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县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书院,深得张之洞的赏识。杨锐参加尊经书院考试的试卷,已由重庆市博物馆征集收藏。原试卷装订成册,封面上篆书“杨叔峤先生会课遗墨”九字。扉页上抄录有叶德辉、易顺鼎对杨锐的挽诗及注释。现将原试卷略加标点依次抄录于下,挽诗及注释,因与本文无关,故不录。  相似文献   

2.
晚清政治腐败,历遭外邦侵凌。在全国舆论指责下,清廷图变法以自强.首在革新陆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湖北开始建立新军。时张之洞总督湖广,即以原绿营改为新军,一时形成有新军而无新军官的现象。好在张之洞提倡新学已有数年,有少数留日士官生可以充当骨干,北洋新军(小站所练之兵)亦可调少数军士来湖北。因此最感缺乏的是下级军官(连排长)。于是.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筹办湖北武昌的“武普通中学堂”,同时成立的还有“文普通中学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刘光第致其族弟刘举臣之信为线索,发现了胶州湾事件后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对中枢的无力之不满,希望湖广总督张之洞来京主持,于是刘光第以门生的身份运动大学士、管理吏部事务徐桐,由徐出面保张。由杨锐起草并与刘光第商订的徐桐保张之洞摺,也在档案中检出録上。本文纠正了作者先前研究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略论张之洞的“治术”何晓明张之洞(1837-1909年)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他于各种政治力量盘根错节的波谲云诡之中,不仅这运亨达,耀人眼目,而且确实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洋务殿军的挂帅人物,给一片暗淡的晚清政局,增添了些许亮色。这显然大得力于他工于心...  相似文献   

5.
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在百日维新中被光绪皇帝擢为四品军机章京,因而被称为“军机四卿”。关于军机四卿在百日维新中的地位作用,未见系统的专论,本文拟做一些粗浅的考察。 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经过三年的准  相似文献   

6.
何炜 《湖南文史》2013,(7):22-23
张之洞(1837—1909),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一度是清流派健将。1903年,他回到湖广,重新担任总督。在风风火火筹办新军的同时,张之洞开始了一系列订造军舰的活动,意图发展出属于自己权力之下的“湖北舰队”。由于张之洞在湖广任职多年,主管财政、人事的大员多数是他的幕僚,所以在这一系列的购舰活动中,张之洞打起了借机贪污的算盘。精明的张之洞并不知道,这次贪财,却成了夺取他性命的催命符。因为对于张之洞这种另起炉灶的建军做法,清政府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却在筹备着统一海军事权事宜。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同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死后谥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  相似文献   

8.
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廖平的经学成就在其前期廖平(咸丰二年——一民国二十一年,1852一19H)字季平,晚号六译,四flbt研人。二十二岁赴博士弟子员试,试卷被考官所弃,时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拔为第一,放长期对张之洞深怀知己之恩。次年,即入张之洞所创成都等经书院就读。师事担任等经书院主讲之王间运。二十七岁(光绪十四年)中进士,授龙安府教授。以后历任射洪安岳教谕,绥安府学教授,等经书院提校等职。廖平治学善变。他于光绪十二年(1886)著成(今古学考),主张“平分今古”。次年,又作《续今古学考)①(后经过增订,改名(古学考)(凡又成…  相似文献   

9.
晚清风云人物张之洞,不仅在错综复杂的时代打上了自己形象的烙印,而且留下了浩繁的著述资料。整理张之洞的著述,成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最早整理张之洞著述的,当推光绪五年(1870年)在贵阳校勘《书目答问》、《轩语》等书的王秉恩。不过,那只是整理其著述的一部分。全面整理张之洞著述,编纂全集,还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去世之后才开始的,距今已有九十年了。九十年来,编校张之洞全集的活动有五次。笔者试以编校《张之洞全集》时所看到的资料,略述其整理历程,以了解其成就与特点,作为今后整理工作的借鉴。一、军路蓝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介绍“张之洞档案”中有关别敬、礼单与贡摺等材料,具体说明张之洞支付别敬、赠送礼物与进呈贡品的情况,并由此观察晚清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观察晚清上层社会的腐败速度与程度。本文以极大的篇幅介绍张之洞向慈禧太后进贡,尤其是慈禧太后、光绪帝逃亡西安时期的情况。张之洞虽是清流出身,但到了此时,仍不免须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来办理送礼与进贡;而他的礼物与贡品中,竟有相当部分是书籍与文具,依旧显露出其书生本色。  相似文献   

11.
1951年5月,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的故乡绵竹,县文化馆收藏了一批杨锐侄儿捐献的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一封杨锐所写的家信,家信为纸本,长62、高28厘米。(图一)其中一段内容客观地记叙了杨锐奉旨召见,参与新政活动,并且透露了一些当时同事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想法和看法。这封家书对于研究“戊戌变法”和杨锐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封家书是1898年9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从北京绳匠胡同杨锐寓所寄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张之洞幕府相互倾轧,严复在两者之间艰难抉择。李鸿章及其幕府遭张謇等弹劾,严复始有投奔张之洞幕府的想法。在李鸿章幕府内部,又有“闽党”与“浙人”之争。在内部斗争形势变化,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严复著译以“立言”,剖析李鸿章幕府弊端及在战败中应承担的责任。严复发表《辟韩》,从君臣之义上对甲午战败进行反思,而张之洞命作《〈辟韩〉驳论》,严复与张之洞交恶。严复针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提出中体有中用,西体有西用;还抨击张之洞师法日本之“新学”及对“西学”的偏见,谴责张之洞干预教育制度。严、张交恶既有派系之鸿沟,又有“西学”、“东学”之分歧。严复作为政治家在李鸿章幕府并无过人之处,与经世立业相比,严复在著述立言上的功绩较为引人瞩目,这与晚清倡导新学分不开。严复等在李鸿章幕府中倡导“学新”,形成有别于张之洞及其幕府倡导“东学”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后期主要首领,二十世纪初力主推行“新政”的一位要员。张之洞在其政坛生涯中,虽未曾以外交为专务,但在疆吏职守内每每涉及外事,于此多有主见,特别是他的对日观点的演变以及仿效日本推行近代化的改革方案,是研究张之洞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谨从张之洞对口观点、策略的变化及其推行近代化方案的仿日色彩作些剖析,管窥蠡测,乞求批评教正。一、张之洞师日观的形成在近代,中日两国虽然共同遭受了列强的肆虐,面临相似的历史契机,却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日本1868年通过明治维新,自七十年代初开始踏上了“…  相似文献   

14.
“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代儒学发展的独特人物。在晚清,张之洞与儒学很有关系。虽然他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成绩微不足道,但凭借其在政治上和文教事业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儒学的独特关怀,其有关的思想和活动却对儒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考察他这方面的思想和活动,对认识晚清儒学及张之洞本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一、“通经致用”与儒学自振“通经致用”或“经世致用”思想渊源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由于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列强入侵和与之相伴随的“异教”渗透,造成王朝…  相似文献   

15.
陈伟欢 《收藏家》2011,(5):39-45
黄绍箕(1854—1908年),字仲,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侍父归里,途经上海时列名"上海强学会"。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二十五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二十六年受张之洞之聘,赴湖北主持两湖书院。三十年任编书局监督,次年正月兼任译学馆监督。三十二年任湖北提学使,卒于任。著《中国教育史》等。黄绍箕精通训诂学,还精金石书画,常与潘祖荫、孙诒让、端方、盛昱、王懿荣、费念慈等一起探讨。温州博物馆藏有许多黄绍箕友朋的信札,特选张之洞、林开、杨锐、李传元、张亨嘉等人的信札予以整理刊布。这些信札写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三十一年间,内容涉及当时时事,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抗击日军的消息;山东义和团运动,以及有关京师大学堂招聘德文教师等,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素质,乃振兴中华必由之路.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时,有鉴于此,他认为欲达此目的,必须从“劝读”入手.因此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武昌兰陵街设立“民众图书馆”和“讲演团”,是为政府创办社会文化机构之首.  相似文献   

17.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词臣而权膺疆寄,进而入阁拜相.张之洞始终不失儒臣风范,尤重风化教育,被时人称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张百熙语)。张之洞厘定学制、讲求学术、兴办学校等种种举措,直接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无数学人.而其本人也与士流往还密切。本文拟以两件馆藏为佐证,从几个细节谈谈张之洞宏奖、关爱士流的一个侧面,以与史传相印证。  相似文献   

19.
张天漫 《文物春秋》2014,(2):62-64,76
本文刊发了一件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潋的信札,它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从未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