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战的发生是20世纪初的大事,影响深远。孙中山关注欧战,认识和分析了战争本身的因素,对受战争影响的中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为之实践。  相似文献   

2.
丁大华 《文史精华》2011,(10):62-63
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工作,与诸多斟宝和珍贵历史文物朝夕相处。我曾多次在馆内陈列有关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文物的展柜前流连忘返.对伟人心仪已久.还多次亲耳聆听包括郭沫若、沈从文、史树青、李学勤等文博大家对馆藏珍品的深刻剖析。对历史文物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愫.渐渐喜爱收藏.尤其喜欢收藏与孙中山有关的藏品。  相似文献   

3.
祁建 《文史春秋》2014,(11):36-38
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刘权之;再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加太子太傅的王杰;最后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的叶继雯。叶氏祖孙三代世居于此。  相似文献   

4.
乐朋 《钟山风雨》2012,(1):62-62
鲁迅和孙中山,一为文学家,一为政治家,但他俩的经历、观点、情感生活却有着不少相近之处:同样留洋学医,接触西方文明;同样弃医转行,又遭当局迫害而四处飘泊:都主张推翻满族帝制,实行民主革命;都与共产党人亲近为友,并向往苏俄新政;都曾有过一段旧式包办婚姻,尔后自由恋爱、结成老夫少妻,相濡以沫地其度十年伉俪生涯:他俩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都留下了生活的足迹,一样地病死异乡而没有落叶归根,安息在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身后又都受到世人的景仰……  相似文献   

5.
亚美尼亚人问题是跨国家、跨地区的问题,至少涉及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亚美尼亚人的家园在亚美尼亚高原,地理上分为南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北两个区域,历史上亚美尼亚被分割为东亚美尼亚和西亚美尼亚。由于南高加索属于原苏联范围,那里的亚美尼亚人问题习惯上被当做原苏联和当今独联体内部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处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先进的工业组织形式与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欧化的城市与宗法制的农村,民主自由的要求与专制制度的现实,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的交织和冲突,构成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广阔背景。关于这一时期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既反对革命,也反对无产阶级,只是到1904年才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被迫提出了召开立宪会议等较为激进的政治主张。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在成分、组织、纲领和策略、活动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更新和发展,逐渐成为沙皇政权不妥协的反对派,并在一定程度上同工农运动结成了联盟,促进了革命危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试论孙中山振兴中国商业的经济思想及其演变林家有孙中山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换年代:古老的中世纪的中国正在死去,新生的近代化的中国将要诞生。在这个充满着新和旧的复杂冲突的岁月里,中国革命的先行  相似文献   

9.
赖晨 《文史春秋》2013,(8):49-51
1922年6月10日,闽南金门人王敬祥因病不幸逝世,惊闻噩耗,百忙之中的孙中山十分悲痛,亲自赴王家吊唁,并赠银千元。王敬祥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获得孙中山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一生始终重视革命政党的建设,多次进行改组。其中,获得成功的只有1924年前后的一次。这一时期,国民党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和朝气,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认真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伟大的决策1922年至1923年之间,孙中山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策,这就是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以俄为师,重新改组国民党。它是孙中山历尽辛酸、失败之后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他不断探求,敢于改革的巨大勇气和魄力。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依旧,孙中山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坚持奋斗。继讨袁之后,又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是,两次护法先后失败。1922年8月,他被陈炯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本身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和若干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陷阱:一是承认欧美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还将继续出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却在主观上设计避免在中国出现同样性质的阶级斗争;另一是他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斗争的实践是割裂的。从认识论来说,承认欧洲的阶级斗争是唯物主义的,那么,主观上要去防止中国资本主义过程中产生阶级斗争,则是唯心主义的。从孙中山主观上防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阶级斗争看,他在阶级斗争认识论上是二元论。他在民生观上也体现了这种二元论,唯心主义色彩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文献可考的画像,可以利用文献的线索建立对画像的解释,而无文献可考的画像,又该如何解释?事实上,画像中某些奇特因素的出现,与当时的地域、风俗、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时代思想风气的特定反映,正如邢义田在《汉图解渎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一文中所说:“特定的风格、美学标准和品味表现都大有助于了解所谓的集体文化意识,也大可帮助我们判断时代、地域、社会阶层或民族文化的差异。”本文即通过壁画来探讨村落的民众信仰等种种问题,不当之处,祈望方家修正。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人詹姆士·康德黎(James Cantlie)营救过“伦敦被难”的孙中山的事迹已为史界尽知,但是,孙中山和康德黎是怎样成为挚友的,有关史书提及不多。前不久,笔者读了康德黎、琼斯《孙逸仙和中国的觉醒》(James Cantlie and C·Sheridan Jones《Sun Yat Sen and the awakening ofChina》,伦敦加诺德父子公司1912年出版),对两人由结识到挚友的情况略知大概,特粗略成文介绍,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中心思想和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的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提出“孙中山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一个问题,而未作答。今天,适值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想借此机会试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粗略的看法,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并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一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的伟大在于他在推动中国乃至亚洲社会发展方面起了杰出的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暴露了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深受中国传统经世思想熏陶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呼吁清政府主动采取革新措施。这次上书言政,虽晚于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但那时康有为已年满30周岁,而孙中山上书时还不到28周岁。清王朝拒绝革新,说明它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毅然走上以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和列宁都是20世纪的世界伟人。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孙中山生于1866年,列宁生于1870年,孙年长4岁。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领导了中俄两国的革命。尽管由于中俄两国历史条件不同,两国革命的性质及  相似文献   

17.
有关史书及文章叙及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之事时,往往有不实之词,有意回护孙中山.这不符合史家应该遵循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现据有关史料,对以下两个问题予以澄清.第一个问题是,孙中山是怎样进使馆的?史家们在谈到孙中山伦敦蒙难时,大多认为孙是被绑架进清驻英使馆的,孙本人在《伦敦被难记》中也一再表白是被诱骗、挟持到使馆的.其实他是大摇大摆地走进使馆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中日盟约问题辨析俞辛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中的一大悬案是1915年的中日盟约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三份文献的真伪:该年2月5日孙中山和陈其美与日本的民间人士犬信太郎和山田纯三郎签署的《中日盟约》(以下简称《盟约》)及同年3月14日孙中山致日本外...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孙中山基金会主持的“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优秀成果”评奖结果,已于1992年11月12日在广州揭晓。在半年多来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评委会的专家们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和讨论,最后经无记名投票确定:有36种学术专著、论文、资料、普及历史读物以及文艺作品荣获优秀成果的荣誉证书和重额奖金。这是建国以来孙中山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第一次大检阅,参赛作品之多,盛况空前;而获此殊荣的既有年过八旬的老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家和作家,又有驰骋学术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平等观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毛泽东一生的理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在主体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实现毛泽东的平等理想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的基础,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核心内容,其核心在于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政治平等是社会主义平等的保障,也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平等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发扬人民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社会平等是指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民在基本权利、社会地位、声誉和尊严方面应当享受同等的权利。为此,毛泽东主张人民应当平等地享有最基本的权利、消灭社会差别、消除社会分工、反对一切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