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由问题的探索,自由是人类不断追问的问题和不断追求的理想,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类追求、实现自由的历史。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被认为是科学的自由观,是无产阶级全体劳动人民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科学之问,开启科学的自觉时代;胡克对人类自由之"康德之问",试图探究"人类自由是否可能?如果可能,如何可能?"。通过探究,胡克从工具主义的视角,揭示人类自由存在于世界的断裂处。人类唯有依靠理性认识和理智行动,通过工具的作用、行动中的协商,在事物的多元趋势和人的多样性欲求中找寻交接点,参与世界的共建,才能实现自由。胡克的解答虽不完善,却丰富了人们对自由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在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必然和自由看作是对应的范畴。然而,笔者认为,与自由相对应的范畴不是必然.而是盲目。必然只是人类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联系盲目和自由的客观的中介,是人类超越盲目、走向自由的客观基础。自由的实现不是对必然的超越,而是对盲目的超越、超越盲目和实现自由走的是同一条路。盲目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就烙上了盲目这一永久的印记。人类历史是人一步步陷入盲目又不断超越盲目走向自由的艰难而又悲壮的征程。为此.哲学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但是‘满目”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自由”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之一,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和最高理想.“自由”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尽管不能断言标名“自由”的报刊必定奉行自由主义,也有主张自由主义的报刊不以“自由”为标签,但那些自称为“自由”的刊物,显然应是考察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历史轨迹的重要凭借。清季自由观念逐渐传播普及,以自由为名号的人士日渐增多。继《申报》开辟“自由谈”栏目,民初至少出现了9家标名为“自由”的报刊,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由党系统在各地的机关报,其二为以游戏文章追求思想、言论、出版三大自由的报刊。二者在反对各地政权的舆论压制时坚决维护言论自由,但政治上并未高揭自由主义的旗帜,其形象的社会观感亦不甚佳。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再度出现以“自由”为名的报刊数量激增的情形,自由主义成为部分报刊的思想旗帜和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4)
“思想自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著名口号,也是五四的优良传统之一。事实表明,任何人都是带着与他人的差异性跨入生命长河的,因此思想自由就成为了人性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基本要求。不过,思想自由如果仅仅表现为冥思遐想的自由,而不表现为容纳异议、自由讨论,这个口号就不会具有任何社会价值。所以,真正的思想自由,必须将言论  相似文献   

7.
辛泊平 《神州》2011,(7):94-95
记得有人说过,孤独者是耻辱的。似乎孤独是伦理中的斑点,是生命里的暗影,是人类要时刻提防并努力摆脱的精神困境。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写过一本书叫《逃避自由》,最初我很不理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诗人那样珍视的自由怎么还要逃避?读完后明白,那种逃避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储安平是我国一位名的自由主义。他对自由的概念做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界定,认为自由是指不受政治约束的权利,自由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些具体的权利,自由也不等于放纵,而是与守法相结合的。储安平提出,自由分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两种,并认为中国人所享有的政治自由较少而社会自由较多。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进步的和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9.
个性自由     
"自由"远非什么新话题,却因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可以从不同层面界定而常议常新。现代文明的进步拓展了自由却也伴随着对自由的否定,而今社会各方面都在走向一种趋同,个性自由几乎不被人重视,而个性自由不仅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泉,也是个人自由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在西方社会大众和为数不少的学者眼里,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主要价值是所谓"自由"理念的张扬。然而,《大宪章》阐述的究竟是什么"自由"?这个问题其实大有可议之处。首先需要指出,由于现有《大宪章》中译本中屡次出现的"自由"一词是翻译而来(而且主要是基于英文译本的翻译),因而这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中文世界特有的问题。问题之源是中文"自由"被用来对译了《大宪章》拉丁文原文中包括libertas在内的多个术语,从而造成了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李宁 《沧桑》2009,(3):177-178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显然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因此,作为倡导着创新与改革新理念的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学习并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当他们用这套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指导自己的就业时,那便不仅仅可以拯救自己,还会为一个理想社会的最终实现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1949年胡适等人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之前,1938年的武汉和1945年的上海已经出现了两份同样以《自由中国》为名的刊物。三份杂志呈现出"自由中国"不同阶段的演变。前者得到左翼文化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主张牺牲个人的自由以争取中国的自由,抗击日寇,保卫国家民族的独立。该刊后在桂林复刊,但左翼色彩有所减褪。太平洋战争前后,"自由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对坚持抗战的中国的尊号。这也使得恢复公开活动的上海国民党组织1945年创办的《自由中国》,在重光声中欢迎自由中国的领袖和将士,却很快就从重庆来人异样的目光中感受到不自由的气息。这与冷战思维下以反共为基调、唯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马首是瞻的"自由中国"追求迥异。  相似文献   

13.
朱晓丽 《神州》2014,(8):160-16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论原则。现当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中国梦”。本文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点为切入点,论述了其和“中国梦”的现实关系,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聚谈,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组织,也是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家们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聚谈"作为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迈向政党的第一步,在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时的俄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美国民众信奉的共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对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处理内外事务的方式和确定国家追求的长远目标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杰斐逊那一代人来说,在帝国前边加上自由这个修饰语,体现了美国与传统的帝国在本质上的区别,美国的版图扩张与保障自由的共和制向外延伸的统一。杰斐逊的自由帝国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这个新国家如何维护共和政体的理论思考。杰斐逊未曾系统地阐述过他的自由帝国观,但这种观念可以说是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不时地根据局势的需要提了出来,成为其扩张思想的经典表述。疆土扩张和文化影响的有机结合是杰斐逊自由帝国观的实质所在。迄今为止,杰斐逊为美国设计的自由帝国远景依然是美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由”在美国是一个被不断创新的概念 ,本文从概念变迁的角度探讨了早期美国“自由”观的历史起源及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金雁 《炎黄春秋》2011,(5):85-91
警惕"一个在共产主义基础上的革新了的皇帝专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俄国社会民主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政治自由"列为头等目标。追求"政治自由"还是追求所谓"人民专制",曾经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脱离民粹派阵营而自立门户的两大标志之一,后来又是区别俄国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两大试金石之一(另一个是承认  相似文献   

18.
滕星妤 《沧桑》2014,(5):70-72
庄子"逍遥游"传达的自由精神引起许多人的遐想,并由此引发人们对自由的思考与追求。该文从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出发,阐述政治、人性欲念两方面对自由的束缚,进而探寻如何超越外物,在现代社会追寻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侵华日军第六师团中将师团长谷寿夫是名副其实的"杀人恶魔",在南京大屠杀中,谷寿夫指使和纵容属下官兵对无辜百姓狂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他自己也亲自挥舞军刀屠杀中国百姓,谷寿夫及其师团官兵直接杀害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达5万多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谷寿夫极力狡辩,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终,"杀人恶魔"逃脱不了正义的严惩。  相似文献   

20.
杜光 《炎黄春秋》2004,(9):22-26
(一)自由并无阶级性自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既没有资产阶级自由、无产阶级自由之分,也没有资本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之分。自由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并非偶然地出现在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即资产阶级的孕育时期。这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