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业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推行清丈土地、丈放官地的政策,加速土地私有化进程,为征税提供保障。同时鼓励垦荒,设立垦荒机构、颁布垦荒法令、实行屯垦政策,对东北的土地开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必须要开展实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洞庭湖区土地资源的实际,提出了本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举措:针对面临的新环境,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根据区内洪涝风险特点,建立避灾、减灾的土地利用新模式;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土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健全土地法规和政策,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将城市扩展数量管控、土地差别化管控及土地利用分区管控等多个政策方案,嵌入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中,进行耦合管控效应的城市空间多情景模拟与政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扩展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用地面积锐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风险,政策管控有利于缓解上述问题;②土地政策不能扭转景观破碎化及复杂化加剧的现象,但可以抑制其趋势;③多政策同时使用可以在保护优势斑块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三种政策,但在遏制景观破碎化和复杂化方面不能发挥单一政策所具有的最大生态效应;④土地政策的优先级为:数量管控-> 分区管控-> 差别化管控。  相似文献   

4.
姚顺东 《民国档案》2012,(2):100-108
农村土地问题是近代中国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维护农村基本秩序的前提下,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国民政府试图对土地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文章以湖北省为中心对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从缘起、内容、实施及绩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国民政府一直重视土地问题,并且有贯穿始终的土地政策。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始终是民国土地政策的纲领和核心。国民政府兴办利用合作社,试图利用和平手段解决土地分配问题;创办集体农场,鼓励大农经营,试图地尽其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国民政府推动土地改革更大程度上是基于维护政权稳定和获得民众认可的政治目标,这与地方政府着眼于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以解决其财政拮据的经济目标相冲突,结果导致土地政策绩效极不理想,土地分配不均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是农村集体最主要的资产,也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土地政策的演变,就是要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朝着更贴近现实、更好的提升土地利用率和更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的方向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政策越来越增多和详细.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主要的根据地,其实行的土地政策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话题。文章主要探讨分析太平天国时期浙江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公共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得以产生并逐步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始于清朝末期,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土地征收制度在政策、法律制度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章在叙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征收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用途及补偿、程序、审批管理和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土地管理政策进行了若干的思考,尤其对当前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发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 ,大陆及港台学者围绕中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土地政策发表了许多不同见解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此阶段的研究概况及主要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对土地政策一般理论的研究、农村土地政策和城市土地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中 ,存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概述 ,反映了近 5 0年来中国土地政策发展变迁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0.
常莉 《黑龙江史志》2013,(11):56-57
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主革命时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合理的分配好土地,是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是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解释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根据城镇土地扩张的机理不同,把城镇土地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并分别考察了其非均衡扩张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方面提出了非均衡扩张的治理策略。结果认为:招商引资过程中竞相以低地价供地导致了工业用地非均衡扩张;对土地财政的过分追逐导致了居住用地非均衡扩张;地方政府为攫取政治晋升资本,大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基础设施用地非均衡扩张;为系统控制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应在"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个层次上制定相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2000-2010年土地违法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违法用地行为的空间及时序特征。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违法用地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违法用地行为在空间上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特征。从时序变化来看,我国违法用地行为蔓延态势明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这受政府政策调控和土地制度调整的影响较大。为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①加强土地国情教育,强化政策宣传;②土地执法要有重点,不能有误区;③政府加强督导,实行责  相似文献   

13.
柳春清 《沧桑》2011,(1):59-60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农民的战争动员,这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革命作用的正确认识,对农民进行战争动员的直接路径的考察。透视土地政策在中国革命中的独特意义,告诫我们新时期应该从国家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民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4.
宾长初 《广西地方志》2011,(4):45-49,40
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土地集中,租佃制盛行,租谷占收成的比例高、租额重、租佃手续繁琐、苛例多,佃农负担重。不管是实际控制广西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新桂系,还是曾经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都注意到广西土地问题的严重性,都制定了相应的土地政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  相似文献   

15.
刘庆礼 《沧桑》2014,(6):54-58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在贯彻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过程中,立足于当地实际,采取了科学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旨在对晋察冀边区土地政策贯彻实施的现实背景、具体过程、社会效果和历史经验进行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青海省循化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循化县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采用Probit回归对循化县五个村共10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循化县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土地依赖性、距离县城的距离和家庭农业人口数密切相关。分析研究结论并就解决循化县土地抛荒问题和农户增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珣 《神州》2014,(9):253-253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对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失败原因的研究,史料收集和整理取得进展,在深化阶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中的理论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立体透视。概括起来,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失败原因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方面的"不愿"、"无暇"和"无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近代日本开始进入战时体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和确保农村的稳定,军部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打击寄生地主、扶植自耕农和保护佃农的战时土地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土地和粮食推行严格的统制政策,进一步使战时的土地制度走向极端,同时消弭了农村的寄生地主制。日本战时的各项土地制度是决战体制下的非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是指干旱气候区,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在干旱地区土地的分类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依据这一地区的客观事实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