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机关报,在马部抗战期间,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利益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党报"喉舌"功能,对马部抗战进行全方位报道,主导了当时的抗战舆论宣传。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观点及在新闻舆论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的蒋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抗日战争前十年间蒋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谨就所接触到的史料,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阶段蒋日关系加以剖析,作为抗战前十年蒋日关系系列论文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9·18事变前的蒋日关系》之后的续篇之一.水平有限,史料不足,错误疏失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之一的贵阳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人士一度大量会集于此。在贵阳,他们为了宣传抗战、支援抗战,仍旧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其中,许多知名画家,在贵阳先后举办多次画展。陈泽渊先生根据贵阳《中央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晨报》、《民报》的报道,将重要的画展举办情况、社会影响等编写成文、本刊拟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丽  古月 《文史月刊》2011,(2):35-37
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大公报》、《中央日报》刊登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著名作家田汉为曹锡所在的五十二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2010年国庆节前夕,香港SAZT影视公司宣布,将斥资1亿元将抗战英雄曹锡的故事搬上银幕。  相似文献   

5.
塘沽停战协定,是1933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在长城抗战失利后,与日本签订的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塘沽协定的签订,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由妥协到有限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日本投降后,如何处置日本战犯成为同盟国共同关心的问题。1946年1月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审判在二战中犯下重大罪行的日本甲级战犯。作为国民政府的官方媒体,《中央日报》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本文拟从《中央日报》对日本甲级战犯审判的相关报道中来管窥国民政府对审判日本战犯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华侨动员》刊物为例,从对华侨进行抗战政治动员、号召动员华侨全力援助祖国抗战以及《华侨动员》的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华侨动员》刊物的抗战宣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论文认为,《华侨动员》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紧紧围绕动员华侨抗战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对华侨的抗战宣传工作,全力激发侨胞的抗战责任感与热情,号召动员广大侨胞尽其所能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对于激励华侨的抗日斗志和推动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起了重要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8.
194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刊登文章,揭露国民政府党政要人宋子文、孔祥熙等利用权势,猖狂进行套汇走私、牟取暴利的罪行。文章一出,激起轩然大波,几乎酿成一场政治风暴。最后,不得不由蒋介石亲自出马,经过一番折腾,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相似文献   

9.
日本投降后,盟国在东京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中国作为东京审判的参与国,派出了法官与检察官,积极支持东京审判。无论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立、法庭的审理,以及对日本战犯的最终判决,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报纸《中央日报》均给予了高度关注。由于东京审判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央日报》的报道和评论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前十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内蒙古政策理念和定位立场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在思想深处仍属于中国传统治边政策的范畴。完成省县一体化一直是国民党施政内蒙古所追求的目标。国民政府对给予内蒙古较高度的自治权始终缺乏理论准备,从民族理论上看,主要表现为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拒斥和否定。  相似文献   

11.
陶德曼“调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至一九三八年一月间,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本国政府之命,斡旋于中日战争,是谓“陶德曼调停”。本文试就“陶德曼调停”的原因及其失败,对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对日政策,作一些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不同于古代的科举制,它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考试权独立学说为理论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汪伪政权的名称和蒋介石政权的名称一样,亦称国民政府,以下对蒋介石政权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标谤实施孙中山先生遗教,设立了考试院,制定颁布了《考试法》,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自1931年始,多次举行文官考试.抗战爆发以后,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13.
陆铿 《纵横》2002,(12)
我在1946—1948年两年多的时间中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采访主任并兼庐山版主任,对于这张报纸的内幕和演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国民党《中央日报》简记 国民党《中央日报》最初是北伐后由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组织政府,也在南京出版了《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14.
李伟 《炎黄春秋》2001,(3):68-71
曾任《中央日报》总编、《申报》副总编的报界奇人卜少夫,于2000年11月4日,在香港逝世。  相似文献   

15.
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读黄郛档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郛档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及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其中不少资料,沈云龙的《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和沈亦云的《亦云回忆》已加利用。但是,还有不少资料,尚未为人们所见。本文将根据这批资料,参考上述二书,讨论1928年的济案交涉。 在很长时期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对日妥协政策,其开端即是济案交涉。  相似文献   

16.
1947年2月20日早晨,蒋介石来到办公室,坐下后习惯地拿起了当天的《中央日报》看了起来。突然,他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央日报》报头旁,罟然醒目的出现一则推销《资本论》的广告。他顿时又惊又怒,大骂“娘希匹”。等清醒过来后,他急忙下达紧急命令,令人把这天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之初,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发展前途和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谈判。对这一影响历史的大事件,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的态度却意味深长:先是因预判中共不敢赴会而"假戏真唱"进行宣传,当得知毛泽东亲赴和谈后慌忙调整编辑方针,刻意忽视中共的影响力、淡化和谈的报道,还曲解报道《会谈纪要》的内容……这一切,实为蒋介石政权对国共和谈态度的侧面表征。  相似文献   

18.
1928年2月1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创刊(2006年6月1日在台湾停刊)。当年正值“宁汉分流”时期,所以首印是在上海,直到“宁汉合流”之后的1929年2月,踩迁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中央日报》的发刊词是蔡元培题写的,反映出办报的宗旨,既反对过激,也反对保守,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读《纵横》杂志2000年第12期陆铿先生《动荡年代的南京〈中央日报〉》,文章只介绍了该报从创刊至衰微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内部倾轧等情况。而对这份曾呼风唤雨、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于末期翻天覆地的大动荡,仅简单地提到“淮海战役以后,《中央日报》在南京已有朝不保夕之感,因而一方面宣传‘徐州大捷’,另一方面紧急向台湾搬家。”至于搬家后的南京《中央日报》动向尚显空缺,大约与当时陆铿先生已离开《中央日报》有关,因而不知道有一批职工并未去台湾。他们留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不但没有消沉,且在中共南京地下党的领导下,用保存下…  相似文献   

20.
1928年2月1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创刊(2006年6月1日在台湾停刊)。当年正值“宁汉分流”时期,所以首印是在上海,直到“宁汉合流”之后的1929年2月,踩迁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中央日报》的发刊词是蔡元培题写的,反映出办报的宗旨,既反对过激,也反对保守,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