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骷髅之歌     
此画用在剧中,也许暗示了人生如荒原,既要报恩复仇,也能在暗夜中咏唱真善美之歌  相似文献   

2.
藏北神秘的骷髅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令世人震惊的骷髅墙,庄严肃穆的天葬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开葬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吸引着无粗线条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  相似文献   

3.
张国云 《旅游》2002,(2):32-34
人们一见到那冷峻神圣的天葬台,盘旋飞翔于其上空的鹰鹫,以及苍凉悲壮的天葬仪式,便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世界。这充满奇情异象的传闻曾吸引着多少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  相似文献   

4.
曲枫 《北方文物》2011,(3):42-49
通过对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地画内容的分析以及对萨满教有关理论的引证,试图探讨建立考古学发现的骷髅式美术(X光式美术)与萨满教宇宙观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第一部佛教故事集,全称为《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作者景戒是日本奈良时代南都药师寺的僧人。据日本学者推断,该书的原形大致成于延历六(787)年前后,后又增补于弘仁十三(822)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历六月的丹麻乡,风和日丽,蝴蝶蹁跹,杂草丛生,溪水潺潺,树木茂盛,到处是一片葱茏的景象。这里每年农历六月十一至十五日举办为期五天的传统花儿会。每到此时,附近乡村的群众穿着民族服装,兴高采烈,扶老携幼,赶集赴会,尽兴欢乐。  相似文献   

9.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3,(43):102-103
骷髅座椅 这款由法国设计师Harold Sangouard创作、尺寸超大(1m×1m×1.2m,49KG)的骷髅座椅,不仅气派,更有玄机。骷髅头由钻石切面般的树脂材质制成,脑内是柔软的丝绒坐垫,通体幽黑,坐在上面仿佛要变身冥王哈迪斯了。  相似文献   

10.
甘青地区流传的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是一种重的公共信息资源,它担负着记录和解释“花儿会”历史源起的文化功能(如“花儿会”活动的庙会本质、求雨功能等问题);同时,在其流布过程中民众对之进行了自发自觉的整合与传播,从而使其生发出了助力村落政治文化、助推女性个体社会化的文化功能。按照文化表征理论,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正是民众对“花儿会”活动的一种重表征方法,使得活动产生了丰盈的文化意义,扩大了其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12.
张章 《中华遗产》2020,(4):88-95
历劫“辛苦了”在骷髅山白骨洞的山崖下,截教仙人石矶娘娘正对着一支箭怒目切齿。这箭,插在了弟子碧云童子咽喉上。石矶大恸,定睛看那箭翎下,却有“镇陈塘关总兵李靖”字号。不过,真正的杀人凶手并非李靖,而是他的三公子哪托。  相似文献   

13.
民众面对眼前之物除了好奇之外,就是进而解释它的形状、来历等,这种满含民众情感的解释结果就是传说,所以说传说必定是与某地的人或物相联系的叙事作品。创作传说的过程又是民众想象的过程,过程之后形成的结果不仅满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还形成一种区域内的公共知识被区域内的民众接受传承,民众的思想被化成传说这种"可信"的叙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阐述,这是地方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研究者在将地方传说作为研究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地方传说本身,更要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内的同类传说,从对她们的对比研究中挖掘出支撑地方传说形成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是传说地方性形成的基础,更是不同地方传说得以区别他者的深层原因。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传说背后的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传说的地方性,进而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流传于不同区域的同类传说。  相似文献   

14.
马星宇 《民俗研究》2016,(6):106-117
校园恐怖传说即流传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大学校园为主要背景或发生在校园中带有恐怖色彩的传说。作为现代都市传说的一种表现样式,校园恐怖传说依然保持着传统民间传说类型化、口头性等特点。此外,也表现出一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特征:网络成为其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在内容上也反映出了现代社会、校园中的问题。尽管校园恐怖传说在校园生活中主要充当着娱乐消遣的角色,但是随着其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当下校园恐怖传说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大学生学校认同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民俗研究》2016,(3):75-84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谣言的泛滥,中国学界对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探究,其中既有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也有民俗学的视角。民俗学视角的最大特色,是将谣言的传播和变异视作一种人类固有的文化现象。西方民俗学界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关注谣言,将之视作传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谣言的类型、语境、传播和变异展开研究,不仅推动了谣言的研究,也促进了传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珍宝行星     
浩瀚星空中貌似有颗钻石,质量可能相当于地球的三倍。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库·马杜苏丹宣布,在大约40光年外有颗行星,它可能拥有近4000公里厚的钻石地层,其上被石墨表面包裹着。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引起了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关注,在正史、文人俗文学和民间口承文学里均有记述。本文以民间流传的口承文本资料为依据,以李自成传说的英雄叙事为论述中心,概括了李自成传说的分布,勾勒出陕西、京晋豫、鄂湘三个传说圈,将其总结为三类八种类型,进而在与正史、俗文学比较的视野中,解读民众眼中的农民英雄,总结民间英雄人物传说的叙事艺术,评析不同的叙事文本所蕴含的史评、史观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地区流传着许多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的传说故事,主要有才智型和从政型两大类型,其传说具有传奇性、鲜明性和深刻性的特点,由于真人真事的艺术化和其他历史人物的附会、捏合等原因,使其数量越来越多,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富,故对其进行探讨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后稷感生传说历来众说纷纭,为学界“千古疑案”。本文研究以文献作品《生民》为基点,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的相关材料探讨《生民》所反映的婚姻形态、社会组织形态、上古民俗和周人祖灵观念等,从而对后稷身世的神话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进一步明晰困扰学界研究的主观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魏泉  张敦福 《民俗研究》2011,(2):195-203
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对都市传说的研究更多地处于翻译、介绍和开拓的阶段,尚未开发的领地依然很多。本文着重对几个当下流行的主要都市传说类型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