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连文 《史学月刊》2004,(8):124-12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也不是在正面的意义上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很多人对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一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是使用“共产主义” 而非“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等概念  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       19世纪4 0年代,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自古以来是中外史学家、思想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近代以来,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对此多有卓见;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确立了在这个问题上的科学理论①。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是在吸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超功利主义",扬弃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道德面貌的研究和总结则为马克思、恩格斯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教条主义产物,不能谓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斯大林规定的"五形态"说出发,是论析中国前近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起点;尊重马克思的封建观,恢复其本来面目,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学说的首要前提,不应将马克思尖锐批评的泛化封建观强加到马克思头上。对"封建"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应取古今演绎、东西涵化的正途。在精准概念与真确史实的相互观照中,显现中国前近代社会的非封建性及其与西欧、日本前近代社会的封建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徐玲 《东南文化》2016,(1):15-19
近年学术界有关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革研究、近代文物价值认知变化研究和近代"文物"概念异同比较研究等。只是这类研究多限定于单一学科,多停留在对概念本身含义的阐释上,未能关注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应以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为整体考察对象,重新研究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重点关注中国"文物"概念的学术考证、欧美近代古物观念的形成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的时代语境研究、近代中国典型文物观念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重新呈现文物作为物质的文物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文物在观念上的多重面相,以使近代中国文物变迁史的研究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最终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两大转变"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观努力的最终结果,其历程及其经验,对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要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最终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两大转变"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观努力的最终结果,其历程及其经验,对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要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曾经有很多思想发挥过重大作用,如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在近代,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最重要思想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其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于伦敦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发表了大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鸦片战争与香港文/陆庆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流亡在英国的马克思、恩格斯把目光投放在东方,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恩格斯侧重军事方面的研究,两人写下了十多篇评论二次鸦片战争的文章,由恩格斯寄给美国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