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曼 《沧桑》2014,(3):204-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厘清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作用,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杨友成 《文史月刊》2012,(Z3):117-118
纵观中国美术历史的发展,许多美术作品中都将时代理念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而在当今的美术领域的研究中,传统文化对中国美术发展提供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中国美术的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剖析近几年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融八了所谓的中国元素的原生态,才实现了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孕育了中国美术的发展,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着根本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书讯     
正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巫鸿著、肖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98元。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  相似文献   

4.
马英宏 《神州》2020,(5):124-12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季,还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文中,就对笔者的24节气美术教学故事进行介绍,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盛世民 《丝绸之路》2013,(10):58-59
在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下,新疆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然而,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当代都市题材作品也悄然成为时代必然从传统仕女画理法的表现到新疆当代都市少女画的艺术创作,需要在继承传统中求变求新并不断探索。"笔墨当随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使笔墨艺术不断丰富、发展,从而推动西部美术乃至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神州》2013,(2):128-128
本文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为讨论核心,详细分析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特点提出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9)
正在西方现代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回应。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一次全方位的回应。这一阶段的回应已经触及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潘公凯曾在《自觉与四大主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回应更自觉、更深入、更全面地触及现代性问题,展开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全民性的启蒙运动。美术也作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参与进革命的"洪流"中,面对传统价值进行着反驳、捍卫、挖掘与重建,为民族的复兴自觉寻觅着这个古老文明体生命力的再起。而战争的爆发与民族自强的要求,使得美术中的"写实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8.
高等美术教育是一个将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顾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文化性,又要反过来将其置于现代艺术教育的结构中,尤其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更要重视对审美心理的教学和研究。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欣赏传统美的意识和能力,加深美术在其头脑中的文化属性,促进学生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这样在高校教育中,既教授了美术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深化艺术教育的人文性,而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在创作时有更多灵感和源泉,才能逐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尚蕾蕾 《神州民俗》2007,(11):26-27
在这个倡导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很多人在如何对待“古”与“今”、“雅”与“俗”、“中”与“西”上,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歧异,文化价值信仰的认识出现了危机,传统美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赵政一 《沧桑》2013,(2):25-28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孝",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其根本的内容和起源是敬老。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中,孝不仅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是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立法治罪的精神依据。归根结底,这种精神基础、精神依据的实质是爱。  相似文献   

11.
孙善根  余子道 《安徽史学》2004,(3):49-51,73
近代以来,在中国文化遭受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身受中西两种文化滋养的蒋梦麟主张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中国文化来整合西洋文化,同时以"西方的尺度"来重新审视和阐发中国文化以建立起适应现代中国需要的中西合璧式的新文化.蒋梦麟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个爱国重教、精思力践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民政府的立法顾问,法籍学者爱斯嘉拉在1930年为修订民法中的亲属、继承两编提出了一套立法方案。他强调立法应尊重传统和社会现实,主张中国民法在保障男女平等和个人权利的同时,应适当保留传统婚姻和家族制度的元素,从而实现本土制度与外来法律的有机融合。不同于爱斯嘉拉的"缓慢且保守"方案,国民政府以"快速且激进"的方式完成立法。其立法方案的遭遇,反映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保守与激进倾向相交织的局面以及政治因素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水墨画一直都是美术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在继承创新当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宝贵的教育时机,给学生补充大量水墨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美育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审美实践活动当中获得成长进步,收获愉悦的艺术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4.
王跃 《神州》2012,(1):91-91
在高中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美术在高考中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中都不开设美术课。高中美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而是要培养他们建立起‘‘大美术”概念,能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面貌,从而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廖婧唯 《神州》2014,(18):74-7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必不可少。而当下的高等师范实用美术课堂正缺乏趣味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技轻艺"、没有注重学生"学的体验"的课堂模式,所以在此笔者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实用美术课堂提出"趣味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和理念,即重表现和含蓄,长于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传统的绘画"留白"技法从形式上预留空白逐渐发展到思想感情表达上预留空白,诗画同源的传统,使得水墨之间的空白在文字间显示出趣味横生、璀璨多彩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结合对唐代诗歌作品的解析,来探讨"留白"技法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传达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文、艺、学皆擅,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界所共仰。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饶宗颐主张之"华学",即"知己功夫、反求诸己"的传统中华文化之学,他认为现今国人应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研究"华学",必须具备史学的关联主义,故首倡"三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等方法。饶宗颐更提倡"新经学",即中国古典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希望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感情传统的"圣经",为当代中华文化发展奠定精神基础。为此,学者可以先成专家,然后再追慕会通,以终成"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4,(1)
<正>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是旅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重要内容,本展览从丰富的馆藏中遴选出精品,分为"诸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四个部分,以石雕、木  相似文献   

20.
范继磊 《神州》2012,(12):276-276
美术课程学习领域中明确了欣赏课的目标: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的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