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的体系。渤海音乐是黑龙江民族音乐的源头之一,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契丹音乐、女真音乐,直到今天的满族音乐及歌舞,依然含有渤海乐舞的成分。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劳动生活赋予其鲜活的音乐生命,民族性格成就了独特的音乐个性,博采众长促进渤海音乐更趋完善。今天分析渤海音乐风格及形成仍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新更美的民族音乐艺术,实现新时代民族音乐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2.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3.
满族古文化遗存问题,一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长期以来,持“满族巳同化,满族古文化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之论者不乏其人,认为满族历史文化悠久,固有文化遗存似应存在者亦有之。近年来,随着北方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翻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满族古文化遗存情况,文化内涵及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在此基础上,试对满族古文化遗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同道。 一 满族古文化是指满族共同体形成前,满族先世世代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丰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旧谓迹古斯文化的一支,我们称之为古女真文化。  相似文献   

4.
黄强  张克 《北方文物》2011,(3):76-80
满族的先世、明清之际的女真人共同体满洲人核心主体建州女真,与清王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均在古代东北的建州发祥。但建州在何处,史无定论。通过对渤海国所置之率宾府与建州、明初建州卫、最初的建州女真的探讨与解析,来论证建州的确切位置与建州女真到底从哪里出发,三迁后在辽东形成新的建州女真(五部)先后统一东北与全国,建立大清王朝。  相似文献   

5.
《山茶》2011,(11):44-45
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两度建立中原王朝(金和清)的少数民族。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肃慎族系的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史书上关于满族先民和中原往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周代:周武王时。肃慎人贡献过“楷矢石奢”。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曾提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汉以后史书中记载的肃慎后裔:挹娄、勿吉、棘鞫、渤海、女真则是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中国后。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开始形成,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相似文献   

6.
满族是文化发达的民族。她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遗留下来大量的满文书籍和档案,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学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满族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兴趣。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满洲学”,有的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满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认为,“满洲学”可以简称为满学,即研究满族社会历史之学科。然而,在中国,这门学科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经过由盛到衰,现在又出现一个复兴的局面。 历史的回顾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满族是在统一女真各部基础上形成的。她是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为基础,吸收一部分野人女真,以及朝  相似文献   

7.
满族萨满史诗<鸟布西奔妈妈>展示了东海女真社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及大量古俗,凸显着满族原生文化的要素及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东海女真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集中表现为东海女真民众在生存实践中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源自东海女真人对自然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与联想.对东海女真文化进行认知人类学的解读,对廓清满族原生文化的生成动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满族及其先人一直信仰萨满教.从先秦的肃慎人到清代的满族一直保留着萨满教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的萨满文化逐渐淡化与消失.本文以多年的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呈现满族萨满文化的兴衰过程,探讨消失与遗存的原因与特点,为萨满教传统的转换与创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第一,渤海横向传到日本的"渤海乐"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对渤海而言,则称之为"本国乐"或"本国之乐";其在他国(如日本)而言,则被称为"渤海乐"。第二,渤海纵向传给其后裔女真的"渤海乐"仍然是足以代表其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与横向传入日本的"渤海乐"性质相同;第三,南宋时期由金朝传入中原内地的"渤海乐"还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性质仍然未变。第四,从"渤海乐"的最早出处——日本六国史的第二部即《续日本纪》相关史料的考察,到中国正史《金史》、《宋史》中相关史料的检索,目前尚未发现足以对"渤海乐"性质产生怀疑的任何史料,更没有发现"渤海乐"就是"高丽乐"的任何证据。  相似文献   

10.
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过辉煌贡献的少数民族。先秦时代生活在长白山与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汉、三国时的挹娄,北朝时勿吉、隋、唐时的,辽、宋、元、明时的女真,都是满族的先人。明朝中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野人女真)三部,生活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明王朝先后建置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右卫,册封的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后裔努尔哈赤于1583年起兵,用11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至1616年又用了20多年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正式定族名为满洲,163…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试图通过对渤海乐古往今来的探索,揭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可能会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渤海乐是满族先祖在千年前的靺鞨人建立的臣属大唐的渤海地方政权时期的音乐。它的音乐种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包括萨满教)音乐、戏曲说唱和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器乐曲,等音乐之总称。它囊括着音乐艺术一切形态。 渤海是满族先世靺鞨人建立的臣属大唐的地方政权。建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末王大湮譔投降大辽止,传十五世,共  相似文献   

12.
满族是17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个民族,满族文化是与满族相伴而生的一种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女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因此,满族文化具有女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多种成份和因素。不过;满族文化并不是多种民族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女真文化为基础的多种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它既区别于女真文化,又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是一种经历了复杂发展过程的新文化。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这种例证对研究中国民族文化间…  相似文献   

13.
满族文化历经沧桑,在三次大的社会动荡中,损失严重.上世纪70年代末,满族文化开始复苏与发展.时至今日,由于满族文化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有的满族文化已是渐行渐远,有的则是悄然无息,对此现状应深刻反思.本文认为应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以创新的思维面对满族文化保护的的新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及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面向未来,提出对策.《中国满族图录》(以下简称《图录》)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辽宁省民委和少数民族古籍办支持下的一次实践.该《图录》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存储和展示满族历史文化的多卷本图片总汇.同时,又为抢救保护满族文化提供及时、真实、准确的信息.该《图录》是满族文化保护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满族试论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满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轨迹,研究和探讨这一轨迹有助于对现代满族的认识。 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是统一战争的产物,是领袖人物与统治集团意识的具体表现。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且又彼此攻伐不已。“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相互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女真各部的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遂以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在有明兵参加的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与古勒城主阿台的战争中被杀为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流域是满族先民女真人的世居之地,也是辽金时期女真筑城的分布区之一.这些古城有一些直接沿用渤海时期重修,也有始建于辽金时期.本文之所以从流域的角度对辽金时期女真筑城的分步进行阐述,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都离不开河流这一重要地理要素.通过对牡丹江流域辽金时期女真人筑城分布的阐述,来探索这一地区的古城布局及其特点,从而可以窥见女真人筑城的起源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浅论先秦古乐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总是会产生出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思想.本文试对中国秦代以前音乐审美目标“和”的演进与发展,加以归纳,旨在为认识古人的音乐审美观,提供些许参考.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体现在与劳动生活、民俗活动、图腾崇拜等有关的社会实践当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繁荣以及人们对于音乐审美作用认识的提高,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观便形成了,从舜时乐官夔“典乐,教胄子”(《尚书·舜典》)至史伯、晏婴等人的音乐思想以及孔子、荀子等人有关音乐的论述,都以“和”为其音乐的最高审美目标.但是,由于时代及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的内容及目的也不尽相同.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即:乐与天和;乐与礼和;乐与声和;乐与中和.  相似文献   

17.
满族文化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满族的形成与发展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曾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满族原称为“满洲”,满洲是民族的自称,出现于公元1635年(明朝崇祯八年),在此之前则称为“女真”。满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民族的发展衍变历史可以说与汉族的发展衍变历史相始终。据史书记载,满族被记录下来的最早的先人被称为“肃慎”,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周武王时期已与中原有了交往。他们以狩猎为主,已有了原始农业和饲养业,这…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族源上说,先秦时的肃慎与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是满族先世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族称。满族居室与建筑是同满族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进化、、完善的。同时,与满族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高寒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与满族居屋、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满族的居室与建筑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征。 满族先人居室经历了一个由地下到地上,从简陋到复杂的漫长过程。虽然年代久远,史书汜载甚微。但从一些资料的片言只语中仍可窥其大略。肃慎、挹娄均处于原始氏族社会,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经济占有一定的地位,养猪较为普遍。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为约100—200平方米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挹娄”满语为“穴”的意思:因“常为穴居”,故得名“穴中人”。但并非终年穴居,据《晋书》等记载,“夏则巢居,冬则穴居”。“巢居”类似从前东北山区常见之“马架子”、“窝棚”。挹娄穴居“以深为贵”,故“大家深至接九梯”(《后汉书》)。“挹娄……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其人不洁,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由来哈尔滨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是著名的文化中心。从古到今,许多年来,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音乐文化著称。无论是远古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北魏鲜卑音乐、唐代渤海音乐、金代女真音乐,还是元明时期音乐、清代满族音乐,都在黑龙江这片神而奇与富饶的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无时无刻不浸染和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哈尔滨解放之前,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就经常在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善于学习创造和富于革命传统的优秀民族。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吸收汉、蒙、朝等族人员,形成了满族共同体,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在辽东大地崛起,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1644年(顺治元年),满族贵族率军入关攻占北京,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政权的清王朝,时间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有清一代,曾出现闻名遐迩的“康乾盛世”,满族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文化,反对外国入侵等都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现代革命史中,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据1990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其中满族人口总数为980万,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名列第三位。因此,从满族的历史和现状而言,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一部有份量的满族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