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4月,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谢育群,在其柑桔园内距地表约80厘米深处,发掘出一批物。出土的是两件锈残严重的铁具,一件是锸,另一件是交股剪;接着又出土一件陶纺轮和一件磨制石锛;最后又出土一组青瓷碗4件(其中一件已破损四分之一)、青瓷罐2件和陶罐1件。县博物馆获悉后,当即派员前往实地调查,因发掘现场已全部回填复原,加上四周全是柑桔树,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1988年10月20日,江西省高安县东北郊东方红乡赤溪村村民在村内的罗山(龙王庙下龙岗)砖瓦窑侧掘土时,发现古墓1座,经县博物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颇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资料。 一、墓葬情况 该墓座落在一黄土丘陵缓坡上,四处开阔。券顶砖砌,长方形单穴,清理时券顶已坍  相似文献   

3.
《文物》1965,(5)
陕西省博物馆近年来从废旧物品中发现不少重要文物。据1964年的统计,共选出文物达三百余件(不包括钱币)。这些文物,经鉴定研究,认为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历史价值,兹将共中较为突出者,介绍于下,以  相似文献   

4.
1988年9月,山西省壶关县辛村乡村民在院内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石造像。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将石造像全部收回。现将这批石造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 2000年春,在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的寺垴,耕地的农民偶然发现一批佛教造像,盂县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收归馆藏。上世纪初在附近曾出过一批5尊造像,1992年也出土过1尊造像,但都毁损遗弃了。现将本次发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在绥德县教学楼基建施工中,于地表3.8米处发现一批窖藏古铜钱,重约30.5公斤,计有四千余枚。这批铜钱全部放在一个灰陶罐内,分层贮放,大小排列有序,尚可看到串穿铜钱的细绳痕迹。因窖藏地势较高,土质干燥,故铜钱出土后虽然锈迹斑斑,但字迹仍清晰可辨。经过拣选,共清理出了各类古钱八十五种。从年代顺序看,有西汉的“四铢半两”和“五铢”;有隋文帝时的“开皇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的“开元通宝”和  相似文献   

7.
1961年夏季,西峡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五里桥公社方店大队槐树湾村南的丁河北岸发现一罐战国时期的楚铜贝钱(又称蚁鼻钱、俗称鬼脸钱),南阳市博物馆调走5公斤(约占总数一半),“文革”期间丢失一部分,现西峡县文化馆自存1298枚,重  相似文献   

8.
江苏吴江出土一批宋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县同里蔬菜大队出土了一批南宋瓷器,其中有乳白葵瓣六棱大瓷碗一件(图一),敞口矮足,碗内底部刻花;乳白八角盘一件、(图二左);影青小瓷盒一件(失盖,图二中);影青盖罐一件(图二右),鼓腹,圈足,有盖,盖及器身刻花呈瓜楞形;影青粉盒一件(图三左),器身作扁圆形,有盖,子母口,盖面刻双凤对舞图案,釉透浅湖色;瓷碟九件(图三中);八角盅一件(图三右);梅花形胭脂瓷盒一件。这次出土的瓷器,具有胎薄、质纯、体轻、釉色透明晶莹、造型匀称工巧,碗、盘、碟的形制统一等特点。影青粉盒盖面凸起双凤对舞纹饰尤为精美,反映了当时制瓷工艺已有很高的水平,为研究宋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证。  相似文献   

9.
1984年秋,在尤溪县万溪口镇木材检查基建工地,距地表2.8米的土层中,发现3个陶缸,内装一批古铜钱,约8200多枚,重46.5公斤.钱共67种、77式,其中汉代铜钱半两、五蛛各一枚.唐代铜钱3种: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中通宝.五代十国钱币二种:唐国通宝、周元通宝.北宋铜钱28种: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通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至和元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月,钟祥县冷水镇富泉村出土了一批战国青铜器。这批珍贵文物共五件,即三鼎,一罍,一匜(见照片)。这些青铜礼器的出土,为研究楚在汉水流域的活动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出土地在汉水两岸约三公里,为河谷平原与丘陵交界的丘陵一侧。这里是一片东周遗址,表面扰乱约10—15厘米,下为东周文化层,含有豆、盂、鬲、筒、板瓦陶片,厚约20—30厘米,再下为黄砂、卵石。村民为铺路取石,在约1米深处挖出了  相似文献   

11.
凤翔县柳林镇孔家庄机砖厂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取土时,在距地面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铁铧、铧冠、逼土共十五件(其中有两件铧冠在一铁铧尖套带),现分别介绍于下: 一、铁铧:共七件,一件稍残,其它完整。形制大体相同,大小、厚度不等,最大的重八公斤,最小的重三公斤。铧正面视近等腰三角形,中间凸起有棱。后部有安犁头的三角形銎。一号铧:全长37.5、后宽41.5厘米,铧尖至两翼均长43厘米,后銎高10、厚度2、宽32厘米,重8公斤(图一:1)。二号铧:全长40厘米,后宽38.5厘米,  相似文献   

12.
武威出土一批西夏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武威地区文化馆文物队于1978年10月,在武威县南营公社青咀大队青咀河北面阳山坡上的小洼地,发现一座窖穴。该窖穴离地表约1米,范围不大,也不规整,口径与深度均约1米左右,穴内整齐地堆放着一批瓷器(图一、二),按碗、碟、罐的大小分类重叠放置。这批瓷器全是西夏文物,计  相似文献   

13.
去年六月初,通城县杨圹坳乡九岭大队一个十岁女孩陈燕妮和另一女孩,在新圹湾地边高坎上,发现一批埋藏的古铜币,重约六十多斤,是用绳索串后埋于土中的。经清理整点,这批铜币绝大部分字迹清楚,涉及汉、  相似文献   

14.
尉氏出土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1年尉氏县河东周村农民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计有:鼎2簠2、簋4、盘2、匜4、舟3、甑3、戈3、壶1车?2、马衔2共28件。已全部送到郑州市博物馆保存。据调查铜器出土地点原是一个小土冢,当土冢被削平后,下部露出整齐的边沿,它当是一座古墓葬。由于现场已经被破坏,所以关于墓葬的情况无法了解,现仅把这批铜器按器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南京浦口出土一批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浦口区三河公社林场大队第四生产队在治山造田时发现一批古代青铜器,我会于1977年12月会同浦口区文化馆进行了现场调查,确定铜器系一座土坑墓的随葬品。现报道如下。铜器出土地点是林场四队附近一个名叫"长山子"的小丘南坡,东南距离长江边7.5公里;南与海拔200米左右的馒头山距离  相似文献   

16.
曹刚 《文物》1990,(11)
1986年4月,四川成都市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在修建车间时,发现一批青铜器,随后通知了我馆。因现场已浇灌了混凝土,无法勘测。据当时在场同志回忆,除了发现几件铜器外,未见其他痕迹。现将出土器物报道于下。鼎 3件。1件残缺一足一耳,腹部有破洞(图一:1、4;二:1;三)。1件较为完整,有子口,附耳,圆腹,圜底,蹄足。附耳的两面均饰蟠螭纹。腹部饰两圈蟠螭纹,中有一凸棱相隔。底部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口径25.5、腹径28.5、通高25.8厘米(图一:2、3;二:2;四)。另有1件鼎盖,中心为一兽形纽,纽上套一环,外置3个对称云纹纽。纹饰从里向外分4层,第1层为三角云雷纹,第2层为綯索纹,第3、4层为蟠螭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初。安徽和县一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批古钱币,共二千余枚,笔者收购了一部分。并作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8.
东周时期舞阳县位于楚长城之北部边缘。这里已发现古城址六座,另外还有舞阳战国城在叶县境内、古柏国城在舞钢区境内,他们都与舞阳的历史有密切关系。这些古城大部与《水经注》中:“楚盛周衰,控制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中夏。”的记载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处于楚、晋、郑、韩、魏、秦等诸侯国经常争夺的边缘地带。所以这里战争繁频。经常出土的一些兵器,特别是以青铜剑更多,1956年以来,我县已有六个地点出土十九把青铜剑,现仅把其中的十二把及铸剑范分类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9.
1976年秋,平度市麻兰镇岔道口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7件青铜器,现藏于平度市博物馆。下面将这批青铜器介绍如下。钫 2件,形制相同。无盖,方口,鼓腹,腹上部有铺首衔环一对,平底,圈足。一件口部残。口径8.7、底径10.5、高28.5厘米(图一)。另一件缺一耳环。口径11.3、底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春,安塞县郝家坪乡新窖坪村出土一批佛造像。现收藏于安塞县文管所。佛像出土处位于新窖坪村西北方。在沿沟底西北长200余米的地段内,暴露粗绳纹板瓦、宋瓷片以及人骨。据当地老人讲:在此出土过铜香炉、铜钱、瓦盆等,估计是一处寺院遗址。遗址东南距小川河40米,地势高于河川,故保存尚好。这次出土佛造像共7尊,除两尊头部残缺外,其余5尊尚好。 1、唐显庆五年造像碑(图版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