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方平为北宋中期政治家,在庆历新政期间,主张改革,但思想上又趋于保守,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改革思想与实践存在很大矛盾。本文试图探讨张方平矛盾之处并了解其生活时代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华瑞 《文献》1999,(2):121-134
(一) 庆历新政和熙丰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大的变革运动,虽然这两次改革运动中间相距差不多24年的时间,但是一般认为熙丰变法是庆历新政在更大规模和范围上的继续.这是因为:一、庆历新政拉开了宋代变法运动的序幕,由于庆历新政的昙花一现,未能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因而随着统治阶级的危机的加深,士大夫要求改革现状的呼声不断高涨,"方庆历、嘉祐,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也."①二、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改革的新举措和新动向,如陕西青苗钱,郭谘千步方田法,浙江路李复圭改用出钱召人承募衙前役等②.从而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作了准备.由这二点来看,把从庆历新政到熙丰变法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称作变革时期,大致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庆历新政”發生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由中小地主阶层代表人物所进行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的重要尝試。“庆历新政”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巨大意义,它是“熙丰变法”的序幕和准备。“庆历新政”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絕不仅像旧史家所謂的“党爭”之类事件,而是由于北宋社会史發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当我为自己民族失去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歌当哭时,也只能满怀伤痛、深长思之。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比王安石大32岁,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  相似文献   

5.
韩琦论     
韩琦,北宋重要的政治家。他曾“当政十年有余,赞辅三朝”。他与范仲淹等领导庆历新政,后来却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积极抗御西夏的入侵,却又对外主守主和。他激进,却常常表现出守常。历史的复杂性及历史人物的多侧面性,使得人们在评价韩琦时,往往出现片面之论。本文企图通过有关韩琦一生的几件大事,对他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熊光慈 《史学月刊》2006,(10):119-12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夏微 《史学月刊》2008,(5):129-132
李觏是北宋杰出的平民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思想立论者,也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其提倡改革、谋功用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形成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统治集团中一批开明有识之士,目击时弊,疾呼改革,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革潮流。包拯也积极投身于这股潮流之中,并针对宋仁宗年间经济领域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史宗义 《文史天地》2009,(10):69-71
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可谓家喻户晓。两人同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本来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但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两人的政见不同吗?笔者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纯粹是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10.
“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所主持的一次短暂的变法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是整顿吏治。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提出的前四条: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择长官,都是针对当时选拔、任用、考察、升迁官吏中的积弊而发。虽然这次改革的时间很短,收效甚微;但这些建议中所体现的改革精神以及改革中的矛盾斗争,或不无可资借鉴之处。因而,值得加以探讨。在论述这些改革以前,有必要先说明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改革(变法),有的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有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任何一次改革,无不经历曲折,斗争总是尖锐的,因为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旧体制中受益的人,常是反对改革的。改革中的倡导者,常遭到政治迫害,或杀头、或坐牢、或流放。但改革的成功,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陈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思想家。他的一生在诸多方面成就粲然而被载人史册,成为晚清史上一位颇具声望的人物。其中尤以《治平通议》为代表的社会改革思想最为引人注目,梁启超曾将此书列入《西学书目表》。陈虬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其社会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陈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不断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宋神宗是一位"改革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在推动着改革,前期有"熙宁变法",后期有"元丰改制",但人们提到他时往往只会想到"王安石变法"。这说明,他在那场改革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显然被低估了。一、帝国的财政困境宋神宗赵顼是宋英宗赵曙的儿子、宋仁宗赵祯的孙子,出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史学有讲究经世的传统,所以论史往往寓论政,司马光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这是其史论的一大特点。司马光论政中有论史。如他晚年乘神宗去世、哲宗即位之机,反对变法,建议更改新政。但又担心议者有“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之说,于是,一方面强调,“彼谓无害于  相似文献   

15.
今人多认为吕夷简第三次罢相是因为宋仁宗决意改革,就先把他罢去,再任命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这种认识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晚年吴汝纶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吴汝纶略论何景春吴妆纶(1840-1903年),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氏,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阶层家庭。早年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又与李鸿章、李经迈父子关系甚密。鹿戌变法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象严复曾推崇说:“吾国人中旧学淹贯而不鄙夷新知者,湘...  相似文献   

17.
陈小丽  王福生 《攀登》2010,29(2):71-75
我国封建时代一些持续不断的改革基本上是修补式的、局部的、单项的改革,而社会制度转型方面的改革只有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商鞅变法是我国封建时代唯一成功的社会转型式改革。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序幕,当代改革是戊戌变法以来面向现代化的未竟之社会转型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姬海英 《神州》2012,(9):254-255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所必须经历的事情,社会发展的进步一定是随着改革来进行的。学习数学同样是这样,改革在教学中也应该实行,这样才能使数学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 ,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倡导下 ,先有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动议 ,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三折》由张之洞主稿 ,其主要思想来源仍是以《劝学篇》为中心的变法思想主张。《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 ,同时 ,对于确立张之洞在新政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袁交往与戊戌维新政治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有为、袁世凯在戌戌维新运动的前期,即酝酿期,其思想和行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康有为频频上书皇帝的同时,袁世凯向光绪皇帝上了一个13000字的条陈,还向当国的翁同稣连连上了两个说帖。他们殷切希望朝廷迅速变法,挽救民族危机。这一时期。康、袁间的交往与合作是愉快的,他们思想及行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维新运动的迅速开展。戊戌维新运动的后期,即实行期,在怎样变法的问题上,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变法的力度和范围问题上,康有为主张大变、全变,并把政治改革作为变法的关键。袁世凯力主变法,变法范围限定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反对政治改革。在变法的方法和步骤上,康有为主张由上而下,先从中央政府开始,凭借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而雷厉风行。袁世凯则认为,变法应由下而上,先地方后中央。二人思想上的不同导致了行动上的分离,袁世凯早已从康有为变法阵营中游离出去。而康有为不察,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对于袁世凯告密,我们在谴责他政治品格恶劣的同时,忽略了他和康有为思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