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两方元八思巴文铜官印,其中大的一方(见图)原释为"大都督□政使司之印",笔者认为释文还可商榷。原释者将此印印文释成9个字,实际应为10个字。第1、2字为"大都",第5至7字为"政使司",最后2字为"之印",均无疑义。问题在于对第3、4、8字的释读。为方便排字,将下文涉及的八思巴字及字母列表如下,文中的八思巴字及字母均以相应数字代替。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6,(7)
印文制印年月编号文制印年月绷号大理卫指挥使司经历司之印大理卫右千户印大理卫中千户所管军印洪武十六年四月日力字第二十三号佑字第口号佑字二十三号洪武二十三年九月日}化字二号洪武十六年口月洪武十六年四月洪武二十三年九月日】化字四号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川化宇二十一号声  相似文献   

3.
明代辽东流人黄正色在其文集中曾多次提到吕太仆,此吕太仆即无锡文人吕元夫。关于其生平事迹,多不见收录,今考证如下:吕元夫字仲仁,一作仁仲。弘治十八年,任吏部文选司字事。正德元年,升稽勋司员外。二年,升稽勋司郎中。六年,升南通政司左参议。十年,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是后不久,按察辽东。后还乡,墓在无锡惠山。著有《思泉漫稿》,已佚,今存诗、文各一篇。  相似文献   

4.
<正>清制沿明,地方设两司,即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从学界对两司相关的研究成果看,有地区性研究、阶段性研究,也有布政使、按察使个案研究。苗月宁女士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清代两司行政研究》一书则有别于此,该书紧紧围绕两司行政问题展开深入、详实地探讨,所用史料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全书以近40万字的笔墨,将有清一代布按二司行政状况展现给读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归纳来看,不论材料运用还  相似文献   

5.
梁卓智 《收藏家》2012,(4):18-20
每收到一只自己喜欢的钶司香炉,如果有锈垢,汕污或烟灰垢,应先进行处理,再进一步研讨。收集到一一定数镜的铜炉,应进行分类。根据款字可分为宣德款和私款两犬类,宜德款可细分为一字款、二孛款、三字款、四字歉。  相似文献   

6.
正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该器体制雄伟,纹饰庄严,为国之重宝。鼎腹内壁铸有三字铭文"■",这三字又见于甲骨文。其中"■"可作"■""■"两种字形。罗振玉将"■"释为"司",并怀疑该字为"祠祀"之"祠"字(1),商承祚将"■"释作"祠",认为只是省了"示",与"祖"作"且"意同(2),郭沫若将"■"释作"司",认为乃假为"春祭曰祠"的"祠"(3)。以上三者将"■"释读为"司"或"祠"。  相似文献   

7.
郭汲,字细侯,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做官、为人十分讲究信用。  相似文献   

8.
信志刚 《收藏家》2004,(9):21-26
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又作苏堪、苏勘、苏龛,又字太夷,号海藏、苏庵(盦),又号夜起庵主,室名海藏楼、夜起庵。福建闽侯县(今福州)人。其父郑仲濂,咸丰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营缮司、吏部稽勋司主事等职。郑孝胥生于成丰十年闰三月十二日(1860年5月2日)。幼年从其叔祖郑虞臣  相似文献   

9.
王蕴智 《华夏考古》2011,(4):131-136
本文结合《花东》103版5、6辞中“亡后”一语的释读,对古后字形、音、义演化轨迹进行了讨论。认为后、司乃一字之分化,读为齿头音的“司”较为晚出,《花东》103版原释文中的“司”应该改释为“后”,在辞中读若前後之“後”。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殷墟妇好墓的器物铭文中、署“司母辛”铭文的铜器一共五件。其中大方鼎一对(标本789、809),铭文“司母辛”均署于内壁中部(图一;1.2);四足觥一对(标本803、1163),铭文“司母辛”署于器底里中部,盖里后端亦署“司母辛”三字(图一:3、4);另有方形高圈足器一件(标本850),铭文“司母辛”署于口下内壁中部(图一:5)。以上五件铜器均庄严典重,可与“妇好”组的大、中型青铜器  相似文献   

11.
姚华的书画和颖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华,字重光,号茫父,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诗人和书画家。一八七六年五月十九日生于贵阳,一八九七年中举,一九○二年应聘主讲于兴义笔山书院,一九○四年中进士,任清政府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月,湖北省京山县新市镇村民在开挖果林业基地时,发现明代高(?)墓葬,在墓的封土中出土一合墓志。我们得此消息后,便将墓志收集入馆。该墓志保存完好,志石、志盖尺寸基本一致,长69、宽62、厚10厘米。志盖上篆刻3行13字,为“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图一)。志文为楷书,41行,满行50字,共1864字。录文如下(图二)。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赐进士中宪大夫景府长史、司右长史伯兄高岱撰文」赐进士奉议大夫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同邑李淑书丹」赐进士中宪大夫,陕  相似文献   

13.
1988年3月,河北省满城县城内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一方铜印。印面近方形,长方柱形纽。印边长7×6.9、厚1.3、带纽通高5.5厘米。印文为阳文篆书"麴使司印"4字(见图)。《金史·百官志》有"中都都麴使司"条:"使,从六品。副使,正七品。掌监知人户酝造麴蘖,办课以佐国用。……凡京都及真定皆为都麴酒使司,设官吏同此。它处置酒使司……"可见金代中都路、京都、真  相似文献   

14.
张春之死──《明史·张春传》补遗王芳张春,字景和,号泰宇。陕西同州(今大荔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历任刑部主事、山东按察司金事、永平兵备道等职,官至太仆司少卿。历官数任,忠于职守。《明史》有传。崇帧四年(天聪五年,1631)八月,后金...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七年,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池村砖厂新出土北宋郭遘墓志一合。志盖被破坏、惟有墓志保存较好。志为方形,高63宽64、厚10厘米。三十一行、满行三十字,共七百九十五字。朝议大夫致仕贾蕃撰文,供备库副使葛(?)书,内殿崇班王汴篆盖。据墓志铭文载、死者为郭遘、字通叔、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后、官内殿崇班、西京皇城司巡检。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五月十四日卒,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龙首乡芙蓉原。该志的出土为研究宋史及郭氏世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墓志全文如下: 宋故内殿崇班新差西京皇城司巡检上骑都尉郭公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16.
一、杨继盛的诗文稿墨迹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生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五月十七日。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为严嵩所陷害被杀,年四十岁。他是嘉靖丁未进士,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迁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当时俺答入侵大同,时大将  相似文献   

17.
程师孟诗考     
陈庆元 《古籍研究》2000,(4):31-36,107
程师孟(1009-1086),字公闢,吴(今江苏苏州人)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累知南康军、楚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熙宁元年(1068)知福州,三年移知广州(据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二),在广六年,入为给事中、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一天,他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婚礼。婚礼隆重热烈。康有为闹洞房时兴致不减,即席出一趣题,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八字,请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一竖或者一横,组成一句贺词。众人苦苦思索,未能找到答案。康有为遂让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又让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只得握笔遵命。康有为又让新郎新娘齐声读出,新郎新娘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有为只好代为朗读,原来这句话是:"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相似文献   

19.
正寇慎(1577~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陕西同官县济阳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其后授刑部浙江司、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迁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知府,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  相似文献   

20.
从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看北朝道教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原石已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琦同志有旧藏拓本。碑通高1.47、宽1.12米。碑额十五行,行四字,字径7厘米。阳文楷书。题作"此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凡四十行,行三十四字,字径2.5×2.8厘米,共一千三百余字(图一)。碑早经《舆地纪胜》、《舆地碑目》、《金石苑》、《金石目》、《十二砚斋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