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侯(木魚)/断组墓,是指山西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的I11M8、I11M31两墓(下简称M8、M31)。这两墓是并穴夫妻合葬墓,其中M8出有晋侯(木魚)和晋侯断铭文的铜礼器各一组,从墓葬等级规模及文字材料来看,它无疑应为一代晋侯之墓,其墓主应当就是铜器铭文中的晋侯(木魚)晋侯断,故笔者将其简称作晋侯(木魚)/(臣斤)组墓。该组墓位于北赵晋侯墓地南排中部,东为稍早的晋侯对组墓,西为稍晚的晋侯邦父组墓。该组墓的情况,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天马——曲村遗址  相似文献   

2.
山西在古代属晋国,晋国的考古资料在全省发现不少,但西周时期的不多,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更少了,不过十几件而已,其中西周时期有铭文的铜器仅仅两三件,有的还不知出处。历史上对晋国始封地究竟在何处,没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至于晋国历次迁都的地点,也是众说纷纭。建国以来,山西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对有关三晋的古墓葬也进行过多次的发掘,如万荣庙前、长治分水岭、临猗程村以及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等,出土  相似文献   

3.
关于隋代张盛墓出土文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盛墓是1959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一座隋代砖室墓。据墓志记载:张盛,字永兴,南阳白水(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生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卒子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开源命氏,分邑承家,引派水于龙河,挺孙枝于玉树,乃卿乃相,代有人焉。”可知张盛出身于名门望族,家中世代为官。本人早年侧身仕途,在官场中颇有名气。隋朝建国后,他又从县令一类的下级官吏,递升至征虏将军、中散大夫,遂成为统治阶级的中上层人物。张盛墓内出土的文物比较丰富,在192件随葬品中,主要是瓷器和陶俑。其中不少文物多次到国外巡回展出,最近由日本讲谈社和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博物馆》一书,也对它作了专题介绍。不过,有几个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干大洋洲大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是近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大洋洲大墓的报道、简报的发表,及若干考古专家发表的研究文章,使笔者对于这座大墓的有关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现不揣浅陋,将这些想法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琉璃河1193号大墓被发掘后,学者中发生很多争论,特别是对于一盉一罍铭文的解释,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近来我仔细阅读大墓的发掘简报,觉得问题并不像大家所争论的那样简单。我以为大问题有三个,其中还包含有小问题。大问题是:  相似文献   

6.
韩国河 《文博》2002,(3):21-26
秦人墓,指的是属于“秦族”或秦国人在关中及其它地区死亡后所埋葬的遗迹。它既存于秦统一以前,也存在于秦统一以后,大约在西汉中晚期秦人文化完全汉化后,秦人的墓基本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关于岷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岷江,在明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流。生活在我国西南四川盆地的古族"蜀"族的发祥地,也有史料记载认为是在岷江上游一带的山地。章樵注《蜀都赋》引《蜀王本记》说,蜀之先王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进一步将古蜀国的历史与其"居石室"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记载四川古代历史的史书《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同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谅,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停为纵目入家也。"本世纪初,英国人陶然士(T.Torrance)在四川西北一带传教,曾于理县、汶川、茂汶等地的羌族村寨中发现并采集…  相似文献   

8.
杜佳佳  王根富 《南方文物》2010,(4):120-132,142
"土墩墓"的研究是长江下游地区吴文化考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讨吴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有助于我们对"土墩墓"进行深入的研究。"土墩墓"研究中有些问题必须首先加以明确,才能确保研究走上正轨。文章从"土墩墓"的名称问题、"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问题、"土墩墓"研究中的"分研究区"问题等等诸方面,对土墩墓这一特殊的遗迹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土墩墓"的一般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晋侯稣钟铭所记战争是《国语.周语上》所说宣王丧南师并“料民于太原”之后进行的,晋侯稣钟铭所记城之战交战地点并非齐鲁的郓城一带,而在今河南中南部的“南国”钧台一带。本文并对夙夷及其有关地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1957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城墙玉祥门外西站大街南约50米处发掘了一处隋代墓葬[1],墓葬规模不大但葬制奇特,随葬品亦极其丰富,许多精品为首次发现。从墓志得知,墓主李静训,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六月死,年仅九岁,同年十二月葬于京城万善  相似文献   

11.
稗簋铭文虽经众多学者研究,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以为,铭文中的“赐 户、 ”是指质赐 地的民户与 地之贝;器铭所涉及的王世与月份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算,“遘于妣戊武乙 一”云云是当时的一种纪时形式,并不能说明器主与商王室有必然的血缘关系,而器主的真正族姓则为己姓。  相似文献   

12.
<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江西省文物考古所等《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为近年来汉代墓葬考古的一项重大收获。根据出土的墓主印章等物可知,墓主为原昌邑王、废帝,后改封海昏侯的刘贺。因墓主身份地位具有特殊性,加之墓葬本身具有诸多的内容与内涵,可研究之处较多,本文仅就几个问题作简单讨论。一、墓外设施墓园以刘贺墓为中心,平面呈梯形,面积较大。梯形墓园可能与墓地规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级公社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西发掘了中山国国君(?)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及其它质料的器物[1]。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器是战国时期北方晋系铜器中数量最多、品级最高、年代最明确的铜器群,它为这一时期晋系铜器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标准器。中山王(?)墓的正式考古报告出版后[2],笔者立即  相似文献   

14.
曾侯乙墓遣策中的■车、乘■和■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侯乙墓遣策中多处出现了含有""字的车名,如、轩、乘。车见于简31号、60号、62号、143号、162号、163号、171号,乘见于简4号、170号,轩见于简26号、28号、172号以及竹签1号、2号。""字,简26号作"",62号作"",馀均作""。"外"是""的根书,[1]""当是""的异体。"()字以及含有""()的字不见于历代文献,所知唯江陵天星观一号墓遣策中有""字,也用为车名,文例如"苛(驭)乘车"、"-乘"等,""当是""之省。[2]关于""字,袭锡圭先生在《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一文中注曰:"《汗简》卷之上二肉部引《尚书》'字作,与简文所从'相似,当…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面极为广泛,涉及到的问题亦极为复杂。本文在此简要谈了有关古籍整理的三个问题;一是整理古籍的意义,即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古籍整理的形式:校勘、标点、注释;三是标点与标点错讹举例。  相似文献   

16.
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色青瓷14件。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中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样下藏的秘色瓷实物和文字记录对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以来,学术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领域,出现了许多著述,酝酿着更为厚重的成果。学术史是对于学术经验的回顾,这种回顾总会对后来的学术乃至社会文化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当下中国学术界对于学术史的关注之本身值得关注。就此有几点不成熟看法,提供方家斟酌。  相似文献   

18.
朱思红 《文博》2006,(2):20-24
阿房宫在渭南秦上林苑中,地处秦咸阳渭南诸宫的西南隅,东临 (?)河,西接沣水,南有西周丰镐故址,即今西安市西约十五公里的三桥镇一带。是代信宫而起,为皇帝大朝所建的一座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仅其前殿建筑,据《史记》记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唐代杜牧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秘色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色青瓷14件①。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  相似文献   

20.
一齐云塔座落在今白马寺山门之外东南不远的塔院内。内有青石古碑三方,凉亭一座。南临郑洛公路和陇海铁路,东面约三华里处,乃是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齐云塔为白马寺游览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之一。齐云塔是一座密檐式砖塔,叠涩檐计十三层,平面力形,通高25米左右(图一)。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7.8米,其束腰处每边长约6.76米,齐云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