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怎样看待民俗史的价值和意义呢?很多同仁在报告中也经常提到,钟老也总是强调民俗的价值。民俗的现代价值在中国的学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其中大多是负面的评价。那么,要充分认识民俗的当代价值,民俗学的工作在其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中国的民俗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国学人拿来做当下的社会调查研究,但当下的调查在中国现代有个缺陷,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会馆公所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清中叶达到鼎盛。文章以碑刻资料为考察中心,解读清代会馆、公所的习俗,挖掘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社会组织民俗的深刻内涵,为丰富清代社会民俗史和社会民俗学的研究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祥林 《民俗研究》2014,(4):118-125
对于信奉万物有灵的羌民来说,"犬"是重要的信仰对象之一。犬信仰在羌族民间社会中由来古老且功用宽泛,满足了尔玛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并跟他们的传统生活关联密切,形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内涵丰富的民俗传统。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就羌族民间犬信仰问题进行解析,无论对研究羌族民俗史还是中华民俗史,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俗文物的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历史的产物 ,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 ,民俗学被称之为“历史之学”。许多物质的、精神的文化事象 ,都总汇到民俗之中 ,所以研究历史不能不研究民俗。目前 ,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 ,大体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理论民俗学 ,一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用民俗学则方面较广 ,重在实际的应用 ,有实际的效益。”① 而作为一个民俗类型的博物馆 ,研究民俗不能不研究民俗文物 ,研究民俗文物离不开对民俗文物的调查、搜集、分类、研究、整理 ,所以侧重点要放在对物即民俗文物的研究上 ,以民俗文…  相似文献   

5.
张勃 《民俗研究》2010,(2):151-161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乐于并善于将民俗传统记录下来、将对民俗传统的理解表达出来因而拥有丰富历史民俗文献的国家。从学术分工上看,整理研究历史民俗文献更多是由从事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学者来担当,但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意义却不局限于历史民俗学,而是惠及包括历史民俗学、记录民俗学和理论民俗学在内的整个民俗学学科。民俗学的历史民俗文献研究是为着民俗学的,也是属于民俗学的。民俗学对于历史民俗文献的界定本身是对文献的一种理解,其研究过程中对文本与生活关联取向的谋求也丰富着文献研究的径路。  相似文献   

6.
晁福林著《先秦民俗史》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四十余万言 ,较为系统地勾划出中国先民从远古至战国时期的民俗及其发展。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为之作序 ,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角度进行了高度评价 ,认为在探索民俗史上 ,“晁福林教授的著作可谓后来居上”。从史学的角度 ,我们认为 ,它也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功力扎实之作。阅读该著 ,可明显感到该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创获 :一、弥补了先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先秦民俗史 ,也是先秦史的研究范畴 ,而且是先秦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2 0世纪 2 0年代 ,顾颉刚先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7.
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俗史>是我国社科基金被纳入成果文库的优秀成果,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样的一次研讨会是非同寻常的.  相似文献   

9.
民俗学是一门特别重视资料的学科,但民俗学者在传统上往往将民俗资料与文本类的民俗志和民俗文献互为等同。广义的民俗资料概念与此不同,意指一切能够为民俗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文本、图像、文物和影音资料等。民俗资料学借鉴史料学、文献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从民俗学的学科需求出发,着重研究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属性、保存利用等问题。开拓这一学术研究方向的目的,在于坐实民俗学"资料之学"的名义,对内促进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对外与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形成对话,并为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提供民俗资料方面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的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