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全唐文》的价值 1.《全唐文》是一部清嘉庆时官修的唐五代文总集,一千卷,所收资料比其他同类书丰富。首先从所收文章数量看,如《文苑英华》收诗文近两万篇,唐五代作品占九成,其中所收唐五代文只有八千篇,而《全唐文》收文两万篇,其篇数是《文苑英华》所收唐五代文的两倍半。《唐大诏令集》是唐代诏令之集大成者,收诏令1686篇,《文苑英华》收唐代诏令1681篇,二者合计3367篇,其中还有许多重复。而《全唐文》收诏令近6000篇,约为《唐大诏令集》、《文苑英华》二书诏令总和的二倍。像墓志铭,《文苑英华》收222篇,而《全唐文》收472篇,比《文苑英华》多一倍。像赋,《文苑英华》收1300余篇,而《全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笔者所见,对清编《全唐文》中的小传疏略、题误,文字的衍脱、讹误等分别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3.
《史记》校读厘正陈冠明古人说,校书如同扫树叶,一遍方扫,一遍又生。确是如此。前时读《史记》,曾作《<史记>讹脱举正》(载《文献》1996年第2期)。近来复读《史记》,又发现不少问题。现将校读所及,稍作整理,分阙文、错简、讹文、脱文、误增、误删六类,加...  相似文献   

4.
《全唐文》是我国迄今最完备的一部唐代文章总集.全书1000卷,从嘉庆十三年开始纂修,到嘉庆十九年完成.由董诰领衔主编,参加编校的约有100多人,其中有象阮元、徐松等清代知名学者.《全唐文》采集浩博,校订严谨,向为后人所称道.清·俞樾曾说:“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於滋.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全唐文拾遗序》)但是,此书编成距今已有170余年.新出资料不断发现,虽有陆心源父子的《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但仍有不少佚文被遗漏,因此需要再作补辑.同时,由于参加编校的人水平不一,资料局限,故而其中也出现了不少讹误之处,虽有劳格、岑仲勉诸氏进行考订,但仍有很多被疏忽,尤其对释道部分历来考订更少,因此亟待再作校订.我最近参加《全唐文》的校点工作,仅就“释道”部分订误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知玄《古塔记》是现存记录湘山全真禅师生平事迹的最早文献。经比较《全唐文·古塔记》《湘山事状全集·古塔记》二种文本,围绕所涉地名、籍贯、著述、禅法特色等六方面差异考证,证实《全唐文》所收《古塔记》实际上源自康熙《湘山志》,经过《湘山志》编纂者谢允复系统改编,远非李知玄《古塔记》原本。《湘山事状全集·古塔记》更接近李知玄原本,是反映唐代湘山全真和尚生平、禅法思想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6.
依据史籍记载,对《全唐文》漏收的张齐贤《始祖庙议》、《质告朔礼不可罢》、《改先农为帝社议》、《东都置太社议》等文予以辑补并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7.
张德臣 《文博》2004,(1):35-39
20世纪70年代中期,牛羊建筑遗址的局部发现和发掘,拉开了秦咸阳故城探讨的序幕,20余年来,多有争议。近来,张沛同志在《秦咸阳城考辨》(《陕西文史》2002年第5期)和《秦咸阳城布局及相关问题》《文博》2003年第3期)两文(以下合称《考辨》)中皆阐明“秦咸阳城位于当时横桥西北渭水之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中期,牛羊建筑遗址的局部发现和发掘,拉开了秦咸阳故城探讨的序幕,20余年来,多有争议.近来,张沛同志在<秦咸阳城考辨>(<陕西文史>2002年第5期)和<秦咸阳城布局及相关问题>(<文博>2003年第3期)两文(以下合称<考辨>)中皆阐明"秦咸阳城位于当时横桥西北渭水之滨,不在远离渭水的今窑店牛羊村一带.""由于渭水不断北移,秦咸阳城已完全没于渭水.其南半部和中东部今属草滩农场,北部基本上为林地、沙滩和河床.从主河道看,故城范围基本上在今西安市辖区."对此,笔者也想谈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续藏书》与《藏书》在体例上、传记立目编排着眼点上以及论史态度上等方面都有差异。今本《续藏书》是后人编定的,其内容不完全是李贽所作。研究李贽思想对这本书要加以甄别,其内容有可信、基本可信及可疑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王粲聊暇日销忧,登楼而赋,先从搂之方位写起,用“挟”、“倚”、“背”、“临”四句,描绘楼之左右前后的“通浦”、“长洲”、“广陆”、“沃流”四景。因皆属眼底之物。故一览无余。接着写了“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两句,从近观转向远望,赋的感情也渐由平和趋向波动。东、南、西、北四方,王粲只选择西、北两方,弃东、南不顾。从赋的传统结构方式看,是一种反常。登高临远,瞩目四望,  相似文献   

11.
吕玉华 《文献》2003,(2):48-58
今存唐人选唐诗①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②,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12.
《续通历》是孙光宪撰写的一部专述唐五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此书问世后不久即遭到宋初统治者查禁。今本《通历》卷一一可能残留有部分《续通历》原文,卷一二至卷一五虽非孙光宪所撰,但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缘起》考辨朱迎平《文章缘起》是古代文论中的一部文体论专著,专门探讨各类文体的起始之作。书前有作者自序云:六经素有歌、诗、书、诔、箴、铭之类。《尚书》帝庸作歌,《毛诗》三百篇,《左传》叔向诒子产书,鲁哀公《孔子诔》,孔悝《鼎铭》,《虞人箴》。此等...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丹徒烟墩山山土《宜侯簋》,历经郭沫若、唐兰、陈梦家,岑仲勉,谭戒市,陈邦榀、何幼琦、黄盛璋、李学勤等诸家撰文研讨,对铸器年代有成、康、昭、穆四说,“宜”字考释既有不同,且对地望更趋纷岐,莫衷一是。但是此宜侯矢,与《矢令簋》,《矢令方彝》,《矢令尊》的矢令是同一人,笔者同意这一看法,所以联系有关涉及“作册矢令”史事与历日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题名焦玉撰于明初的火攻书《火龙神器阵法》、《火龙经》等,虽然保存了一些明代前期火器技术的内容,但据书中的社会背景、火器技术等内容,其成书时间比明永乐十年要晚得多,大约到嘉靖末年始有抄本流传。成书于崇祯间的焦勖《火攻挈要》最早著录了《火龙经》及其别本《海外火攻神器图说》,此外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焦玉其人的记载,而官私史籍记载了同时代擅造火器的安南人黎澄父子的事迹。因此断言《火龙经》为元末明初的火器作品是不切实际的。由于《火龙经》是成书较晚的一部伪作,所以在中国火器史上的地位也不应该估计得过高。  相似文献   

17.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佛典,但对其真伪一直聚讼纷纭。认为其为伪作最有力有日本佛学研究望月信亨与中国的吕澄,从目录版本到作译的生平身世,以及佛教义理,行风格等,指出其种种可疑之处。本从语言化的角度,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何晋 《文献》1999,(1):108-135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①而今本《战国策》无载.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4,(4)
<正>《全唐文》1000卷,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是一部唐五代文章总集,也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且最受学界重视的唐五代文献总集之一,堪称唐文之渊海。今距清编《全唐文》编纂成书,时间恰已两百年,将两百年来有关《全唐文》的研究、整理作一回顾,梳理其眉目,综览其得失,似对当前唐代文史研究不无裨益,亦可引起学界对唐文整理与研究的关注与重视。一、前人整理、研究《全唐文》之成绩《全唐文》由于包罗极广,成于众手,缺少统一的筹划,故疏漏乖谬之处在所难免。其成书伊始,即有学者进行考订和辑佚。陶敏对百年来《全唐文》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史料入手,运用校勘学的知识,对《全唐文纪事·贡举卷》在征引材料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