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外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7—1937年抗战爆发这十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对财政、经济、金融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改革,外债问题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举凡当时南京政府对外债的种种举措,均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外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南京政府对外债的整理随着北洋政权的瓦解、垮台,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担负起全国性的责任,它所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财政问题则为当时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宋子文于1929年1月11日致在南京举行的第三次军事会议的备忘录中清楚地谈到,政府有权控制财政的省份有四个:苏、浙、皖、赣。而能交出多余部分的仅苏、浙二省。皖、赣已将它用于年费据估计,在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其  相似文献   

2.
正外债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金融国际化的一种表现,是以附加利息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外债分为广义的外债和狭义的外债,狭义的外债是政府所借外债,广义的外债除政府所借外债外,还包括民间所借外债。一般而言,近代外债债务主体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机构;二是具有重要影响并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的企业,如比较典型的汉冶萍公司以及官商督办性质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广东政府历年税收不敷财政支出,只得乞灵于借债、发行公债库券和银行兑换券等手段,以作弥补。历届政府曾举借了巨额外债,由是常借新债以偿旧债,债台高筑,无法按期清偿。但不同时期,广东借外债的用途亦有相异。一般来讲,早期因军阀割据混战,当政者戎马倥偬,所借外债多用以弥补财政赤字,属于财政借款。而在陈济棠统治时,省内形势较为稳定,故所借外债有相当一部分是投入实业建设,性质为经济借款。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的外债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抗战时期中国的外债问题吴景平近年来,有关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中国外债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单个债项和国别债项问题上。但是,无论作为整个抗战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偏废的方面,还是作为整个民国外债史研究的一个特定时期,战时中...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研究》2005,(6):311-314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起始页码)·专题论文·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张海鹏(1·1)………………………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邓野(1·30)……………………………………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左双文(1·65)……………………………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莫子刚(1·104)……………………………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之交涉杨奎松(1·137)…………………………外交、外债和派系———从“梁颜政争”看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运作陈雁(1·188)……………………………………………………  相似文献   

6.
徐慧娟 《旅游纵览》2022,(22):25-28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体育旅游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旨在探讨我国2002—2021年体育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动向、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旅游领域发展整体呈现“一波三折”的趋势,近几年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经济、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乡村振兴”五方面。刘少英、周道平等学者发文较多,以姜付高为中心的12位学者的合作最多,并形成研究聚类“城镇居民”;吉首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的发文多,但各机构对体育旅游领域的研究主题较分散,且缺乏合作关系。另外,我国体育旅游领域可分为3个阶段:发展阶段(2002—2009年)、波动阶段(2010—2014年)和回升阶段(2015—2021年),整体来看,该领域的演进具有承接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接下来,本文提出两点展望:借冬奥契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深入乡村,打造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7.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 1 93 5年提出“Macao说” ,要点有三 :(一 )澳门的外文称谓Macao借用于缅甸白古境内的Macao;(二 )澳门于 1 557年之前是一荒地 ;(三 )澳门的产生发展 ,纯粹为葡萄牙人的建设。此说在海外学者尤其在葡萄牙学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学者曾先后批评伯希和的“Macao说”。其说的第二、三点已在大量的史实面前被驳倒 ,但第一点碍于当时的史料不足和研究未够深入。本文搜集了大量的异源史料 ,亦采纳时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 ,论证了伯希和“中国Macao借用于缅甸”之说不可信 ,并指出澳门之Macao称谓应源于古老的阿妈信仰  相似文献   

8.
李常宝 《民国档案》2017,(4):93-102
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后,南京政府尚未实际控制的华北地区多方派别并存的局势,为日本谋划分离华北提供了机会.此后,外相广田倡导的“协和外交”也符合南京政府的“安内”政策,至1935年初“中日亲善”氛围形成.然此间南京政府昧于对日政情的了解,疏于对华北局势的准确研判和应对,且为“中日亲善”而对日在华北的分离活动多加妥协,及至11月份冀察局势恶化之际,南京政府既难以获得冀察当局的诚心拥护,又无法遏阻日本分裂华北的野心,只有妥协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此举标志着南京政府对华北危机的处理,既算不上安内,更不足以攘外.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了我国大片国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国民党政府实行妥协退让政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罪行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广大的人民群众纷纷起来,要求抗日,一些爱国学者也加  相似文献   

10.
左双文 《近代史研究》2003,29(1):296-314
“九·一八”事变后 ,南京政府为因应对外交涉的迫切需要 ,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之下设立了一个“特种外交委员会”(以下简称“外委会”①) ,作为临时性外交决策机构。该机构的运作是此一时期南京政府决策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学术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但注意到外委会的 ,似乎还不多。② 笔者拟就外委会的若干问题 ,略作探讨。一、外委会概况外委会从 1 931年 9月 3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 ,到 1 932年 1月 2日正式结束 ,前后共 3个月。 9月 30日 ,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上宣布成立特种外交委员会后说 :“现…  相似文献   

11.
南京政府政治制度批判研究(1927——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政府政制的专制性所谓专制一词,根据现代学者的解释意指:(一)与法治的政治相对照,凡大权不受法律之限制的政治谓为专制。(二)与民主政治相对照,凡大权集于一人或极少数特权人物,并采领袖终身制者,亦谓之专制。由此看来,国民党在其统治大陆的二十二年间,一直是货真价实的专制政制。而国民党的党治原则是其专制的独裁形态,南京政府的军治体制是其专制的强权实体,国民党军政领袖的人治是其专制的核心,下面来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评南京国民政府的整理外债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理外债,是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基本方面,是如何处理旧政权(晚清政府和北京民国政府)遗留下来的巨额外债,也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本身所举外债在偿付过程中进行的某些调整。积欠外债的整理,直接涉及到关税、盐税等中央财政收入和铁路等国有事业收入的状况,还同金银比价、汇率乃至对外关系方面的重大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整理外债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作一述评,以冀对深化民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外债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外债始于清代后期,其渊源可追溯到清代前期广东十三行对外商的借款和“行欠”。据初步统计,鸦片战争以前,除外商贷款外,十三行的行欠共20笔,债务额的1000万两(库平银),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共举借外债208笔,债将总额达13亿多很两.其中赔款借款或赔款转化为外债(包括庚子赔款)7.9亿两,各种行政借款0.4亿两.镇压起义与革命的借款0.2亿两.实业借款3.7亿两.海防与塞防及抵御外侮的借款0.8亿两。这些“行欠”、外债与清政府的外债政策密切相关。下面拟分三个阶段对清政府的外债政策作一些考察和评论。一、“禁止借领外…  相似文献   

14.
仇华飞 《民国档案》2002,31(1):54-63
美国对华关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1927—1928)经历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当时美国认为中国没有代表全民的“中央政府”,但美国公使馆依然驻在北京,施肇基作为北京政府驻美公使继续驻在华盛顿。由于美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美国又承认南京政府是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关税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改订新约”一起被称为争取独立自主的重大步骤。究竟内情如何,本文拟作初步分析,敬请大家指教。一 南京政府建立时的关税现状南京政府刚刚建立时,可以为它支配的关税只有很小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及内容1935年4月1日,在贵阳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接着,宋子文和汪精卫分别于4月3日、7日发表公开谈话,表示应当促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成功。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史维焕等发起组织国民经济建设协会。各地名流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四出讲演,响应此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对朝鲜的第二次贷款曹力强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国家财政窘迫不堪的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列强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争相向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政治贷款。然而,1892年10,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清政府却向朝鲜进行了第二次贷款。本文主要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外债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宗棠是中国早期大举外债之第一人.在西征借款的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外债观.左宗棠的外债观有三个基本内涵:举债应急以巩固塞防,以外债弥补传统政体的缺陷,初具国债观念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留学归国人才与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创设申晓云一、国防设计委员会设立的背景和意图30年代刚开始的两年中,有一个日子对当时的南京政府来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这就是接踵发生在1930年和1931年的两个“九·一八”。在第一个“九·一八”发生时,蒋介石的南京政府...  相似文献   

20.
鄢定友 《民国档案》2003,(1):126-131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自西周以来 ,国家“审计伴随着历代王朝的盛衰 ,生产经济的起落 ,维系着财经地位的时上时下 ,在波浪起伏的历史进程中 ,迂回、曲折、步履维艰 ,进展迟缓”。① 而到民国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组织形式的引入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良”。② 近期以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些学者和国家审计部门开始关注和重视对中国审计制度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学术性的成果。但对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制度作专题性的研究 ,目前还相对比较薄弱。③ 1 92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