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怀超 《攀登》2014,(4):1-6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状况大体上是这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复苏,在某些区域发展势头强劲,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正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舞台;多样性和多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常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实现现代化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哲学的角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是在体系上不断完善,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的历史还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假设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如何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中国人对大同理想的追求也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接受;在中国,革命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前提,社会主义与工业化是同时展开的;在当今形势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依然是我们开展各项事业的基本路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相混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4.
季萍萍 《沧桑》2013,(3):79-8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全面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含有大量非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是发展不成熟、不发达、"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是持续至少一百年的长期过程;是由若干小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变化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新出来的专有名词;是承载了多重任务的民族复兴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阶段的初始阶段;是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社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闪光的思想观点: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生产资料在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商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所有企业都要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等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思想观点,超越了斯大林,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无疑需要强有力的伦理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支持是坚持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支持是坚持诚信互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支持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任纪虎 《安徽史学》2008,2(3):91-94
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陈独秀具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他不仅做出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而且对于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建设社会主义也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刻的探讨.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本文通过归纳和概括认为,其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科学思想的萌芽性;主要思想的预见性;非盲从性;不断的探索性;正确与错误的混合性.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证制度是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进行了思考,继承了前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的认识。他的社会主义观,有着显著的特点——与时俱进;有着基本点——实事求是;有着根本着眼点——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马勇田 《攀登》2023,(2):46-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划时代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前提和基础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价值: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核心意识;二是重视理论强党,加强理论武装;三是运用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11.
季红梅 《沧桑》2010,(6):185-18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现实的强烈呼唤;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价值需要,广开渠道,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为培育大学生普遍的价值体系认同提供坚强的政策后盾;强化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社会主义在革命和建设的行进中,具有伟大的功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改变了旧的世界政治格局;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向前推演;当今世界的和平繁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的结果。社会主义运动中也出现了失误:某些时期、某些国家没有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看近了共产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而教条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特殊结合,最终害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王禄 《神州》2013,(21):174-174
当前社会存在着众多的价值观冲突现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无疑会暴露出来。因此,加强价值观冲突调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价值观冲突主要表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为使社会处于和谐、稳定中发展,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调控价值观冲突,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文勤 《攀登》2010,29(4):58-62
凸现公共性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公共性问题往往会被忽视或扭曲。文章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共性偏多,认为社会主义公共性的回归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展开。在国家层面,要凸现公共性,重构国家共同体认同;在社会层面,要培植公民领域,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公民层面,要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构建公正有序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的现代化.回顾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三代共产党人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带领亿万人民群众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这个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正在迅速崛起。人们争相探究中国成功的奥秘,做出种种判断。中国人民则从切身经验中体认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走过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第一个提出,要找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内乱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阶段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的成功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来的。从认识论、方法论来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错误中学习;在打压中自强;在反倾向斗争中前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21,40(2)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或次级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有其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优秀资源,并且引领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固有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廓清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落实者和实践者,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要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持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牛芳 《神州》2012,(24):122+12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出于巩固和维护新兴政权,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需要。以山西省的发展为例,要想使山西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为现代的发展观念;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