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访日纪行     
根据中、日双方签订的“关于在日本举办中国历代货币展览的协议书”,以耿道明理事长为团长、千家驹副理事长为副团长的中国钱币学会代表团一行六人,应日本大藏省造币局泉友会的邀请,于三月十八日至三月三十日访问了友好邻邦日本,参加了中国历代货币展的开幕式活动,并进行了考察参观,访问时间虽然短暂,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给代表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井上清教授是我们熟悉的日本进步史学家,是为中日友好做过贡献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九一三年生在日本高知县,一九三六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史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而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希望早日实现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政策,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日本人民基于日中两国人民悠久的传统友谊,也发起民间往来,以“以民促官”的形式开展日中友好活动。但由于日本多届内阁执行追随美  相似文献   

4.
高梁 《炎黄春秋》2002,(9):68-71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我不禁思念起那些为中日人民友好和两国邦交正常化而长期奋斗、奉献终身的日本友人们,人们把他们尊称为中日友好的“掘井人”或“先驱者”,内山完造先生就是最受敬佩的一位。自1913年到1959年的46年问,他由衷地热爱中国,始终同中国人民和中国进步人士同甘共苦、相依为命,为日中人民的和平友好、日中文化交流事业和日中关系正常化献出了全部心血,作出了非凡贡献,直到他逝世时还要求把遗骨安葬在他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  相似文献   

5.
秋浦在《鄂伦春社会的发展》一书日文版序言中指出:“阿伊努人和我国东北的各族人民其中包括鄂伦春人早就有过接触,并且也早就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历史上阿伊努人与包括鄂伦春人在内的我国东北各族人民的交往,应该看作只是整个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友好交往的一个片断。”细检我国历史文献有关阿伊努人先世和虾夷人、倭人等民族的历史资料,发现阿伊努人同我国一些民族的先世存在过同流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英直 《江淮文史》2001,(1):97-10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无比的灾难,也同样造成日本人民的无边痛苦。但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日人民群众的善良本性和纯洁的爱心是共通的,相呼相应的。正是这种超越了民族、国界的善良和爱心,促成了一个日本淑女对一个中国军人的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感人故事,谱写出一曲动人的中日人民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7.
蔡成喜 《百年潮》2002,(6):47-50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日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只能以民间形式进行.1955年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签订后,两国贸易往来渐趋频繁,至195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1400万美元.但日本岸信介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奉行"政治上敌视,经济上捞一把"的错误政策,致使双方关于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谈判出现了波折.特别是1958年5月,日本政府在长崎纵容暴徒侮辱中国国旗,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被迫宣布中断对日贸易.进入6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日本池田内阁对华政策的调整,周恩来总理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打开了中日贸易的僵局.友好贸易就是在该原则指导下最直接的成果.所谓"友好贸易",是指所有愿意发展对华贸易的日本商社必须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只有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日本友好商社才能同中国外贸部门开展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中日民间贸易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 ,中日之间建立了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两条民间贸易渠道。友好贸易 ,是中方出于中日友好的诚意 ,与承认政治三原则、主张中日友好的日本企业的贸易 ;备忘录贸易 ,是中日之间以备忘录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贸易。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推动了 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早日正常化 ,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力 《广西文史》2008,(1):41-45
在纪念中国和日本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我不由得回忆起曾为增进中日两国集邮界人士的交往,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贡献的日本著名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不幸的是,他已经离开我们14年了,但他对我国人民,尤其是对我国集邮界朋友的友好情谊,却永驻人间。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下,经教育部批准,从1981年10月24日到12月4日,学校派遣我们赴日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考察,考察的中心题目是《日本经济的现代化与教育》。六周期间,我们访问了九个城市的三十多个单位,主要是教育行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和大的企业。日本人民是友好的。所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6,(1)
1993年5月间,繁峙县农民画家宫林春收到一封从日本寄来的邮件。拆开一看,原来是中日友好文化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的亲笔信和条幅。条幅上写道:“祝愿中日人民共同精心培育的友谊花朵世代相传,更加鲜艳,在中日的大地上万紫千红,到处开放,永世流芳!”宫林春愣了一阵,终于明白了,他的国画《卧薪尝胆》不久前赴日参加大展,得到了日本友人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2.
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碑文记载:大唐与吐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清晰可见,是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日本以直木孝次郎和朝尾直弘为正副团长的日本史学家一行五人友好学术访华团,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进行为期四天的友好学术访问,曾受到东北师范大学前校长郑德荣教授的热情接待。来校访问期间,日本五位知名教授同师大日本研究所、苏联研究所、历史系专家、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的基础在两国民间的友好,在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交流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二战后,中日民间团体在民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在贸易、体育、教育、艺术、学术、文化等领域对国家外交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聚焦于致力于中日友好、中日交流、对华援助等领域的日本民间团体,在对...  相似文献   

15.
朱良 《炎黄春秋》2007,(2):70-77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中,两国人民和睦相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对东方文明做出了贡献。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日本侵略中国半个世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吕敏 《钟山风雨》2008,(4):48-50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实现军事占领、建立傀儡政权后,为配合侵华战争形势的需要,彻底铲除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和民族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培养亲日情愫和亲日分子,日伪当局在其统治区的中小学及民众中大力普及日语教育。南京特别市作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其扶  相似文献   

17.
胡平 《世界》2006,(10):14-19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谱系中,毋庸质疑,“日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一旦点击了这个谱系,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关系”、“中日人民友好”、“天皇”、“武士道”、“右翼势力”、“靖国神社”、“汉奸”、“台独分子”等词语,  相似文献   

18.
程东 《纵横》2008,(12):36-37
一父亲程明陞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电气科电机制造系,留日期间,父亲一边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一边深入日本社会,结识了不少致力于中日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左翼人士。  相似文献   

19.
朱良 《炎黄春秋》2007,(6):28-31
近几年来胡锦涛同志同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日本政治家会见时,曾多次强调双方青年间友好来往的重要性并达成了不少青年交流的协议。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中日友好的未来和希望,《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双方就双向实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0.
周斌 《抗日战争研究》2006,11(3):128-159
亚细亚民族会议由日本的全亚细亚协会和中国的亚细亚民族大同盟共同发起,以“全亚细亚民族的共存共荣”为宗旨,但实际上,中、日代表之间对会议的理解各不相同。日本代表的真实目的是抵制英、美的威胁并削弱其在亚洲的利益,确立日本的亚洲盟主地位;而中国代表则希望通过会议取消中日间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双方争论频起,几至会议决裂。同时,会议遭到了中国各界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评。其中虽有意气用事、不够准确之处,但如实地揭露了日本代表借“大亚细亚主义”称霸亚洲的虚假本质,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