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区域科学承担的使命关系出发,论述人文地理学创新侧当代供给的使命,称为新人文地理学。在论述发达国家后现代人文地理学使命的基础上,依据"民本"性的新人本主义公正思想,首次系统论述主流新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公正结构的价值思想、理念与理论指向及其内容;其次,借鉴发达国家建构新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及其区域学科的融合机理,具体地论证该学科具有对空间建构的最终人本判识学理性及其指向;中国已进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建构的时代,本文争鸣性倡导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必须从物质空间结构的景观功能研究转入到以提高人本价值生活质量的社会空间结构、行为空间结构与文化空间尊严结构的建构探讨方面。该方向不但是中国时代要求的使然,也是该学科对当代社会知识供给的宿命,同样也是与区域科学共同构建区域统筹发展与空间全面公正构建的学科融合宿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首次提出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区域同步发展观"及其对应"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研究的新朝向。  相似文献   

2.
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超 《人文地理》2012,27(5):1-5,61
理解空间思想的演变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可将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演变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康德从哲学角度第一次系统地界定地理学为专门的空间科学,抬升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赫特纳-哈特向承袭康德的空间观,将空间科学的抽象规定与方志传统的实际历史结合,把地理学研究对象归约为区域。其后,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想出现了四次重大转向,分别是空间几何学、人文空间性、激进的空间、空间的生产;它们体现了人文地理学与数学、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紧密关联与交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空间思想某种程度上契合康德空间观,但在哲学理念和侧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空间认识论都有其价值,价值大小也难以评估,所以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身份问题的争论已趋于淡化,这提示了人文地理空间研究可采取多重面向。哲学和其他学科在为人文地理提供依据和工具,使得人文地理学身份陷入迷离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全球化时代,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通过重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当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社会实践、当代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三者之间相互印证的理念与事实,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为空间与社会辨证统一的后现代空间观,并阐述了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根据国外名学的观点与权威献,论述社会地理学社会—化转型的学科内涵,重点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的理念、研究的主体内容与前沿方向。全从社会—化转型的角度认定“新”人地理学是一门探索性的社会科学,它的社会—化空间性为其他社会科学挖掘其学科内涵拓展了思路,并为它们指引空间延伸的方向与内容。第二,探索性地总结了“新”社会地理学主体研究内容、结构及其目标。即“社会空闻结构”的综合理念及其进展。第三,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与其他“新”人地理学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方向,及其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框架。全揭示学科边沿性越来越模糊的新社会地理学的基础原理是人地理学其它分支学科分析与探讨问题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正理念"首议的"新区域经营"管理思想,从空间公正角度创立了将其耦合到区域发展规划的系统理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区域学科出现了"社会公正"转向探讨的系列"新"前沿理念。地理学提出了新人文地理学逻辑,社会行政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公共管理逻辑。将空间公正与社会公正耦合到区域生活空间单元体系,为此"新区域经营"提出了"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原理。论文以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机理、原则与控制性路径;其次,论证了其构建的价值体系响应及构成因素响应结构;最后,论述了新区域经营观对生活质量价值统一的两个层次控制规划规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理学对文化的探讨从未停止过。许多地理学家对文化、文化的特殊贡献以及近年来文化的发展与所遇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地理学界对文化问题的重新认识导致了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新文化地理的产生使文化涵盖了整个地理学科,但文化要素不能单独解释地理事象。文化有助于人们理解其选择和行为,它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过程。在初期阶段,新文化地理着重于对微观文化事象的研究,从而探求文化过程,但文化同时具有宏观的社会存在性,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国外健康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传统医学地理学研究从自然生态学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逐渐减小,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特别是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社会文化转型以来,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以社会文化视角探究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医学地理学向一门新的健康地理学转变的过程,并梳理了新的健康地理学理论和研究内容的变化,总结了当前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健康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对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论的哲学探讨往往重视不够。文章探讨了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地理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得到了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几点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人地全息统一论与城市全息地域结构的研究成果,并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对服务业空间规律的分布、服务业空间组合与形态、服务活动区位等进行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文化现象在空间上的结合,即研究世界各地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种文化的差异、变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表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法制、政府、社团、教育、宗教、艺术等等,都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吴缚龙 《人文地理》1988,3(1):14-18
本文介绍了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阐述了为什么空间学派的兴起是城市地理学成为独立分支学科的标志,以及空间学派的哲学基础和技术保证;认为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的产生促使了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向岚麟  吕斌 《人文地理》2010,25(6):7-13
论文梳理近三十年英美新文化地理学有关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介绍文化、意义和表征等基本概念。按哲学基础将其分为社会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景观面纱、生产研究,语言学影响下的景观文本研究,知识建构论的景观作为梭子,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景观作为凝视,以及景观想象与身份问题研究。多元化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凌  朱竑  王敏 《人文地理》2019,34(3):44
随着物质地理研究的兴起,消费已成为新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物质地理和消费间的关系,并对物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生产的地方性与跨地方性、物质消费中的文化政治及身体实践等相关研究议题进行了评述。新文化地理学“重返物质”倡导下的消费研究,强调以物为线索的“行为-主体-物质”的复杂关系和日常实践,有力拓展了传统“人-地”关系中对“物”维度的关注。同时,这也为消费研究提供了地理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有利于理解物质流动和消费背后的全球-地方关系、文化经济和文化政治。这一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值得国内人文地理界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叶超  陈明星 《人文地理》2012,27(6):31-35
城乡关系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文化地理的研究。影响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主要是水域特征和政策-文化。中国和西方城乡关系历史的最大差异在于:地中海孕育了希腊化时代外向型的城市文明,而内河流域为主的地理特征奠定了中国内向型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对城市文明的牵制使得文化对政策的选择依附特征突出,从而形成长期的城乡融合,这与西方单线式的经由城乡对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城乡社会的平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乡村文化的恢复与重构更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文化表达与测度、文化保护利用、地方认同、乡村记忆及文化重构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文化记忆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的研究框架、内涵和内容。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乡村文化记忆作为分析乡村旅游地文化时空过程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文化记忆理论关注的文化记忆识别、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连续性等核心内容,构建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社会维度”的三维研究框架,并据此提出了乡村文化记忆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维度的研究内容。为今后进一步丰富文化记忆与旅游地理学的融合,深化乡村旅游地文化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寻求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新视角、新方向和新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蕙  唐雪琼 《人文地理》2013,28(1):26-31
在文化地理学研究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向、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在跨学科过程中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从女性经验、性别权利、女性内部差异入手,提供了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地理学问题的新的发展领域,并发展出质疑与抵抗男性权威话语的学科范式。本文依循女性主义地理学中对身体、工作、空间和国家/民族等主要议题的探讨,梳理西方学者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本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晶 《人文地理》1997,12(1):39-43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现代趋向为三种相互补充的研究方向,即景观学派、文化生态学派及环境感应研究。本文又对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意在丰富、充实文化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凡  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2007,22(1):105-1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地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搜集了1985-2004年的文化地理论文文献,将论文按地理类、学报类和其他类三类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文化地理学期刊载文数量的时空分布特点、作者生产率、作者地域分布和单位分布、论文资助情况以及文献研究的内容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近20年来我国文化地理学发展的状况和特点,为我国文化地理学者了解和把握文化地理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百期《人文地理》看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竑  林婕  魏雷 《人文地理》2009,24(5):13-20
《人文地理》从创刊至百期,一直关注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正是依靠《人文地理》所搭建的平台,在《人文地理》的扶持、关爱及帮助下,我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才取得今日尽管依旧弱小,但也能悄然展放、显现美丽的局面。从过往100期的历程可以明了的是,它作为一个温床、一片实验田和一个跳板,孕育了包括文化地理在内的众多中国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也鼓舞、扶持了众多年轻的莘莘学子从稚嫩、从恐惧、从胆怯到充满自信、到成长,进而走向成熟。从这样的角度看,《人文地理》不啻又肩负了导师、领路人的角色。本文通过百期《人文地理》中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包括载文数量、文献作者和文献内容的分析,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文化地理学研究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继续在《人文地理》的领航下,借助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依靠与国际研究的接轨和对话,体现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区域特色,促进包括文化地理学在内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科的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