,是清宗室固山贝子弘旿所绘。画的右上角有乾隆的七言诗一首,上题:“御制阅武楼阅武因成六的志事”。诗的内容为:“节前阅武甸场宽,组练生光了弗寒。可勿用仍要以备,不忘危敢恃其安。新疆旧部兹同扈,北貉西戎许并观。破险冲锋或径见,正旗堂阵俾初看。销兵气共阳和鬯,训旅心殷扬觐难。示义方还颁礼赐,武臣莫重诩登坛”。骑缝钤朱文篆书“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印二。画的右下钤朱文篆书“石渠宝笈  相似文献   

5.
靳侯 《收藏家》2004,(11):15-17
在北京东琉璃厂翰海拍卖公司本部, 记者有幸预先目睹11月底翰海公司2004 年秋拍暨十周年庆重点推广拍品徐扬的《南巡纪道图》卷。这件画心高28厘米,长达1915厘米纸本水墨淡设色长卷,描绘北京至苏州之间的山川景色。画幅包首上为楷书题签: “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画卷本幅最后左下角作者用隶书题写“王道荡平图”, 名款“臣徐扬恭绘”用楷书写成。款下加盖印章两方:“臣徐扬”和“笔沾春雨”。长卷本幅的前后两端分别钤盖了“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庄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共九方,证明它原是清宫的旧藏。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1)
正设色绢本尺寸48×69厘米题识:王庭筠。藏印:嘉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珍藏、沈度之章印鉴:《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五册,乾隆卷一,28、6页,4印,参见同书第八册,嘉庆卷一,75页,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146印,247页)著录: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初编)第一册P65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出版,(清)乾隆等编2、《历代书画著目》P40,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2月,福康森主编。  相似文献   

7.
1982年,天津市文物公司文苑阁文物收购部购进五册精绘《宋砚谱》。《宋砚谱》长、宽均为31厘米,共计九十三开,收有宋代石砚四十九方,经鉴定绘制时间应在清代乾隆年间。由"弢斋祕笈"印可知,此《宋砚谱》曾藏于天津徐世昌处。《宋砚谱》保存完好。每册首页均钤有"太上皇帝之宝"、"懋勤殿宝"、"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乾隆五玺。每方石砚除有乾隆  相似文献   

8.
1989年4月1日遂宁市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佛教铜印。该印是去年8月,吉东乡八村一农民在观音庙遗址锄地时发现。 印呈正方形,边长5.5厘米,厚0.3厘米,纽呈长方形,通高3厘米,宽2.8厘米,厚0.5厘米,背面纽右刻有一个“上”字,纽左刻有“冯合造”三个字,均为阴刻楷书印面铸朱文“佛法僧宝”四字。  相似文献   

9.
恽丽梅 《收藏家》2008,(9):88-88
乾隆皇帝处处效仿其祖父,曾篆刻宝玺1800余方,是康熙帝宝玺的十几倍。他当太子时就刻有印章70余方。根据《乾隆宝薮》统计,乾隆帝“八徵耄念”及“八徵耄念之宝”有63方,“自强不息”45方,“古稀天子”及“占稀天子之宝”42方,“犹日孜孜”24方,“乾隆宸翰”24方,“惟精惟一”13方。其中,“乾隆宸翰”、“惟精惟一”等属闲章。  相似文献   

10.
钱冶 《收藏家》2005,(6):41-48
一、《感蝗赋》及其作者徐元文《感蝗赋》行书手卷,纸本,长133、宽25.5厘米,启首处钤有“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宝笈三编”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蒋祖诒”白文印、“榖孙鉴藏”白文印,赋文后附有姜宸英、万斯同、尤同、万言、徐秉义、朱彝尊、曹寅等徐元文门生、故旧、亲友的14通题跋及缪荃孙、梁鼎芬等人于光绪二十九年  相似文献   

11.
新疆宣统通宝红钱,传世很少,为红钱之名品。版别有宽宣,小宣,长宝,短宝之分,一般制作不精。宣统通宝(见图),钱背汉文“库十”,左满文,右回文为“乌什”。直径2.2厘米,重3.6克,红铜质,1930年上海《泉币》杂志第二十三期最早载有一品,为戴葆庭先生所藏。该钱“文字阴起,色泽俱佳,前所未见,定于宣统初年库车局偶铸。”《宣统新疆图志》载乾隆三十一年,尚书永贵奏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河南省宝丰县文化馆入藏了两方金代"都统"铜印。一、"都统所印"。出土于宝丰城北20公里汝河南岸的赵庄村。铜印正方形,边长6.2、通高4厘米,重575克,印面左右略呈弧形。印文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印"。长方形纽,上镌阴文"上"字。印背右刻"恒山公府天兴元年",左刻"造都统所印",均阴文楷书(图一)。"都统"为金代武官之名。按《金史·兵志》"大将府治之称号"条记载:"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  相似文献   

13.
刘如仲 《收藏家》2006,(10):31-32
元方从义绘,水墨纸本手卷,高23.5、长105厘米。创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方从义自题隶书《云林钟秀》、“方方壶画”及尾款隶书“洪武丁巳方壶子作赠邓止庵还朝”。钤“方壶书印”朱文印、“不芒道人”白文印、“墨池清兴”朱文印。鉴藏印有“石渠宝笈”朱文印、“张伯驹珍藏印”朱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三稀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竹窗书画图记”白文印、“宣统鉴赏”朱文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印、“张伯驹父珍藏之印”朱文印及“京兆”朱文印等。幅后有明沈周题跋“上清仙子本天仙,下谪来修水墨缘,闻道…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两年来,随着古代书画收藏的逐渐升温,藏家较之以往更注重作品的历史著录,尤其是一些经过清内府庋藏的钤有“石渠宝笈”或“乾隆御览之宝”等印记的书画,在拍会上价格更令人咋舌。如明代陆治的《青绿山水》卷,五年前拍价不到百万,而今年就高达近600万元;又如,以往并不被老一辈专家看重的清代帝后书画,只要有《石渠宝笈》著录的也较几年前有大幅的飚升,如1996年翰海公司乾隆皇帝御笔《行书哀明陵三十韵》卷。此件作品为描金云龙笺高头大卷,经《石渠宝笈》著录,尾纸有晚清遗老康有为长跋,且为原装原裱并附带原玉别、原蓝绸包袱,也只  相似文献   

15.
《知过论》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篇自省文章,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时年71岁。此卷引首纵书“诫申观我”4个行书大字。正文横108厘米,纵31.6厘米,底为描金行龙纹,四角饰如意祥云。全篇共书721字,落款“乾隆辛丑仲秋月御笔”。共钤11枚鉴藏章,分别是“古稀天子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用笔在心”、“寓意于物”、“几席有余香”、“有同春”、“犹日孜孜”、“乐寿堂”、“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所藏”。乾隆皇帝的性情一向好大喜功,对自己几十年当政文武兼备的丰硕成果一直津津乐道,自称为“十全老…  相似文献   

16.
《太平御览》卷三二二(中华影印本第二册,页五)引《墨子》云:墨子曰:墨子为守,使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墨子虽善为兵,而不肯以知兵闻也).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括号内为《大平御览》原注,《御览》编者用“以知兵闻”释“以兵知”.此十四字原为双行排列,在“以兵知”下.注意“闻”字.《御览》这条引文,“墨子曰”,是错误的.这条引文不出于《墨子》书中任何地方,不是墨子说的.也不是《墨子》佚文,因为它见于《淮南子》,作为《墨子》佚文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郧县博物馆收藏一枚明代“都天大法主宝”玉质印章,(图一、二)狮纽。印为正方形,高3厘米,长9厘米;纽高8厘米。九叠篆文,字大方寸,朱文阳刻。它的尺寸规格,与明朝初年礼部铸印局“诸司印信”中的二品官印的规制相同,由此认定为明代印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金山县出土元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5月,上海市金山县干巷乡寒圩村社员干顺馀,在胜利大桥北岸兴修水利挖土时,掘得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一只。他即主动上交国家,现由金山县博物馆保存。这一元宝呈束腰形,长15.4,厚3厘米,重1834克。银锭正面刻有三行阴文,中间一行“行中书省”;右旁一行“扬州库官孟珪销银官王琪 騐银库子吴武”;左旁一行“至元十四年重伍拾两银匠侯君用”。银锭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见图)。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尚有二实例,其一,1956年江苏省句容县赤山湖畔出土元至元十四年元宝两只。银锭正面刻有阴文三行,中间一行“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伍拾两”;右旁一行“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库子杨良珪”;左旁一行“提举司银匠彭兴祖刘庆秤子韩益”。其二,据陈鸿彬编著《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收录一件元至元十四年铸扬州元宝,正面有刻文三行,中间一行“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右旁一行“扬州销银官王珪秤騐银库子侯武”;左旁一行“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铸银侯君用”。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冬,襄城县范湖公社秦寺大队女社员秦云霞在秦寺村东植树造林时,发现铜印一颗,正方形,九叠篆。文曰:“征行万户之印”。印边长六厘米,长方形纽,印厚一厘米,通纽高三厘米五,重(市称)八两二钱,背面无文字。万户之职,金、元两代均曾设置,此印的形制与《金史》“印制”之规定基本相符(除重量稍轻外)。当为金代遗物。  相似文献   

20.
珍妃之印     
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第一陈列室,陈列着三方金光闪闪的印章,其中一方是“珍妃之印”。这是一方典型的清朝皇妃印。金质,净重市制十三斤六两。印台是正方形,高3.4厘米,每边长11厘米。印文为朱文“珍妃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