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有一副流行民间的著名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里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清政府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相当于宰相之职;常熟指翁同稣(江苏常熟人),官至户部尚书,掌钱谷、民政之事,汉代称司农。  相似文献   

2.
清末有一副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乍一看,不知就里,令人如坠云雾中。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提到了两个人——李鸿章与翁同龢。原来,因李鸿章为合肥人,人们以“地望称”叫他“李合肥”,联中简略为“合肥”。同理,联中“常熟”则指时任户部尚书(司农)的常熟人翁同龢。  相似文献   

3.
据《尚书·君》、《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 ,大戊时有名臣曰巫咸 ,而殷墟卜辞中则有“咸戊”与“咸”之记录。自罗振玉、王国维提出卜辞“咸戊”与“咸”即为巫咸之说以来 ,中经郭沫若、陈梦家、岛邦男 ① 等中外知名学者的反复征引与发挥 ,这一观点几成定谳 ,其影响极为深远。故现在的一些学者在讨论“巫咸”或商代宗教问题时 ,总喜欢援用卜辞中的“咸”来论证其商代巫师权力无边之类的观点。窃以为 ,若说“咸戊”即为殷商旧臣巫咸 ,或许是可以成立的 ;但说卜辞中的“咸”就是“咸戊” ,即是文献中的巫咸 ,则实有可以商榷的余地。其实…  相似文献   

4.
刘义志 《湖南文史》2013,(10):69-69
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两个宰相很有名气。一个是“驱驴宰相”王及善,他为相多年,只作出了一条奇怪的规定,不允许各部官员骑驴上班。为了防止驴子进入官署,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驱赶驴子。堂堂宰相居然以“驱驴”为主业,时人因此讥讽王及善为“驱驴宰相”。还有一个是“模棱宰相”苏味道,少年时即崭露头角,文学成就较高,与杜审言、  相似文献   

5.
受钱大昕和严耕望的启发,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为一种无官品的“使职”(而非有官品的职事官),就像节度使、盐铁使等使职一样,宰相只不过是皇帝任命的一个“使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宰相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取决於皇帝对他的信任,有相当程度的私密关系。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惯例,通常以三省长官为串相。贞观年间,逐渐改派其他官员(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种使职,与其他使职一样,在初期往往有许多使职名号,称号不固定,有许多变动。但从高宗朝开始,已逐渐统一为“同三品”和“同平章事”两种。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职名号及其命名逻辑,务求更进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妇孺皆知,其作者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772—846),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6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李绅在无锡长大,启蒙,读书,赴京科考,再次返回无锡闭门读书,数年后进入宦途,留下许多有关无锡的诗篇。他是无锡首位进士、当仁不让的历史名人,论身家,他与陆贽、范仲淹、李纲等地位相似,然而由于在唐代牛李党争中被政治对手抹黑,以致长期以来以讹传讹,被描成了一个有“污点”的高官,在江苏无锡惠山祠堂群中,尽管宰相祠也有十多座,但是唯独不见李绅的祠堂。  相似文献   

7.
王伟 《文史天地》2012,(6):53-55
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当宰相的不说要做到额头跑马、肚内撑船,最起码也要做到大度能容,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宰相。宋朝的宰相寇准寇老西子给人的印象挺深,那是个又正派、又诙谐、又足智多谋的形象。但事实上他却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大度之人,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得势猖狂,不得不令人侧目相看。他名垂青史不是那样令人服气。  相似文献   

8.
一、“载道”与排佛韩愈主张“因文明道”。早在青年时代,他已经把自己的作品称作是:“皆约六经之旨以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上宰相书》)。后来他又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词.通其词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在宦海里漂泊半生,52岁时还临危受命,到前线战场上主持军政大事。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在这些人眼中,范仲淹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4,(2)
有一年过元霄节,京城举行盛大的灯会。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北宋宰相、文学家,著《资治通鉴》)不想去观灯,他也不想让夫人去,所以,当夫人提出要去看灯时,司马光反对道:“家里也有灯,何必出去看。”夫人又道:“我还想看看游人。”司马光道:“难道我是鬼吗?”结果,夫人被说服了。  相似文献   

11.
何为宰相     
《中华遗产》2012,(10):158-159
我们在阅读史籍、小说或是欣赏影视作品时,常常会看到宰相一词,“宰相狄仁杰”、“宰相刘罗锅”早已是家喻户晓,人所尽知。那么,什么是宰相呢?确切的说,中国古代辅佐国君或皇帝,总理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通称为宰相。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担任帝国宰相长达二十年(1871—1890)之久。这期间他总揽内政外交大权,使德国迅速跨入强国之列,史称“俾斯麦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德国外交,史学界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王鹏飞同志认为俾斯麦为了在未来的德法战争中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采取联俄,阻止法  相似文献   

13.
向光 《河洛史志》2003,(2):22-22
自2000年第4期《河洛史志》刊发《洛阳历代宰相述略》以来,作又先后两次在《河洛史志》撰补续相关内容。至此,“述略”中的“宰相”已达90位。编注意到,三中的所谓“宰相”,是对历代辅佐君王的执政大臣及相当于这一职务官员的泛称。其  相似文献   

14.
张祖 《文史春秋》2004,(11):52-54
王淦昌(1907—1998),苏州常熟支塘镇人,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王淦昌在科学圣坛上是一个闪光的人物,而这光芒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这人就是他的妻子吴月琴女士。  相似文献   

15.
江苏常熟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那里人人常是袖中银三两,壶中酒半斤,春赏花,秋赏月,到处一片富庶升平景象。这里太富了,许多当官的宁肯放着州官府官不当,也要来常熟当县令。这一年,有个人花了几千两银子,终于买到了常熟县这份美差,带着老婆儿女,笑嘻嘻地来走马上任了。这人是个无利不动心,无钱不伸手的大贪官,但是他一上任就自吹自擂“当官要比青天青”,吹得常熟人都信他。可惜不出  相似文献   

16.
一个黄澄澄的芒果,一颗北斗星,“mangocity”(芒果 城市)是一个新鲜得挤得出果汁的意象。2006年,在北京、广州和深圳,这个从天而降的“芒果”.闪耀着光芒,点燃了无数人背包出门的欲望。吴志文就是一个“芒果”人。坐在记者面前的他,目光清透而温和。这个十多年前经常见诸于香港报端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于冠礼 《湖南文史》2009,(10):37-37
传统戏中,包公经常被称为“包相爷”,其实包拯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 宋朝处于宰相制度的调整期,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也不固定。很明显,“多相并行”的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  相似文献   

18.
拙作《勘补》一文发表于《文物》1996年第2期,现将上文存在的遗缺与不足之处,补正如下。 1.墓志第23行曰:“夫人重衮,故实六宰相之女也,升天皇帝(即太祖)之甥。”关于羽之岳父实六,史载与其名氏相似者有萧室鲁(或曰实鲁)。据《辽史》本纪,“太祖四年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列传中又称太祖妻应天皇后为敌鲁女兄,微误),“神册二年以后弟阿古只为统军”。此后本纪中在阿古只之下接连提到萧实鲁与室鲁的名字,如“实鲁为先  相似文献   

19.
著名旅日宋史专家、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的《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中华书局,2010年版,下文简称《权力场》)是一部走向“活”的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虽名为“宰相故事”,却并非“故事”体的著述,而是一部有关宋代宰相的地地道道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0.
三百多年前的1688年,山东德州人田雯,到贵州当了三年巡抚(省长),写了一本《黔书》。该书一大特色是对贵州山水之美大加称赞。他写道,贵州“山皆石,则岩洞玲珑;水多潜,故井泉勃窣。”一丘一壑,怪石犇湍,在在所有”。他一再发出“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的感叹,并期待有“高士品题”而使这些山水名声远播,“封禅于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