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写过一块墓碑,就是为他的国文教师袁吉六先生写的。正是空闰袁老先生,将老泽东的作文判了个不及格,学界泰斗章世钊称赞袁先生“此老通古今文史”,一代文豪郭沫若则誉袁先生“斯人育天下英才”。  相似文献   

2.
柯云 《文史春秋》2003,(4):51-51
曾任过毛泽东国文老师的湘西保靖县第一位举人袁吉六先生,深得章士钊、郭沫若、毛泽东称赞。章曰: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曰: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曰: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袁吉六,榜名仲谦,派名大策,祖籍湖南新化县。清同治七年四月初十出生于保靖县葫芦寨。袁自幼聪明过人,虽家境贫寒,但求知心切,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深明大义,在苗寨淳朴古风熏陶下养成了朴实勇敢、斗强扶弱的高尚美德。光绪八年八月的一天,年仅14岁的袁吉六竟演出了一场智斗道台的精彩“好戏”。辰沅道台官查良仗自己是朝廷命官,又有满腹文才,…  相似文献   

3.
姜天麟 《纵横》2011,(9):4-11
同师学友 周谷城与毛泽东早年是同师受教的学友。在教过毛泽东的老师当中,也有三位教过周谷城。这就是当时湖南很有名气的老师符定一、袁吉六(仲谦)、杨昌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他的四位新化籍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主席生前提到甚至安排过的他自己的老师,有文字记载的为数极少。而这极少的人数之中,居然有4位是湖南新化籍人。资江哺育的新化,地灵人杰.她那县城的石板街,记录着“五步一翰沐”的迷人历史.毛泽东主席这d位老师的名字,分别叫张干、袁吉六、罗元鲲、罗教铎。殊途同归,他们是在湖南第一师范共同学习和战斗,结下的深厚友情,并被世人传颂的.上篇毛泽东于1913年转入湖南一师读书.这个“大个子学生”经常用冷水洗澡.星期天总是去街上拉人力车,赚几文小钱买书看.他的床下堆满了书刊和报纸,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博览.勤奋的学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唐代文学家韩愈(768-824)的痴迷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国文老师袁仲谦,是前清举人,蓄一大把胡子,对学生要求很严,要学生学写桐城派古文,就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开始钻研韩愈的文章.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今延安志丹县)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对这段读书经历仍然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6.
他是毛泽东读中学时的国文教师,在批阅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时评曰:“自是伟大之器”,“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这位国文教师是湖南湘阴人,清末秀才柳潜。  相似文献   

7.
走近邓小平     
赫赫有名 邓小平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我就知道了。 那时他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委,一二九师的师长是刘伯承。一二九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的主要指挥员自然名声在外。1972年8月毛泽东在邓小平写给他的一封信上批示:“他(指邓小平——笔者注)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毛泽东讲的前一件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当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江西省委的邓小平、毛泽覃、谢唯…  相似文献   

8.
李自力  廖昱 《文史博览》2006,(10):55-56
他是毛泽东读中学时的国文教师,在批阅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时评曰:“自是伟大之器”,“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这位国文教师是湖南湘阴人,清末秀才柳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立勇 《沧桑》2009,(4):1-2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达八个多春秋,湖南一师在多方面培养了青年毛泽东,为毛泽东后来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是在湖南一师工作时从事早期革命实践工作的,他从湖南一师出发走上中共“一大”,湖南一师也因为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成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和张政(苑峰)同志是山东同乡,又是北大史学系同学。我长他一岁,我北大1 935年毕业,他36年毕业。他毕业后即受傅斯年先生之约去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苑峰是个饱学之士,读书多,记忆力强,好像他什么都知道。读书多、博学强记的傅斯年先生非常赏识他,称赞他。苑峰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傅先生就称赞他是“小王国维”。苑峰字写得好。我儿子何芳川六、七岁学写字时的启蒙老师就是苑峰。他写了字,蒙上纸,何芳川在上面描着写。好像这叫作“描红”。在史学界,我和苑峰还是志同道合的魏晋之际封建论者。2 0世纪50年代争论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时,我和…  相似文献   

11.
名人与足球     
毛泽东曾经是个出色的守门员。据复旦大学老教授陈子展回忆,他当年在长沙县立师范读书时,是校足球队队员。该校与湖南一师的足球队经常比赛。他回忆道:“一师”队守门员毛润之表现不错,守门时,头脑冷静,反应灵敏,沉着勇敢。他在那边守门,陈子展在这边当前锋,陈子展的射门总是被毛润之“没收”。邓小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超级球迷”了。1992年元月徐根宝率国奥队参加奥运会足球外围赛亚洲区决赛,在中国队对科威特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先进一球,科威特队为挽回局面奋力反攻,比赛更趋激烈。但就在这时,正向全国进行直播的中央电视台突然插播新闻。当时邓小平同志也在收看这场比赛,小平同志马上让秘书给中央电视台挂电话,要求今后凡是转播中国队的比赛,不要插播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杜理卿(1903-1977),是中共公安保卫与情报工作的开拓者、领导者之一,也是资深的外交家.周恩来曾为他改名“杜智文”,并应邀出任张学良的警卫团秘书长;抗战期间,他自己改名为“许建国”,意即“以身许国”.毛泽东曾亲昵地称他“杜大胡子”“许大胡子”,并三次颁令嘉奖他.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六七岁时随全家由东海迁来扬州,他成长于扬州,弟妹皆生于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他在扬州私塾读书时,得力于一位戴子秋先生,他说:“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做通了的。”14岁与扬州名中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订婚。后来他在《择偶记》中说:“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师来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1912年,朱自清于安徽旅扬公学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两淮中学(…  相似文献   

14.
郎绍君 《收藏家》2006,(12):73-78
初识李老十,是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六人水墨艺术展”上。他的黑胡子、善良目光、湿和笑容,他的水墨残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多次看到他的新作,他多次相遇,却总是匆匆来去,  相似文献   

15.
晚年的毛泽东有位鲜为人知的“管家”。毛泽东时而称他“同志”,时而称他“我那盏不灭的‘灯’”。他姓吴名连登,江苏盐城人氏,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位“管家”,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直到1976年9月将领袖的遗体护送到人民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湖南文史》2011,(9):67-68
毛泽东是一位公认的幽默高手。他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就在第六条中规定:“说话要有趣味。”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  相似文献   

17.
1911年春,毛泽东随老师贺岚来到省城长沙,先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了半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当了半年兵。在南北和谈、孙中山让权于袁世凯后,他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决定脱离军队,回长沙继续读书。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刚刚创办的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其国文教员柳潜爱才心切,有意栽培,便借给他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共116卷。读后,毛泽东感到收获极大,认为在校读书还不如自学。半年之后,由于他不满学校刻板的校规,且该校有限的课程也远远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于是他毅然从学校退学,寄居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步行三里去浏阳门外定王台湖南图书馆自学。  相似文献   

18.
高志林 《文史精华》2004,(12):45-51
匡互生(1891-1933),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曾跟随长沙革命军攻打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和湖南督军汤芗铭。五四运动时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四年级学生,主张以暴力惩办国贼,率先冲进曹宅并点燃火烧了赵家楼。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20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务主任期间,破格聘任毛泽东为湖南一师国文教师,同时预谋刺杀军阀张敬尧。后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务主任(训育主任),1925年与友人在上海共同创办立达学园,1933年因办学积劳成疾而逝。  相似文献   

19.
孙毅将军,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孙行者"、"孙胡子"。1904年5月12日(清光绪30年3月27日)出生于河北大城县一个贫农家庭,曾在旧军队谋事12年,终没有找到出路。1931年12月14日,他所在的西北军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他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等直接领导下工作,并跟从他们左右,交往密切。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2师参谋长时,在前线曾有10个日夜和毛泽东主席住在一个房子里,聆听领袖教诲。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人民日报》有一位年轻编辑是蕲春人 ,我便和家乡另一位同志赴京出差时前去拜访。谁知 ,来报社门口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位“外国人” ,只见他毛茸茸的胡子长得齐胸。我们惊奇地问 ,“您就是李守群同志 ?”“正是。”他说着 ,便把我们引到他的家里。他家里陈设简陋朴素 ,但文房四宝却样样齐全 ,且门类繁多。李守群和他的妻子沈青以当场书法作画的特殊方式盛情接待了远道来访的乡亲。李守群写了“雕琢”两字 ,沈静则画了一幅绝妙的《竹》。然而 ,更令人称绝的是李守群的胡子画。他拿了一幅李时珍的肖像画 ,问我们 ,“你们看 ,这是用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