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2,(9):94-94
“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 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  相似文献   

2.
<正> 1988年10月,海兴县民工在大口河盐场开发工程中发现一艘西汉早期的载钱沉船。据发现的民工介绍:1987年秋天,沉船发现在大口河西岸漳卫新河北岸3公里处,用绳穿着的古钱,用麻袋盛装,排列整齐地放在船舱里,船木已腐朽,船上还发现有陶瓷罐等。 1988年春天调查时,古钱大部散失,发现者还存有20多公斤,从存有这部分看,都是“半两”钱。钱径在2-2.5厘米之间;穿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的薄如纸。尤其钱文“半两”两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很难找出铸字形状完全相同的。由上可见,这些钱币出自许多不同的钱范和铸场。 从整理的300多枚来辨析:这些钱币大部分是文景时的四铢半两钱。没有吕后时铸行的八铢半两和武帝时铸行的五铢钱,说明铸币时间是在文景期间。此船载钱币的发现,对研究渤海西岸的历史变迁与西汉前期的货币制度和贸易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0年3月,北京昌平小汤山东官庄农民,在农田1米深处挖出4、5个无釉陶罐,其内主要是西东汉郡国、六朝五铢钱,也有少量先秦货币,其中最重1罐212.5千克,总计8.5万多枚。多数是破损轻劣的流通钱,但也不乏精品。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元月,我们在湖南省株州市废品回收公司仓库的废铜堆中,拣选了一批同一锈色(青锭蓝)的古钱。在这批古钱中,分别有西汉时期的五铢钱(图一:1—2),新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图一:3),东汉早、中期的五铢钱(图一:4);在分类过程中,发现这批钱币中有近十分之一的钱  相似文献   

5.
试谈萧梁四出五铢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一种方孔圆钱,起始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五铢钱范对于五铢钱的断代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九二六年我祖父戴葆湘因事到南京,收到二十余方萧梁四出五铢泥  相似文献   

6.
刘森 《中国钱币》2008,(2):13-16
南朝梁敬帝太平年间(556-557),曾铸造有一种“四柱”钱。由于当时的文献资料中无关于四柱五铢钱文和形制的记载,故四柱钱究竟是什么样的钱的问题自唐宋以来,一直为钱币学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蜀汉五铢”钱的出土、整理概况 1980年,成都市郊区蒲江县天华镇(现名鹤山镇)堡顶村,农民挖农耕土时发现一陶罐,内盛小型五铢钱。蒲江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立即征收回该批小五铢。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湖州古玩市场上出现了近郊和孚镇鱼塘挖出的近万枚五铢钱。当时五铢呈散开状分布。特征:这些五铢大体均为同一版式,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面狭缘,制作精美,五铢二字纤细秀丽,面穿下一半星。细观:一、其中有经清理过的成品钱,穿孔,边道均作除清。有的甚至明显带有工具清理后的锉痕等(图1);二、带毛边,带柄,穿孔,边道均未处理清理的非成品钱。这些钱显然是出炉不久,从钱树上摘下来的半成品(见图2);三、若干生于钱树梗上,未有采下的  相似文献   

9.
1970年12月,成都西郊罗家碾某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发现铜量器一件,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五铢钱",从钱上来鉴定,系西汉宣帝时的"五铢钱"(图一);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应是土坑墓,因此,这件铜量器的时代应属西汉。  相似文献   

10.
<正>《汉书·食货志》曰:"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鋊"就是铜屑。看来当时社会上存有奸盗不法之人,挫磨半两钱盗取铜屑牟利的现象;因为半两钱系平背且多数无内外廓,銼磨后不容易看出痕迹,给不法之徒提供了作弊的条件和机会。汉武帝更铸有周廓的五铢钱,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奸盗磨钱取铜。认为钱铸上面廓,钱背铸上内外廓,  相似文献   

11.
<正>《汉书·食货志》日:"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鋊"就是铜屑。看来当时社会上存有奸盗不法之人,挫磨半两钱盗取铜屑牟利的现象;因为半两钱系平背且多数无内外廓,銼磨后不容易看出痕迹,给不法之徒提供了作弊的条件和机会。汉武帝更铸有周廓的五铢钱,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奸盗磨钱取铜。认为钱铸上面廓,钱背铸上内外廓,  相似文献   

12.
四川威远出土大量“直百五铢”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月,四川威远县黄荆沟公社秀峰桥开石厂的民工,在乱石泥土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有二十余斤铜钱。最近,我们将这批铜钱进行了整理。除少数残片外,共有一千七百零三枚。其中有半两钱、五铢钱,"直百五铢"钱等,直百五铢最多。 1.半两钱,一枚。直径2.4厘米,重2.8克,正面有内外郭,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图1)。 2.五铢钱,三百二十五枚,可分三种类型; Ⅰ型西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十三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约3.1克(图3)。Ⅱ型西汉宣帝时期的五铢钱二十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2.7克(图4)。Ⅲ型东汉前期所铸的五铢钱二百九十二枚,直径2.6厘米不等,平均重2.8克(图5)。 3.剪边五铢,二百八十一枚。直径1.8—2.1厘米不等,平均重0.7—1.8克(图7、8)。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0月,我在陕西省发现三枚铁质五铢钱(图左、中)。这三枚铁五铢钱出土时与其它约三十枚铜五铢钱混穿在一起,穿钱的麻绳已经朽烂,铁钱与铜钱紧紧锈在一起。与这三枚铁五铢钱同时出土的几十枚铜钱,版式相同,制作精细,“五”字交叉弯曲,“铢”字的左旁“金”字头呈大三角形,四点细长,“朱”字两头稍近圆折,中间直笔,面无  相似文献   

14.
论赤仄五铢     
论赤仄五铢汪有民赤厂五铢钱,古来学者各说不一,特别是近年来成为泉界研究五铢钱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赤仄五铢者,即四角决文五铢。一、汉武帝铸赤仄钱目的汉武帝铸造的五株钱,由郡国五铢到赤厂五铢,再到三官五铢的发展,是当时的经济规律同武帝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5.
1980年8月,余杭县沾桥公社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于距地表2.5米深处,发现陶质五铢钱范十余块,当即交由县文管会保存。陶质钱范径2.1厘米,面、背均有内外郭,与《文物》1982年第2期86页《小辞典·古钱》中之"蜀五铢"相似(见图)。这种  相似文献   

16.
五铢钱制,自西汉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确立,至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行通宝钱制被取代为止,统治货币界长达700余年之久,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它的存在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两汉时期是这一钱制的鼎盛阶段,及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明显的衰落趋势。今天来探讨这一衰落现象的成因和特征,以及它与唐代通宝钱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货币史研究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笔者试图对此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以期求教于大家,并希塑能引起同好的注意和讨论的深入。 一、五铢钱制的衰落 五铢钱是属于称量货币的一种类型。它以形制划一,轻重均衡,工艺规范等特  相似文献   

17.
穿上横画是汉武帝新钱制的标志陈尊祥我在《汉武帝上林三官五铢铜钱范的考证》①一文中论证“穿上加一横画是汉武帝的钱制”,陈声、侯炯先生在《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上画五铢钱上限年代的商讨》中提出穿上横画五铢在郡国铸币时期就有。窃以为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永光版式谈     
东汉以后,货币经济衰退,实物货币抬头。考古资料表明,东汉中晚期剪凿钱、埏环钱等劣质钱盛行,铜钱的实际质量只有五铢钱的一半或更低。虽然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铸行四铢钱,规范铜钱流通,但由于民间盗铸,四铢钱终不能行。孝建元年(454年)正月“壬戌,更铸四铢  相似文献   

19.
<正>图1是一枚出土于四川茂县的东汉压胜钱1。这枚钱币除正面有五铢钱文外,其余都是图案。正面穿上是一个人,穿下是一条鱼;背面穿左右各有一只鸟,穿上是鱼,穿下是一把刀。该钱币图案丰富,组合也很有特点,在已知压胜钱中,十分少见。那么,这些图案表达什么意思?这枚钱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五铢"是流通货币的钱文,无特别含义。钱币正、背面都有鱼图案,其它图案只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货币系列里,五铢钱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各种钱币中行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因而此类铜钱版别繁多,其中磨边五铢钱、剪边五铢钱、凿对文五铢钱、铸对文五铢钱,便是由于制做工艺与加工工具不同所致,把它们区别开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敬请师长与同好斧正。一、磨边五铢钱(图一)磨边五铢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货币经济的混乱、币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