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4年2月陕西考古会成立以后,陕西省境内曾接连发生数起私挖、私贩古物大案.截至1935年9月,经考古会涉足处理者,计有武功张子百及西安马少甫等私挖、私贩古物两案.兹分述于后:一、张天升控告张子百、张三用私挖古物案1934年2月,武功县大代镇高村西张家村农民张子百、张三用等人在邻居张天升(乳名六年)土壕内掘土,掘出古物数件.据在场村童言讲,掘出之古物计有菩萨、佛像等,珍贵异常.消息传开后,张天升以张子百牵头于其家土壕内私自掘土,又擅挖古物,且归私藏,心窃不满,遂登门索要.张  相似文献   

2.
一、神秘的跟踪者 1935年9月23日上午,一辆人力车急急驶出西安马坊门旅店,经鼓楼、钟楼折往北大街,直趋北城门。 这辆车上坐着一位五十开外的老者,庄重的面孔,干净挺括的长袍以及簇新人时的“礼福呢”礼帽,在拥挤、破旧的西安闹市之中,显得十分扎眼。不用分辨,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见过大世面的上流社会人士。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他那双保养的很好的双手却似乎沾满了泥污,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双泥污的双手,此刻正紧紧拥揽着脚下的两口大皮箱!  相似文献   

3.
罗宏才 《文博》2000,(1):70-76
1935至1937年,长安南黄良镇发生了震动全县的张银、马瑞生匿藏、讹诈古物一案。关于此案的产生、发展以至悄然结束,当时曾引起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前陕西教育厅督学刘安国认为:“一桩原本简单的古物案,竟然能堂而皇之的横亘三年,由大而小,由小而没,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事”!除刘安国外,当年曾亲身涉足此案的陕西考古会主任干事李印唐更深有感触的说道:“张银、马瑞生匿藏、讹诈古物案事实俱在,依据南京政府之古物保护法,完全可以量刑处置,及时结案,然竟能如此延宕停滞,余料此中必‘戏中有戏’广 张银、马瑞生匿藏、…  相似文献   

4.
一、发案经过1937年6月20日第三次斗鸡台考古发掘结束后,陕西考古会为保护已发掘揭露的西周车马坑以及妥善处理善后工作,曾先后与陕西省民政厅、宝鸡县政府等相关单位频繁相商,酌定指令宝鸡县县长钱范宇转饬所  相似文献   

5.
罗宏才 《文博》2001,(1):65-72
冶峪河在淳化县境内收纳溪流,蜿蜒曲折地向东南涌动,穿仲山、越嵯峨,直入泾河,冲刷出无数块肥沃平坦的川、塬、阶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质朴淳厚的原始先民.留下了一处又一处堆积丰厚的文化遗存。至三千一百年前,戈氏古国又进而牧马冶峪河两岸,高擎起人类文明的猎猎大旗!  相似文献   

6.
罗宏右 《文博》2000,(3):67-74
1936年10月24日中午,在耀县县署秘书处的办公室内,一件需要急速办理的公文函件,突由县长张庆春的心腹随从亲自带来。没有任何的温情与客套,来人几乎是用训戒式的口吻向秘书处的同人发号施令:“即刻办理,不得外传,只限三日”!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它的特点是不能再生,唯其如此,一些文物除了本身固有的历史、科学、艺术、经济、鉴赏等价值外,它的珍贵还在于它是“孤品”、“珍稀品”、“罕见品”。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创造的激励。(一)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罗宏才 《文博》2000,(2):73-78
兴隆巷位于西安古城内南侧,地处绵亘数千米的“虾蟆陵”西部。由于地势高亢,至晚从汉代以降,这里就成为人们安葬“亡魂”的理想之地,尤以俗传所谓的“董仲舒”墓为著。隋、唐以来,随着“虾蟆陵”一带归人都城范围,城市建设日渐频繁,古代墓葬由是便不断被发现。据清末民初长期寓居在兴隆巷内的戊戌名士李孟符(岳瑞)手札记述:“本巷(兴隆巷)地脉高隆,父老传为古来丧葬之地,历来多有古物发见。嘉庆中,有肆中无赖刘某为人掘土,得汉时金、玉颇多,旋转售古董商,一夜之间,骤成巨富矣”。,  相似文献   

9.
王毅 《文物》1960,(10)
江孜地区离开日喀则乘汽车沿年楚河东南行,向江孜进发.西藏的六至九月是雨季,而今年豪雨尤多,再加上雪山溶水,因此一路上尽是河流溪派,水量也大.车子在行行停停的局面下到达江孜.江孜距离日喀则九十余公里,海拔约3900米.一. 西藏同胞抗英斗争的英雄史迹自进入江孜地区以后直到亚东,一路之上英帝国主义者以军事侵略西藏以及西藏同胞英勇抗战的遗迹到处皆是.我们在江孜一带,不仅调查了历史遗迹,而且访问了曾经参加当年反帝斗争的抗英  相似文献   

10.
冉万里  陈中慧 《文博》2015,(2):67-70,74
"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于1941年在陕西耀县药王山碑林调查时,对其中收藏的一件石棺的纹饰进行了捶拓和线描。本文通过对线描稿和拓片的对比研究,对这件石棺的纹饰特征、时代及其性质进行了推测,认为它是1件宋代的佛舍利石棺或高僧的舍利石棺。  相似文献   

11.
四、文物安全防范工程管理文物安防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它包括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我国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安防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省以下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还主要以人防为主,技术防范措施几乎没有,而犯罪分子的作案...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1)
正本书是近年来南京市博物馆部分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及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主要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报道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明代的重要考古资料;下编主要收录论文,多是对新见宋代、明代墓志等碑刻文字的释读,以及对明代南京城墙资料的汇注等。全书资料翔实,考证严谨,对古都南京乃至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京九(北京—九龙)铁路建设,1992年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黄冈地区博物馆及黄冈地区下属各县、市文博单位业务干部对铁路干线和汉麻(武汉—麻城)联络线沿线进行了实地文物调查,取得了一批文物资料,现将汉麻联络线红安、麻城境内文物点情况简要报道如下:京九铁路汉麻联络线在红安境内为15公里,麻城市境内为36公里,共计51公里,通过  相似文献   

14.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全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的铸器铸铭之风,也必然要随其走向衰落,这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一个原因;另外,代替青铜私文书载体的其他材料如铁、竹木、玉石的大量使用,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总之,从先秦青铜私文书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其政治制度的兴起、鼎盛、衰落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 隋唐以来的名人墓,经过发掘的有获鹿阎村北魏东梁州刺使阎静墓,于隋大业六年(610)迁葬,饶阳王桥村隋开皇六年(586)改葬的李敬族夫妇合葬墓,曲阳五家弓村隋大业八年(612)尉迟弘墓,涿鹿楼村唐大历十一年(776)故殿中监张光祚墓,永年施庄唐大中二年(858)时清夫妇合葬墓,石家庄振头唐元和七年(812)孙岩墓,晋县张李村唐墓,蔚县榆涧唐墓等。比较重要的有大名万堤何弘敬墓和正定木庄唐王元逵墓。何弘敬是唐魏博节度使,卒于咸通六年(865)。弘敬父何进滔,《新唐书》有传,志文可补正史之不足。志盖浮雕兽面、四神、花草,刀法纯熟,是唐代雕刻艺术佳作。王元逵墓早期被盗,墓室宏伟,由墓道,前、后室和东西耳室所组成。墓室南北长10米,宽5.7米,室内原有壁画,今毁。墓内出王元逵墓志一合及其妻墓志一方。王系出回纥阿布思种族,父王庭凑为成德军节度使主将王武俊假子,后改从王氏,卒于大中八年(854)。妻为鲁国长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9,(2)
梦见哪里就要去哪里江青因为有特殊地位,也就成了特权人物。林彪说他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我看江青也是如此。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她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选择不  相似文献   

17.
,、集思广益。FOUr GreS Se6 mo沦than IWO.4、光阴似箭Time月ies.2、兼听则明。HG8r 811 PartieS.5、文如其人。L ike SUthor tikebOOk.3、一诺千金。Pmmise 15 debt.6、不学无术。LGarn notshd knOW not.英语角——成语、名句、谚语的常用英语(三)@周麟  相似文献   

18.
赵克礼 《文博》2007,(2):40-46
4、陕西古塔的塔刹变化及题铭类型塔顶和塔刹,是中国古塔上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印度率堵波形式。陕西北魏时代的石造像塔,最上端上为四角装饰焦叶的覆钵状塔顶,顶之中央,为相轮式塔刹。这几乎和印度阿育王时代的佛塔完全一致。随着高层佛塔的出现,塔顶也在变化,攒尖顶式更多地取代了覆钵式,但是塔刹始终占据着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绪言在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停滞,衰退了①。于是把中国近代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现代中国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条件,即在“两半”论的理论框架之中②,证实了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退步,提出了中国近代农业在半殖民半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停滞不前,导致了整个农业的一大危机的主张③,从而认为随生产力下降,湖南耕地面积也日益减少④。在此本人想考证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因‘蝴广熟天下足”而有名的湖广米,到清末民国时期⑤,尤其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现代中,…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成风,缘起于西方的统计年鉴传入中国,并为政府部门、学界、实业界所接受,中国年鉴进入初创探索时期。之后,中国年鉴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时期,部分政府部门、民营出版机构、学校、研究机构等纷纷创编年鉴,中国年鉴发展一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直到1949年,艰苦动荡的时局遏制中国年鉴发展势头,中国年鉴发展进入低谷期。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顺应时风,创编数十种年鉴(年刊),在中国年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国家图书馆藏的民国时期北京年鉴(年刊)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民国时期北京年鉴发展历程,从出版主体、经费来源、体例编排、内容特色四个维度提炼出民国时期北京年鉴的特点,从沿革研究、量化研究、法规研究、行业研究角度剖析其价值。力求为民国时期中国年鉴的搜集研究、创新转化提供先行探索,也为现今年鉴在资料收集、保存、开发利用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