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影重温     
《山茶》2010,(1):180-180
巧能补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动员了约850万人参战。战后,受伤的人又被动员参加工作。一份1918年的红十字会报告针对这种情况直言不讳地宣称:“在各方极大的善意支持下,残疾人在战后马上找到工作并不困难……但等到人们忘记伤兵如何致残的时候.困难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关于农村战争动员的研究从“天皇制法西斯论”出发,重视法西斯主义与传统村落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不但从农村运动和村落传统的角度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也从村落共同体及其机能组织方面揭示农村战争动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对战争批判的减少和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出现了肯定战时动员政策的“总体战体制论”。虽然这种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但其影响不容忽视。从学术史角度讲,“总体战体制论”虽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与“战后历史学”存在着巨大隔阂,但是在方法论上,将“战前”特别是“战时”与“战后”联系起来考虑,重视战时动员体制及其所引起的社会深层变动与战后历史发展的关联,这给其后的农村战争动员研究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发展概况二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在开拓拚搏中奋进发展。他们可动员的资金估计为3000亿美元左右,与阿拉伯人、犹太人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力量。一大批华人实业家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崛起,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1):F0002-F0002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和省、地、县委四级主要负责人以及重要厂矿和军队的负责干部,共7118人,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次空前规模的大会,是在经过一年调整形势有了转变,但是困难还很大、党内外还有很多思想疑虑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拓战后世界史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地区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宣传出版界的代表共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着重就战后世界史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切磋学术,为开创战后世界史的教学和科研做了有益的工作。 这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战后世界史的体系和指导思想。有的同志指出,研究战后世界史首先必须联系整个世界现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福建电影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福建电影教育并未因战争陷入停顿,而是因应抗战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为适应战时环境,福建电影教育组织机构不断调整变化,其主管机关先后经历了电化教育委员会、民众教育处、战时民众教育处、军管区国民军训处、电化教育服务处等时期。其次,在教育影片摄制方面,前期主要以乡土题材为中心,全面抗战后纳入了抗敌题材,并以之为中心。最后,全面抗战后广泛采用巡回等方式进行施教工作,宣传抗日。抗战爆发后,福建电影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的作用,为动员民众、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曙明 《安徽史学》2005,(6):123-125
1962年一二月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是我们党自己纠正错误的一次会议,也是我们党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一次尝试.这次大会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60年代初严峻的经济形势作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并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产生困难的原因.对统一全党思想,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调整国民经济方针起了积极作用.会议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国民经济逐渐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扭转了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是在动员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才获得的。中华全国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前方后方、不分老幼男女;工、农、商、学、兵全国动员参加了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行动,在敌占区内,不少不辱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艰苦备尝为支持抗战,支持我军游击队精制敌人。本文就个人1939-1940年在江苏无锡、宜兴、武进一带进行游击工作时对当地一些爱国家、爱民族的志士仁人,作一追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939年夏天,我从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毕业,分发到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指挥部报到后,与…  相似文献   

9.
邢寒 《神州》2013,(10):252-253
二战中日本为应对国内劳动力的不足而对中国劳工进行了强制征召,有约四万中国劳工被强掳至日本进行强制劳动,导致其中将近七千人死亡。这些死者的遗骨在战后大部分散落在了日本各处,在战后日本的民间友好团体为了送还这些遗骨回中国而进行了大量艰难而细致的工作,经过十年分九次将近三千具遗骨送还给了中国,为中日间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遭遇严重灾荒。党和政府把节约度荒作为克服灾荒的重要方针。在加强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节约度荒的举措。主要有:降低粮食、食用油、布等产品消费标准;推广利用代食品;压缩社会购买力等。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切实执行,为迅速缓解灾荒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节约度荒工作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面对极端困难时保持密切联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中,上海私营工商业者为表示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支持和拥护,纷纷将自己的私有财产作为增资投入公私合营企业,但有些人是在动员的情况下勉强增资的,致使部分家庭生活发生了困难。对此,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有区别地退还了私营工商业者在公私合营高潮中的增资,为定股付息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私营工商业者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用行动表明了他们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对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巨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这一重要的战备物资,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同时对大粮户的存粮情况展开调查.这一调查是为了方便政府控制粮食来源,将大粮户拉入战时国家动员体系.国民政府成立粮食部后,先后在1942年和1943年开展大户存粮调查及大粮户调查.全面抗战期间大粮户对战时的军粮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过度动员和粮食征收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战后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葛庆华 《史学月刊》2003,(1):102-106
太平天国战后,江南地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从而引发了战后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河南移民的迁移活动从战后初期一直持续到初年.大量河南移民的迁入,对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和风俗习尚各个层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场读书活动以青年为对象,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从最初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受到影响,再到结合毛泽东著作出版掀起高潮,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共青团、工会等团体密切协作的领导机制,同时建立起多层级的指导委员会,通过思想动员、组织动员以及典型引导的动员机制,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红旗读书运动”为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加强青年培养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中诞生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动员鄂豫皖三省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分配党员到这些地区发展党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辟敌后游击战场。6月,辛亥老人、没有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潘恰如带着病躯被派回家乡黄安(今红安)潜伏隐居,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在敌后开辟游击战场,在复杂的形势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潘怡如乡居6年,结识了新五师的许多领导人,在对敌斗争中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以统战为已任办起了一所民办中学。 武汉大会战后,中日战争进入拉锯式的相持…  相似文献   

16.
船工是渡江作战的基础,船工动员是战役准备的中心环节。隶属于中路集团军第3野战军第9兵团的第27军,在无为县境内开展船工动员工作。动员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不是单一的"政策—效果"模式所能涵盖。前期的船工动员,因工作方针的失误,一度陷入困境。此后重新调整动员策略,对船工进行物质抚恤的同时,还广泛采取了诉苦运动、形势教育、"拉感情"、立功运动等多种形式的动员路径,从生活保障到精神激励,多管齐下,调动了船工的革命热情,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国民精神动员与战争宣传的需求下,战争的始作俑者日本展开了以"支那事变周年纪念"为名的七七纪念活动,通过创造以"圣战"理念为核心的话语宣扬战争的正当性,以获取国民对战争的持续支持。以七七纪念为载体的精神动员,在"圣战"话语的支配下成为凝聚与鼓动人心、为国民提供精神慰藉的重要活动与手段,同时也造成日本国民缺乏对战争残酷性与加害行为的偏颇认识与反思障碍,为战后不能彻底正视战争责任提供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纳粹大屠杀以其历史经历的极端性打破了德国历史的连续性,并作为历史意义的断裂和历史创伤,打破了战后德国人的代际认同、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黑格尔“命运的因果性”、兰克“内在的关联”等德国传统思想资源成为对纳粹大屠杀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和意识前提。作为当代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提出德国人在战后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以1968年和1989年为界,形成了以参加战争及战后重建的一代、战后一代及战后二代这三代人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取向为主导的嬗变过程。吕森以“命运的因果性”命题为核心来阐述战后德国人为纳粹历史悔罪的理论储备与精神机制,由此形成了第一代人的沉默、第二代人的道德批判和第三代人的历史化处理方式。“三代人”理论对纳粹历史反思的代际处理具有“理想型”和“形而上学罪责”的思维特征,其本身也是关于纳粹反思的学术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届新编地方志中 ,我们新闻出版局负责编修《广西通志·出版志》。这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也是我们出版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 ,我们局党组高度重视 ,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 ,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证 ,并及时解决修志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修志工作顺利进行。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在自治区通志馆专家的指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我们先后动员组织了出版界 40 0余人参与修志工作 ,历时 13年 ,完成了志书 10 0万字的编修任务。《广西通志·出版志》已于 1999年 6月出版发行。它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记述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因为最早进行新农村建设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成为很多国家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在于。其不仅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失偏颇地兼顾了二者的发展。早在战后初期,日本就由政府倡导,动员全民参与,由小及大,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名为“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