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江江 《丝绸之路》2011,(2):119-120
美国特殊的历史、国情要求其公民具备较强的公民意识,众多因素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领先局面。自强、自由与社会责任是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涵,贯穿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整个过程。本文从历史追述的角度论述了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缘起及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意识是公民主体意识至关重要的部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必须重视其公民参与意识的培育。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实行的"阳光信访",既营造了激发大学生公民参与热情的公民文化氛围,也拓宽了大学生公民参与的实践平台,提高了大学生公民参与的实践能力,对培育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君 《攀登》2010,29(2):119-122
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笔者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4.
刘红 《沧桑》2009,(3):117-118
美国作为一个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公民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应当吸收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全球化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且要重视意识形态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蓉  魏凯  贾振霞 《神州》2013,(18):161-162
本文拟根据学者从公民和公民意识的概念、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等几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教育是高中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公民意识教育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生存在缺乏公民意识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中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艳 《神州》2012,(33):57-58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高职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主导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其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丰富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梁馨月 《丝绸之路》2013,(4):144-147
无论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公民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受教育权如何得到切实保障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受教育权基础理论研究的欠缺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实践,故通过探讨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以及其理论的发展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这项权利,也有助于指导实践中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龙志芳  ;尹学朋 《沧桑》2008,(6):196-197
在政治文明视野下,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与核心在于现代"公民社会"政治主体的"公民意识"的提升和"公民精神"的培育,这就赋予了学校德育新的使命,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其关键是要转变德育理念,转向以人为轴心的理念,并将此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岳凯敏 《黑龙江史志》2013,(13):296+298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种人""、三平"精神,是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给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双重影响,现代公民意识尚未真正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应从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夯实民众民主意识、建设新型法治中原、开展多渠道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构建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和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三人谈——官员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东 《炎黄春秋》2010,(3):68-69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出这个问题,在中共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是第一次。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公民意识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作为状态。相反,伤害公民教育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它要求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不仅受到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建构新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我国政治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颜 《神州》2014,(2):175-17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社会化理论为在各科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学校教育阶段作为未成年人成长为合格成年公民的关键时期,实施公民意识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及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孙中山宣誓观的影响以及对基层社会管控和公民行使"四权"前提的考量,南京国民政府多次颁布相关法规对公民宣誓的条件、程序、誓词和仪式作出规定。在推行地方自治和选举国民大会代表过程中,公民宣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但在党治文化的影响下,公民主体难以培育,公民意识无法培养,这使得公民宣誓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当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是爱国主义意识的教育;第二是公民意识教育;第三是公民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相似文献   

16.
郑舒丹 《神州》2014,(2):168-16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而担此重任的思想政治课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时必须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立足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原则、重视参与经历的过程性原则,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文章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落实农村党员主体地位,需要根据农村党员的具体实际探索具体的实现途径。当前,我们要加强对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其主体意识,提升其主体素质,积极构建党员主体地位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大帮助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体系,为实现农村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黄兴国 《沧桑》2012,(4):88-90
作为儒家教育文化圈中重要一员,韩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保留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基础上,重视东西方文化交融,注重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公民的国民意识,成效巨大。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颇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日益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郜将越来越维系这个文化轴心。而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公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而要树立新的公民精神则必须在公民心中树立宪法至上原则、权力监控原则、权利保护原则和司法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