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玉祥三怪     
民国名将冯玉祥奇闻甚多,人皆闻之,但有三件怪事却鲜为人知。抗旱立碑竟把自己刻成老鳖l927年冬末,冯玉祥由西安东进,与武汉北伐部队会师中原,主持河南军政工作。河南人民早有所闻,说他是有名的父母官,因而对  相似文献   

2.
奇怪的怪     
陈珍 《文史月刊》2010,(9):80-80
不辞而别的漏水湖:爱尔兰有一个两平方公里的湖,每隔几年,湖水就要消失一次。原来是在湖的底部,有两眼井,消失的水,就是顺着这两眼井漏下去的。科学家认为,在这个湖的底下,还有一个湖,当它的水位下降时,两个湖就合成一个,上边的湖水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3.
小心怪叔叔     
正孩子,这世界上有许多陷阱,利用你的同情心、好奇心、贪心,甚至"顽皮心",叫你跳下去。一个学生逛完百货公司,刚要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警卫抓住。她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因为人赃俱获而百口莫辩。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色车子,则消失了踪影。  相似文献   

4.
深海怪眼     
《山茶》2009,(9):28-28
海下600米深处,暗藏着令人困惑的管眼鱼。它脑袋上看似双眼的部位其实是鼻孔,而真正的眼睛是两个顶端有绿色晶状体的粗管,适于捕捉光线及测量鱼嘴与猎物间的距离。(绿色素可过滤下射至此的光线,更容易看得到猎物。)再往上,一个充满液体的透明圆罩既能保护眼部不受带蜇刺的生物伤害,又不妨碍视线。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街头出现“拉手姐”——一位美女在路口摆出拉手的姿势,从来往行人上前握手的频率判断一座城市的人情冷暖。  相似文献   

6.
怪岛集萃     
狗岛 莫桑比克海峡有一个小岛,在这个岛上,找不到一个人,所有的“居民”全部是狗。原来,1840年一只商船带着一群狗航行,当经过此处的海面时,船沉没了,只有4只狗逃到了这个荒凉的岛上,繁殖至今。 猫岛 在印度洋的弗列加特岛,栖息着5万多只猫。艰苦的生活磨去了它们身上的娇气,它们成了捕鱼捉蟹、猎取海洋软体动物和海胆的能手。 螃蟹岛 巴西沿海有座岛屿,其“居民”主要是螃蟹。每逢月圆之夜该岛的螃蟹便双双“起舞”,交尾后就  相似文献   

7.
天下怪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些罕见的树种,给人们带来了大自然无穷的妙趣。 夜光树 北美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夜光树。这种树的树皮含有大量磷质,到了晚上,荧火闪耀,极其明亮。晴朗的夜晚,甚至可以在树下看书。 面条树 马达加斯加的山区,有一种树每到六、七月间,结出条状果实,长达2米,其果实采摘晒干后可  相似文献   

8.
镇江三怪     
一个好吃之徒若来镇江,是决不会失望的。一座城市的饮食文化总是与这座城市的形成、发展、特色和其他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经历八朝更迭的一千多年里,镇江一直是郡、州、府、路、道的会所在地,经济发达,商业和饮食业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机会。这里不仅是江苏菜系中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还有不少独属自身的鲜明特色,比如这首流传甚广的歌谣,已将镇江饮食文化的某些“特色”推至了“怪”的级别:镇江有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这首极易勾起人们好奇心的歌谣,不禁吸引着前往镇江的游历者去亲自一尝“怪”味。  相似文献   

9.
老班怪传     
郭冬仙 《南京史志》2009,(11):28-29
我们的老班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秀朗眼镜,头发成四六开,常穿西装,嘴一抿,眼睛半眯,就成了笑佛,你可要看仔细哦!老班这一副模样,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也因为老班是我们的“同志”加“兄弟”,言行非常随和,才有了下面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多怪     
  相似文献   

11.
怪我喽     
接早航班实在是件太痛苦的事情.清晨五点被闹钟闹醒,迷迷糊糊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机场打电话,查询航班的落地情况.等待电话接通的那几秒钟时间里,最盼望的就是听到航班晚点的消息,这样我就可以多睡那么一小会儿.可往往事与愿违,你越希望它晚点它偏偏越准时.  相似文献   

12.
小心怪叔叔     
一个学生逛完百货公司,刚要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  相似文献   

13.
岳莹莹 《神州》2013,(18):39-40
奈曼怪柳是内蒙古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自然景观。这种怪柳生长在大漠之中,外形高大粗壮,树身龟裂,形状怪异,或卧或立,或曲或直,似鸟似兽,似人似物,婀娜多姿。这种怪柳只有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之下才能得以生长。它们是一个特殊的植被群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对奈曼怪柳的形成、生存环境、形态特征、性格特征,发展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美学史上对美的研究,全面的分析了这些怪柳的美学价值所在,凸显其美感,客观的促进了蒙古族地域性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追溯性素材。  相似文献   

14.
东北十大怪     
小哈 《旅游纵览》2008,(7):66-67
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能找到八大怪、十大怪之类的民俗。所谓的怪,其实就是当地的民俗特色,体现当地人们生活的一种习俗。东北十大怪,顾名思义便是游人们在游览时发现的东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区别于他,便以"怪"著称。  相似文献   

15.
1912年10月,正当袁世凯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时,上海南洋公学校长辜鸿铭撰写两本书,一名《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英语版,一名《幕府纪闻》,汉语版,发行海内外,其中谩骂、讥讽、挖苦袁世凯之文字,尖酸泼辣,一时成为奇谈。辜鸿铭(185—1928)字汤生,祖籍福建,生于南洋,留学欧美10余年,回国后在张之洞幕府做了17年洋文案,后督办黄浦浚治局,任外务部员外郎、侍郎之职。辜鸿铭恃才傲物,好骂善辩,敢作敢为,是近代学界顶古怪人物。他对袁世凯卑鄙、龌龊的行径尤加痛恨,或借题指骂,或当面奚落,或撰文警醒,深刻而淋漓,锋芒所及…  相似文献   

16.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时,我就存想,央视真应该去找陈立当顾问。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真能说得一口好菜的大概也只有陈立兄了。后来听说他果然是此片的幕后顾问之一。再拍《舌尖2》,他又是美食顾问。陈立被称为“杭州七大怪”之一。也许是闪为这个浙江大学的教授,却偏以美食家闻名。有报道称,“陈立在被媒体打捞出来作为美食家之前,是专攻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教授”,而我正是当年打捞陈立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17.
马月起 《民俗研究》2002,(3):188-190
冀南鲁西馆陶一带有一些乍看十分反常但却自古有之且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的民间习俗,称得上咄咄怪事,很值得人们玩味。  相似文献   

18.
“怪”爷爷     
我的爷爷年近古稀,却神采奕奕。认识他的人总说:“嗨,真是个怪老头!”  相似文献   

19.
刘珍 《南方人物周刊》2012,(12):110-111
哥哥,早知道写信给你是极难的事。9年了,我不写任何关于你的文字,轻易不与他人谈起你,好像要说的话早已说尽。  相似文献   

20.
文革怪案选     
花季少女受害成秃头阿古 田翠玉是铁路局贵阳某子弟中学的教师。她是上海人,随父母“支援大三线建设”来到西南的。 1971年,她 19岁,但却是有3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了。她读的是师范,按理是教小学的,但铁路子校很缺老师,不少代课老师是从工地上略识一些字的工人中抽上来的,相比之下,受过正规训练的田翠玉就“出类拔萃”了。她身材修长,面皮白净,五官长得端正,很漂亮的。当时的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革命造反,她却常常独自躲在房里读书,就有一些老教师们背底下议论:她将来前途无量。 然而,就在1971年,她却不幸当了现行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