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祭灶的日子.乡村的老百姓常说“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举行祭灶. 童年时,家乡祭灶的风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首童谣还在耳边萦绕:“腊月祭灶,年节来到,小妮戴花,小儿放炮,老婆儿穿花袄,老头儿哈哈笑.”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这灶王爷乘着高头大马,急匆匆回天宫述职,汇报人间善恶。灶王爷此去紧忙活也要七天七夜才能够返回人间,也就是年三十回到百姓人家,开始新的一年的监察工作。在灶王爷上天述职期间,人间无神管辖,处于自由主义状态。平日看着老皇历行事的平民百姓,现在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百  相似文献   

3.
《旅游》2015,(2):68-6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流行在北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年谣》,所说的内容大多为年前的准备。在老北京,过年时人们最期盼的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的。而这一切都要靠年前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显得比过年更重要。在《过年谣》中,打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之后的几天里,几乎都有具体的安排。而每做完一项准备,距离人们期盼的年就更进了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间,有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所谓"祭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送灶"、"辞灶活动",在民和三川地区,称之为"打发灶爷妮妮(奶奶)"。"祭灶"活动在我国民间来说是一项影响较大、历史悠久、涉及范围较广的风俗习惯。从古到今几乎每家每户的灶间都供奉有"灶王爷"的神像、灶马或者写有"东厨司命灶君之神位"的牌位,两边配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至于这个"灶王爷"和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活动的来历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往往为祀典、农事、饮宴、游艺与休闲结合着的社会综合体。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古老节日群,即“十月朔”、冬至节、“腊八”,以及“小年”(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除夕(“年三十”)。它与民间的另一个新春节日群(含“大年”,人日,立春,元宵等),正好相互辉映,习俗久远。在这传统节日群中,从“十月朔”衍化到“腊八”,一直保持了“腊日”的节日素质;但是后来出现的“小年”和除夕,则是从“腊日”派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得从“腊日”的始源及其衍化谈起。一、“腊日”及其衍化“腊日”就是腊(蜡)祭…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考察门巴族期间,恰逢汉族的春节,也正是门巴人过年的时候,这是了解门巴人风俗的好机会。记得我们从泽当坐吉普车到错那时,恰逢是腊月二十三日,是汉族地区的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若在北京,人们还得要向灶王爷嘴里抹糖瓜呢。可我们顾不了那么多,唯一的希望是赶到门隅北端的勒布,与门巴人共享新年的欢乐。 希望终归是希望,隆冬时节到错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路经海拔5,500米的羊错拉山口时,高山反  相似文献   

7.
灶王神     
门睿 《神州民俗》2007,(1):57-57
按照习俗,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人们要祭祀灶王,送灶王上天,灶王是什么样的神呢?为什么要祭祀灶王?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6,(7)
河南省文化局三月八日向所属各市、县、矿区文化(教)科(局)发出了以下的通知:"关于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中认真保护文物问题,我局曾于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文物字  相似文献   

9.
[康熙]宛平县志六卷清王养濂修李开泰张采纂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联目》1页) 按,此志无序跋,《凡例》中云:"县旧无志,统之于府志中,以其附郭也。迩者邑侯王公念其缺典,慨然谋创造之,以备稽考。会两张公尹京兆,檄修邑志,王公乃礼聘泰等分任其事,且敦请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紫来米先生以董其成。创始于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中浣之吉,告成于康熙二十三年五月上浣之吉。"进士题名至康熙乙丑(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0.
清理經過及墓地情况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江蘇宜興縣精一中學在縣城內東南部周墓墩挑土填平操場時,掘出古墓頂。宜興宜城鎮公安派出所派人前往察看,並自墓頂進入古墓,取出墓內物品二十四件,隨即封閉。後報告省級領導機構,由蘇南文物管理委員會作了初步調查,將墓內取出的物品移至蘇州。南京博物院接到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的通知前往清理,即由華東文物工作隊,組織宜興工作組,於三月二十三日出發,到四月七日工作完畢,清理了已暴露的古墓兩座。  相似文献   

11.
在关中平原扶风县,过年的习俗有周、秦、汉代所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的厚重之感。 关中人说:“年年有个腊月二十三,打发灶君上青天。”因此,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祭灶也就成了关中百姓亘古不变的小年。  相似文献   

12.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徘在康有为、张骞等人劝告不宜久留京城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离京归籍江苏常熟。缘由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正式颁诏,宣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百日维新”帷幕。  相似文献   

13.
正"送灶",亦称"祭灶""祀灶""辞灶",是古城镇江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的一项祈求合家平安的传统习俗。旧时过了腊月二十,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送灶了,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送灶日通常定在腊月二十四,因为民间有一说法,叫"官三民四龟五鳖六"。官家、有钱人家一般腊月二十三送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腊月二十四日送灶是无疑的,否则就是另类的"龟"和"鳖"了。  相似文献   

14.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开创我省文物工作新局面而奋斗──在四川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梁旭仲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同志们:我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向会议作工作报告。自1989年11月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薛侃,字尚谦,号钝子、常思子、中离。揭阳县龙溪都凤里(今潮安县庵埠镇1人。生于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六月二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薛侃是明朝中期一位道德学问都深有影响的学者。被誉为岭南一代心学大师,与翁万达、林大钦、萧端蒙、林大春、唐伯元、林熙春、郑大进、黄仁勇、丁日昌并称潮汕“明清十杰”。  相似文献   

16.
绕三灵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人民传统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四月下旬举行。白族群众中有一句俗语:“三那绕南四绕北”,意即四月二十三日前在南头的大理一带绕,二十四日起在北头的圣源寺或喜洲一带绕,而以二十四日最热闹。二十三日下午人们边歌边舞从南头的大道、小道涌向苍山脚下的“神都”圣源寺,主要是来朝拜“爱民皇帝”段宗膀。当天晚上就住在寺内,有的露宿在寺周围的森林里,举行朝拜,或唱歌跳舞,吹锁呐、弹月琴、唱古摆曲,谈情对调,通宵达旦。四月二十四日晨,人们向段宗膀神像作最后一次朝拜后,就以一方“本主”的群众为伍,这种队伍有二三十人的,也有四五十人的。前边由两位老者共扶一棵拴红彩、扎纸花、挂葫芦的柳树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枝触地一下,唱一句,后边的青年男女或  相似文献   

17.
鲁迅辑校佚书,甚精勤。已出版的书,如《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都很见功力。近得见鲁迅对谢承《后汉书》汪文台辑本的校记,文中详细记载了他校这个辑本的过程。他于一九一二年八月抄得《谢承后汉书》辑佚本后,于十二月十一日,以胡克家本《文选》校一过。十二日以《开元占经》及《六帖》校一过。十三日,以明刻小字本《艺文类聚》校一过。十四日,以徐坚《初学记》校一过。十五日,以《太平御览》校一过。十六日至十九日,以范哗《后汉书》校一过。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以陈寿《三国志》校一过。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以《北堂书钞》校一过。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以孙校本校一过。第二年一月四日  相似文献   

18.
高健 《人文地理》1989,4(2):75-75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九--二十四日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科技情报网、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重庆建工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所在重庆建工学院联合召开了"国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研讨会。"这次大会是以文会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大会,是国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史上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文史博览》2008,(6):14-16
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预测六位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差一天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辽宁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四川省文化厅厅长杨启泉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各位代表、同志们:历时四天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们这个会议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召开的,是我省文物战线一次规模空前的共商全省文物工作发展大计的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