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的中国史学,不但在历史考证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时期理论上的成就关注较多的是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其他史家则尚有深入认识和研究的必要。近年来,翟林东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探讨,认识到18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成就也应当包括乾嘉考史学派在考史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成就。他指出:"从表象上看,清代考史学派诸大家,所考之事、之书、之人,似乎是就事论事,没有什么理论,如果真持这种看法,则不免陷于肤浅。其实,考史学派是有自己的理论、方法论的。"①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我国史学的特点是: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的连续性;传世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史编纂形式的多样性;重视人事、重视经世致用的社会性。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造诣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关注史学发展趋势,关注有倾向性的史学现象,促进中国史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读吴怀祺先生著《中国史学思想史》林华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中国史学大加称赞,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但西方人在称赞中国历史典籍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鉴戒史学是指从孔子修《春秋》到戊戌变法以前的中国古代史学,古代希腊和罗马史学亦属此类。它是把历史上的事和人作为镜子对后人进行劝诫,以此作为史学研究目的的史学。目前的中国史学是从鉴戒史学发展而来的,它的某些传统保留至今,既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又制约着中国史学的变革。因此,有必要对鉴戒史学做一番认真的反思,使中国史学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唯物史观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至少表明,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史学具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与学术土壤,亦有其对现实与史学的贡献与担当。在当前中国史学呈多元发展的学术趋向下,更需要认真分析唯物史观史学产生的原因、梳理唯物史观史学在20世纪的走向、研究唯物史观史学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各种影响。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新史学"在批判旧史学  相似文献   

6.
<正>对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认识,“冲击—反应”理论带来的西方主动、中国被动的既定认知,曾对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但实际上,史学近代转型是近代中国人面对西方史学东渐,在传统史学中做出的主动选择。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史学的研究主体(学者),还是研究客体(内容),中国都处在中心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主体,即使是留学欧美的学者,也深受中国传统史学的浸润,持有中国本位的立场,与生俱来地拥有中学眼光;作为研究客体,则主要是在西学参照下,从中国传统史学中选择出来的先进因素,构成学术的新知和方法。中西古今之间的对接和整合,形成了以本土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奥崎裕司氏在大作《从中国史到世界史——谷川道雄论》(1999年 6月、日本汲古书院出版 )对谷川史学给予了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笔者三年来一直追随谷川先生问学 ,亦有意于向我国同行介绍、宣传谷川史学在中国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此仅就谷川史学是如何超越日本战后中国史学模式这一论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探索中国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两次超越本文所谓战后日本中国史学 1模式 ,指 1945年特别是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学术风气。所谓超越 ,即跨越流行思潮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行为及其结果。概言之 ,战后日本中国史…  相似文献   

8.
正史学批评或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反思,是推动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史学批评资料,但如何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却是摆在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重庆出版社,2016年6月),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一次成果结集。全书34万余字,分上下卷:卷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包含18个专论(原为20  相似文献   

9.
朱希祖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希祖在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为史学成为近代意义的学科作出重要的贡献,注意将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引入史学研究领域,史学史及史学原理被定为必修课,聘请李大钊、陈翰笙、王桐龄等著名学者执教,培育了一批史学人才。《中国史学通论》是朱希祖研究中国史学的代表作,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立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口述史学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口述史学的调查〔美〕布鲁斯·M·斯蒂文著江丽谢荫明译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口述史学的状况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像北京城的建筑一样,一切似乎都藏在城墙后面。如果有人试图寻找口述史学活动或者口述史学协会,他一定会碰到漠然的注视或者嘲笑的一瞥——或者两者兼而...  相似文献   

11.
确切地评价中国的口述史学很难。正如美国著名口述历史学家、康涅狄克大学教授BruceM .Stave所说 ,“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口述史学的状况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像北京城的建筑一样 ,一切似乎都藏在城墙后面。如果有人试图寻找口述史学活动或者口述史学协会 ,他一定会碰到漠然的注视或者嘲笑的一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不像西方国家 ,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组织的口述史学协会。”在某种程度上说 ,Stave教授的话确实非常准确和恰当地评价了中国口述史学的现状和独特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内历史学的发展 ,以及与国外口述历史学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转向"之前,有两个概念要搞清楚,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样,"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也是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研究实践,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这一概念,学术界使用的并不多,但就这并不多的使用来看,主要是在三种意义上使用的:一是把"民族化"与"中国化"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处于并列的地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西方的新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它是作为传统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西方的传统史学可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史学及其后的实证主义史学为代表。它与19世纪欧美各国的实证主义思潮相一致,影响颇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西方  相似文献   

14.
朱露川 《史学理论研究》2023,(2):99-109+15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其具体路径及发展的大趋势是从千年史著批评的积累和启示,走向史学批评的广阔空间和理论升华,即从评论史书到全面地评论史学,再到理论层面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并形成方法论,对当代史学发展多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探讨、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发展路径及其规律,有助于学界更清晰地认识中国传统史学何以能够不断生长出关于自身构成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吴怀祺 《安徽史学》2006,10(4):5-13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进入到近代化时期.西方学术话语处在强势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史学理论、思想的争论,基本是按照西方的史学理论的热点而展开,也随着西方史学理论的热点的变动而变动.这对扩大研究视野、深化相关的史学认识有一定的意义,但另一面是,民族史学的重要思想失去应有的地位.传统民族史学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西方史学理论不能完全替代的;民族史学话语权的失落,对于中国史学发展是不利的.进入到21世纪,史学理论发展不能忽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研究".认真总结民族史学思想遗产,对于当代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振兴民族史学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史学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的中国史学,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流派,而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孕育、形成到发展、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史学的进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对于深入地探讨20世纪的中国史学,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史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 ,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 50多年的发展 ,口述史学成为历史学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但是 ,到底中国有没有口述史学 ?这个问题很少被人问及 ,也很少有人做出明确的回答。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遍流行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甚至在随后的几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那么未来中国口述史学将如何发展 ,以一个怎样的高度作为起点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觉得应该了解中国口述史学的渊源和现状。本文集中探讨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 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这种历史观点的发展、进步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西方近代进化论的传入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 ;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 ,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关于前者 ,梁启超、顾颉刚都有论述 ① ;关于后者 ,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等也各有阐说② 。由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的引入 ,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入 ,不仅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 ,而且推动了中国史学的…  相似文献   

19.
谈谈近代中国的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潮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我们离开这个时代不过三十多年,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史学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有时甚至有很大影响。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1919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已另有专文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本文就不再重复了,打算谈谈另外的一些问题。现在先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谈起。  相似文献   

20.
“文革史学”是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既是中国史学史、也是“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史学”是动乱年代政治运动的特殊产物,是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给中国史学蒙上了极大耻辱。它截断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并离群索居,与不断前进的世界史学背道而驰;中国史学成了政治史学、影射史学的代名词,失去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与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