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淳 《东南文化》2002,(3):6-15
根据对西方和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文章探讨了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在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现状。文章认为,中国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应当超越以编年为目的的研究范例,将这项课题置于社会科学的整体框架中来进行研究,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式""红山模式"和"良渚模式"等。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是从无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一体,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发展演进的最大特色。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是指推动国家起源、形成及发展这一演进过程的根本原因,即文明化的动因。对中国早期而言,也是探索其文明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者动力机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与碰撞(战争)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外动力;而务实与创新则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原动力,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5.
塔宏伟 《沧桑》2010,(1):132-133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6.
五年前,我因编写小册子《中国文明起源史话》,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做过粗粗的梳理。故此,对新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非常关注,捧读再三,自觉如甘醇入口,大有淋漓酣畅之快感。遂撰此小文,愿与同好共享其乐。《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由李学勤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王宇信、王震中、杨升南、宋镇豪、罗琨等5位学者执笔撰成。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途径的思考”、“五帝与文明初曙的英雄时代”两篇,下编则有“夏朝与夏国家形态”、“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起源是世界性的大课题 ,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从考古学研究角度剖析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历程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代表了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从初始至深入的全过程。礼制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但与世界文明比较 ,中国文明还有其更重要 ,更具内涵的特征 ,那就是血缘集团的长期存在及在中国文明形成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夏商周时期建立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前提 ,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国家。这一特征不仅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界定的西方国家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而且也是维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连绵不断的重要因素。关于原始社会末期夏部族崛起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论述颇多 ,笔者认为若按恩格斯“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论断 ,夏部落崛起的根本原因当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 ,夏部族在两种生产中均较其他部族领先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与中国"早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夏、商、西周文明是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文明,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与西方文明具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21日,由重庆师范大学、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早期文明与华夏民族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与华夏民族起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华夏文明起源进程讨论中,王震中《从华夏民族形成于中原论"何以中国"》指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与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同步,其最初出现与"多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文物》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 2 0 0 0年 7月 2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 4 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围绕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文明独立起源的少数国家与地区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追溯菲律宾华校百年嬗变轨迹 ,简述菲律宾华校内涵变化的特征 ;比较菲律宾华校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时期所凸显的问题 ,探析促使菲律宾华校内涵嬗变的主要诱因 ;介绍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菲律宾华社与菲华教育界为振兴华教所作的努力和菲律宾华教改革及其现状 ;剖析两岸政治因素对菲律宾华教工作和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中英文原始资料,追述了芝加哥唐人街历史,论证了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华人社区在跨国移民与商业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芝加哥所拥有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城中的华人杂货业得以扩大生意范围;芝加哥的国际化氛围还培养了中餐精致饮食文化的先驱;城内的华人洗衣业也成为美国中西部城镇洗衣业的典范。这些特征都表明了芝加哥城内的华埠社区是美国中西部地区跨国移民与商贸中心的一个重要枢纽。华人企业家们不仅仅为他们个人商业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华人社区及家乡父老的集体生存、发展与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宗教信仰对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是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又对文化适应的其他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不能不研究他们的宗教信仰。本文分析三种类型的宗教信仰者的文化适应情况 ,他们分别是 :华人穆斯林、华人基督徒、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笔者发现 ,三种类型的宗教信仰者 ,其文化适应的方向是大相径庭的 :华人穆斯林文化适应的方向是本土化 ,华人基督徒文化适应的方向是西方化 ,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文化适应的方向是中华化。东南亚华人如果要保持中华文化 ,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提倡信仰华人传统宗教 ,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访问65位华人移民的基础上,分析了华人移民欧洲的拉力因素、华人移民的性质、华人移民的族群经济以及华人社团在协调华人移民内部力量和促进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考察了归国华侨与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和华侨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华侨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一方面,在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一批海外华侨回国创办电影公司或投资参与电影制作,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侨居海外的华侨亦在当地积极支持国产电影,建立了国产电影的发行放映体系、拍摄突出中国文化的华语电影。民族认同让海外华侨积极推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使中国电影不断壮大,而国产电影的传播又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论华文教育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华文教育的定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华文教育涉及诸多的学科、政府与民间部门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社会状况、教育文化政策等,我们应对以上诸多因素给以全面、充分的重视。本文据此提出,华文教育应分属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政府的侨务工作、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华侨华人研究等几个领域。同时,华文教育自身的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低龄学生人数增加、华文学校功能进一步扩大、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更加统一以及华文教育社会化并逐步进入所在国主流教育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文简要介绍了周南京从印尼归侨到北京大学教授的成长经历,概述了其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并归纳了其主要学术观点:华侨华人称谓是科学的提法;华侨华人历史四阶段分期说;海外华人双重国籍主张错误说;提倡海外华侨华人与所在国主流文化和民族融合;经济矛盾是国外排华问题的根源说;不赞成"华人经济"与"大中华经济圈"的提法等,周南京教授孜孜不倦、潜心治学的事业精神,科学严谨、独立思索的治学态度,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华侨华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差异性与认同的多元性、与祖籍国联系的密切以及在居住国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就后疫情时代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几点思考。论文认为,应该客观理性认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严格界定和区分“华侨”与“华人”的概念,并且审慎思考“华侨华人”与“华人散居者”这一术语在英文语境中的接轨;应该从国际移民视角审视和看待中国的海外移民和侨务工作,消除偏见误解,为中国移民正名,为中国侨务工作正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人教会的社会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美国华人基督教教会组织发展迅速,其在帮助华人新移民群体,整合华人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华人社团。本文依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研究,探索美国华人教会组织的多方面社会功能。作者认为,华人教会在华人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gave an important speech describing th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rchaeology, pointing out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aeology in the new era. By reviewing the century-long history of Chinese archaeology, its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are distinctive. Since 1949, under the guidance 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 theory and regional systems and cultural types theory,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mad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taken up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in inheriting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exploring major issues includ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aeology should further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archae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Xi Jinping’s speech. From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Chinese archaeology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major landmark achievements, and the way of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 after its formation, especially to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of how the“5,000-year continuous unity” was formed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From a horizontal perspective,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the main thread, we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dvocate mutual appreciation of civilizations, tell the Chinese story well, and contribute Chinese historical wisdom and experience to the world. On the whol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of archaeology, strive to build Chinese archaeology with salient Chinese features, style, and ethos, and realize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of the Centennial“Chinese D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