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一个多灾荒的历史时期,在赈济救灾方面,明朝政府发展了前朝劝分赈灾的措施,把旌表制度运用到灾荒赈济中去,这就是义民旌表。义民旌表主要是用道德表扬的形式来奖劝、酬答富民的仗义疏财。义民旌表在充实仓廪、灾荒赈济、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后期“保富论”的兴起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0,(2)
<正>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有一条关于张籍和《节妇吟》的材料:"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司道当为李师古之讹。"并注明其依据是卞孝萱先生的《张籍简谱》。  相似文献   

3.
旌表烈女是明王朝在乡村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地方官绅借机向朝廷表达宣传教化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明代广东仕宦通过舆情鼓噪为村妇庄氏成功地争取到朝廷的旌表,并为庄氏修墓、建祠及坊表,引起更多士人参与到书写庄氏故事的行列,向全社会传达王朝教化在海疆社会的成效。庄氏也成为社会大众接受王朝教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年间,江南嘉善县重修县志,乡绅支大纶通过其人际关系网络对修志人员施加压力,意欲让死友之妻徐节妇载入县志。但因支大纶不愿屈从于修志者咬定的金钱规则,节妇只被变相记载于卷末的按语中,直至清代纂修方志时才移入正文。这一事件既为探究明清方志的编修过程、评判方志的性质与价值提供了一个实例,同时通过支大纶的行止,又可从公/私辩证的角度探究乡绅在地域社会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守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部分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列女"的记载进行分析,将列女的构成分为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类,并由此分析清代的贞节观念以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  相似文献   

6.
杨卓轩 《沧桑》2014,(1):17-21
本文通过对部分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列女”的记载进行分析,将列女的构成分为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类,并由此分析清代的贞节观念以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  相似文献   

7.
《华夏人文地理》2002,(9):10-10
四川省汉源的九襄镇有一座节孝石牌坊,位于古镇南街街尾,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恩贡黄体诚为旌表其母、嫂节孝,请旨修建的。  相似文献   

8.
明朝统治者对女性思想控制的力度超过以往,究其原因与明代社会贞节观的普及关系密切,在此普及过程中明朝廷通过建立和完善旌表制度来引导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念,利用官方和民间编撰女教书籍进行舆论引导,以及利用家庭对幼女灌输节烈观念等措施,最终在明代出现了未嫁女殉夫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游宇明 《文史月刊》2012,(11):41-41
帝制时代,统治者很爱干的一件事就是立节妇、树孝子。 1902年,20岁的广西西林人岑德固奉父亲岑春煊之命送母亲北上,不料行至汉口,其母偶感风寒,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岑德固也因病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10.
文德坊和武功坊是沈阳故宫的两座牌楼,一东一西纵列于大清门之南,在整组建筑中担负着旌表与纽带的作用,不但烘托出皇家宫殿的威严气势,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对这两座牌楼的命名、建筑艺术特点、使用制度等进行了分析考述,并对其历次维修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走进青龙街道办事处黑泥哨村,在那几乎光秃秃的山坡上,一条不平坦的小路和一座巍然屹立的石牌坊,即映入眼帘。那条从路面看来修建久远的小路就是清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黑泥哨古驿道;那座石牌坊,已于2003年6月被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列为第五批地级文物保护单位,是1838年前当地人熊天香述其母之德,上书朝廷,请为旌表,后得文告准予旌表其母而立,正额刻“巾帼流芳·瑶池冰雪”等字。黑泥哨古驿道,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威清站时所修,东达贵阳,西至平坝,西北通鸭池河,驿道以青石铺砌,宽1.5至2米,从明初修建至今,610多年来车马熙来攘往,每一块…  相似文献   

12.
朱晓燕 《神州》2011,(11):9-9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它细腻地抒写了女主人公在情感与道德、爱情与婚姻之间的矛盾情感纠葛。而作者张籍又在表现这一复杂情感的同时,借这首诗歌巧妙地拒绝了李师道的拉拢。离开了当时特定的环境,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在品读这首诗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3.
戚氏牌坊,包括"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这两座牌坊是明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蓬莱修建。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在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地域民俗等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礼教吃人     
《文史天地》2002,(4):43-43
许南金对纪晓岚讲了一个见鬼的故事。一次他在路途中休息打盹,恍惚间见到一位妇人对他报了姓名,然后向他诉不平:她在这儿遇上强盗,被他们用暴力奸污,她拼命反抗,于是被杀。官府虽然把罪犯追捕归案,处了死刑,却又因她的身体已受玷污,竟不给她旌表。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产生节妇烈女的高峰时期。延绥镇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虽为军事重地,地处边陲,人文教化不足,但也产生了一批列女。通过对《延绥镇志》所载列女群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发现延绥镇的列女群具有列女具有数量相对较少、军烈属居多、极具献身精神和刚烈之气等特点。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明代边镇列女群的一些共性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张涛 《清史研究》2001,(3):40-49
<清史稿·列女传>中记录了559位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其中有294位以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图以这294个妇女自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并从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认识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它细腻地抒写了女主人公在情感与道德、爱情与婚姻之间的矛盾情感纠葛。而作者张籍又在表现这一复杂情感的同时,借这首诗歌巧妙地拒绝了李师道的拉拢。离开了当时特定的环境,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在品读这首诗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负伤官兵数量剧增。国民政府为此逐渐出台应对措施,以收容救治伤残官兵,并在诊治之后按照伤愈者归队和残废者教养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置。此举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政府应尽的责任,体现了国家对于军队伤残崇德报功的政治道义。但比照抗战八年残废官兵人数与收容教养实有人数,国民政府的收容教养工作远未达到旌表"为国成残者"的政治初衷。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牌坊     
北京的牌坊○韩福恒牌坊,俗称牌楼,古代叫“绰楔”,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于旌表节孝、标榜公德。牌坊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从外观上看,牌坊分柱出头和柱不出头两种。做为点缀景致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证惠士奇督学广东六年,广交社会贤才,并以培养人才、增广学额、旌表化俗等政绩,淳化广东学风和习俗.惠士奇在广东的交往显示以惠士奇为代表的中央文化,将岭南地方文化正统化的努力.惠门一派成为康乾时期岭南士人的代表,是岭南清代以来,第一次学术高峰到第二次学术高峰的阶段性、过度性代表人物,开拓了清代岭南中后期文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