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建辉 《炎黄春秋》2004,(2):54-57,26
冯建辉教授是我刊的老作者,他为本刊写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凝聚了他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本刊的厚爱。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仍抱病为本刊写了这篇绝笔之作。他逝世后,他的女儿寄来了他的《告别书》。现将这篇绝笔及其《告别书》予以刊发,以表达本刊同仁对冯教授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怀念杜润生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9日,本刊顾问杜润生老去世。15年来,杜老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指导、支持和鼓励。他的去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同仁不胜悲痛!2003年7月,杜老90寿辰时,有关人士曾为他举办关于农村改革的座谈会来庆寿。座谈会后,应本刊副总编辑徐庆全的要求,杜老将座谈会的发言记录稿交给了他。杜老说: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了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他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然而,他留下的谜底依然令人费解。本刊独家专访其家人和亲朋好友,揭示他真正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悠悠远客情     
杜松竹先生是我们熟悉的朋友,1993年5月29日从贵阳来台探亲,5月五日上午他才和本刊李永久总编辑电话联系上,因为他抵台当天为星期六,李总编忙于准备第二天召开“中国民族文化交流协进会”成立大会事宜,一连两天不在办公室,电话联络不上,所以接到电话以后,当天下午李总编即偕同本刊发行人兼社长任时里,前往他下榻的地方——台北市泰顺街他今妹杜美云女土府上拜望,约定6月2日晚间到新庄市李总编府上晚餐。本刊副总编田琳亲驾轿车到泰顺街迎接杜氏及其令妹、妹夫汤令森先生到新庄李府,应邀作陪的有本刊创办人马长田伉俪,发行人社长…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26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因病去世,年仅57岁。12月30日,乌龙潭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友及学生为他举行了一场小型追思会。会上,屡次有人提到了他的"不安"。一位同行提起,在高华被本刊列为2011年度魅力榜候选人的消息在网上公布后,身在病床上的他极为不安,辗转托人转告本刊,希望不要把他列为候选人。一  相似文献   

6.
1991年2月24日,本刊编辑贺云翱、欧阳宗俊、束有春走访了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本刊副总编除湖平先生,请他就南京博物院的近期工作、治馆方针等发表一些看法.徐先生饶有兴趣地回答了采访者的提问,现将他的讲话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7.
洪森,柬埔寨首相。他执掌柬政权20多年,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掉以轻心。但他同时富有农民本色,会卷起裤腿,光着脚下田帮农民插秧……这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时,旅美学者刘再复正在泰国讲课,他于次日到达香港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专访。此时的香港,奠言的书一天之内几乎销售一空。这些年来,刘再复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向瑞典学院推荐中国作家。围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种种话题,他向本刊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巴菲特捐款370亿美元,让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他到底怎么想?他让中国人开眼,让中国富豪汗颜。中国富豪们也有话说,他们告诉本刊……  相似文献   

10.
他是联合国级别最高的中国籍官员,管理着联合国人数最多、花销最大的部门。2月底,他将离开工作了5年多的联合国。卸任前夕,他忙些什么?想些什么?联合国的官好不好当?本刊请他亲自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稿约     
正一、本刊刊登有关抗日战争、近代中日关系、战后中日历史问题的文章。二、本刊是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开放性交流平台,只以学术水平为取舍稿件标准。三、本刊所发文章并不意味着本刊赞同其观点,请作者文责自负。四、稿件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者,严禁他抄或自抄行为。  相似文献   

12.
5月23日下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离开北京,结束了他就任以来对中国的第七次访问。在安南飞往北京前夕,本刊驻联合国记者邹德浩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3.
在亲手创建和主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30多年后的今天,他突然把目光转向了北京,要把这里打造成全球增长型公司的网络总部。他告诉本刊记者为什么要选择北京。  相似文献   

14.
画家朱新建逝于2月10日凌晨,再过十天,是他61岁的生日。本刊记者在他还能用左手作画时登门拜访。99天后,他死了,死于肺癌。这是除了肝疾、脑梗、主动脉瘤之外,医生们在他身上发现的新病灶。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正一、本刊刊登有关抗日战争、近代中日关系、战后中日历史问题的文章。二、本刊是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开放性交流平台,只以学术水平为取舍稿件标准。三、本刊所发文章并不意味着本刊赞同其观点,请作者文责自负。四、稿件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者,严禁他抄或自抄行为。五、本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为便于审稿计,稿件正文中请勿出  相似文献   

16.
热地主任答本刊记者问编者按:1994年3月,本刊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力。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的热地先生,向他提出了八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本刊国内外读者所关注的。身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书记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热地先生,...  相似文献   

17.
他的名字意为“愤怒之火”,为了武装斗争,他率众进入深山老林,建立“革命根据地”;直至内战结束的今日,他还得不停地换住处,以防暗杀……他就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领袖普拉长达。最近,这位从来不见记者的神秘人物接受了本刊专访,透露了他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19.
孙毓棠事略     
孙毓棠同志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发表一份材料,记述他的生平。现将这份材料略加删节,在这里发表。他的学术成就,尚有待于研究讨论,欢迎同志们写出专文,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心声     
叶兆言,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但他同时又是一位普通人,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位普通家长。作为家长,他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交流,或者情感矛盾,是否还是那么引世人瞩目?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叶兆言。正如其坦荡的人格一样,他慷慨、无私地将其与女儿叶子的家书和叶子写给父母的日记奉献给本刊,而这些“家书”和“日记”将现代社会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结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展示,正引起出版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本刊将分期选载这些弥足珍贵的“情感记录”,相信随着这些朴素、真实的文字进入叶氏父女的情感世界后,你的心会随之产生共鸣,受到启迪……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将你的体会和经历,以及要对儿女说的话或儿女要对父母倾吐的心声寄给本刊,我们将陆续选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