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内容及其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内容及其任务雍际春历史文化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范畴。在我国,由于受前苏联地理学术思想“二元论”的消极影响,曾长期否认经济地理学之外人文地理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合法地位”;加之在批判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毛奇龄与明末清初的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伴随明王朝江山的倾覆和清统治政权的建立,当时的学术思想界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反省。许多经历了“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血与火洗礼的总想家、学者,在痛定思痛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明末空疏的学风乃至数百年来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理学。他们强调经世致用,注重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大力倡导读书,致力于开启新的治学途径和研究领域。风气所趋,不仅形成了明末清初具有批判和求实精神的崭新学风,而且最终促成了由宋明理学到清代汉学的转变。而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3.
散木 《百年潮》2007,(10):75-78
中共十大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把批判林彪同批判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1974年1月,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意图借宣传历史上法家坚持变革、批判儒家反对变革来维护“文化大革命”。而“四人帮”却用“批林批孔”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指使他们控制的写作班子发表大量所谓“批孔”文章,影射周恩来是“现在的儒”。在这场运动中,有几位学者曾红极一时,杨荣国是其中之一。斯人已逝,其功、其过皆已化作尘埃。不过,其前车之鉴,这倒是我们后人须多加体会的了。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它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又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开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与这种历史特点相适应,清代的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总结和集大成时期,也是古代传统文化向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变时期。此二百多年的学术思想,可谓思潮迭起,学派纷呈,人才辈出,著述如林。特别是清初的学术思想,在  相似文献   

5.
冯玮 《世界历史》2004,(2):122-124
20 0 1年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和《新公民教科书》(扶桑社出版 ) ,因遭到日本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批判和抵制而被“零选用”。然而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远未就此结束。最近一段时期 ,“编纂会”又有了一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阶段,伴随着新兴地主级阶的崛起,在文化学术与政治思想领域诱发了进步与保守的激烈论争,出现了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诸子对殷周以来的“天”、“神”、“德”、“礼”、“孝”等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中,或多或少地引证了当时的民俗事象,或隐或现地阐发了各自的民俗见解,并注意到民俗在敬神祭鬼及人事、政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满族是发祥于我国东北的一支少数民族,它有自己长期发展的历史。明朝时期,满族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社会急遽地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由于满族经济与文化的日益发展,以及对明朝、蒙古各部的军事、政治斗争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8.
温玉鹏 《收藏家》2022,(11):3-10
宋朝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变革时期。历史学家邓广铭提出:“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1华裔学者刘子健认为:“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2以绘画而论,“画至五代,上承唐之朴厚,而新开超逸华妙之体。  相似文献   

9.
农民战争是长时期、结构性地影响中国历史整体进程的重大因素之一。不过在传统社会正史修撰中,出于政治立场的考虑,很多农民军(其实其原先身份并非一定是农民,还包括其他一些社会下层民众甚至知识分子)被视为“贼”、“寇”,被认为是社会祸乱之源。20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新史学》,对传统史学进行了系统批判,开启了“史界革命”、“新史学”之先声。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的学术迁移与典籍初兴周少川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变革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第一次得到全面的总结和飞速地发展。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学术文化从王室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得到自由地发展;“士”阶层崛起之后,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宣...  相似文献   

11.
二百多年的春秋史,是一个分合无定的动荡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那些在政坛上一显身手的妇女。一春秋时期妇女从政的社会背景和基本特征春秋时期,以周天子为总头子的奴隶主统治阶级所赖以维持统治地位的“礼”日趋崩溃,约束女性的桎梏也随之松懈,不少的  相似文献   

12.
詹玲 《文史春秋》2008,(2):4-10
不算之前的构思时间,从1957年秘密写作《李自成》开始,到1999年《李自成》四、五卷全部出版,姚雪垠的这部恢宏之作历经42年,横跨“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及之后,共4个历史阶段终至完成。这4个历史时段恰好是社会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革、转型之期,新的理念、思潮不断产生,或以整合的温和方式替代原有思维,或直接用批判之类的疾风暴雨进行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在晚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史研究和史艺理论的批判作用下,一直在欧洲历史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修辞式的历史观念"逐步让位于作为严格知识和方法的历史观念。在此变革过程中,历史的内涵变得日益广泛和复杂,历史与真理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更为紧要。而与此相关的是,历史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方法并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之中,从而使历史在当时的知识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尽管在17世纪中后期,历史和历史学遭受了"历史怀疑论"的攻击并失去了作为知识之范型的地位,但是近代早期的历史变革所引发之结果却并未失效。相反,它们通过与诸多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相结合而开启了欧洲史学的新旅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9.
唐宋变革论于日本成立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20.
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依照法律对人口进行统计、调查、管理的制度,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户籍管理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据我国古籍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这就是说,早在我国夏朝时期,就开始以行敌区域进行人口普查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